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8篇
  免费   4篇
系统科学   2篇
丛书文集   31篇
教育与普及   70篇
理论与方法论   36篇
综合类   1603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113篇
  2013年   112篇
  2012年   117篇
  2011年   118篇
  2010年   135篇
  2009年   166篇
  2008年   160篇
  2007年   148篇
  2006年   109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80篇
  2003年   63篇
  2002年   61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流浪对于三毛来说就像是回归,她的流浪梦从小便已形成,她有着波西米亚人般的流浪宿命,性格决定了她选择流浪,对前世乡愁的追寻是她流浪的动力,她注定像个波西米亚人一样流浪和生存。她对自由的渴求也像波西米亚人般与生俱来,自由对她来说像空气一般必不可少,自由也是她蜕变成了他所向往的那只目眩神迷的蝴蝶。她的爱情也是波西米亚式的有着波西米亚式的浪漫与奔放,同时也是波西米亚式的宿命和悲剧。  相似文献   
102.
李彬 《世界博览》2011,(21):68-69
在线交友网站成为解决法国农民感睛问题的最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3.
马克·吐温与鲁迅不但均以高超的幽默讽刺艺术著称于世,而且在思想维度方面二人亦有许多相通之处。《亚当夏娃日记》与《伤逝》直接显现了二人思想意识的相通,两部作品在人物的启蒙关系维度、表达爱情与生存的主题维度方面具有很多相似之处,这与作者源于传统而超越传统的创作思想有关,也与作者生活的现实世界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4.
明未清初的佳话小说中的才子并非千人一面、相互雷同,他们由于产生的背景不同,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105.
爱情是人类作品永恒的主题,并非西方所特有;中西爱情小说同样存在高雅与粗俗两类,我们不能是中非西或是西非中,更不应把“改革开放”与“引进黄祸”挂起钩来。  相似文献   
106.
作为海明威短篇小说经典的《白象似的群山》情节虽然简单,却充分体现了作者“冰山”文风的特点,在简单的情节之下蕴涵了丰富的意义空间。但评论界对这篇小说的理解普遍带有道德主义的倾向,认为它是一个可怕的故事。本文从小说的叙事方式、人物的叙事话语以及叙事视角等叙述技巧出发,挖掘了小说文本所创造的多义空间,对以往批评界对小说的纯道德评价进行了反驳。  相似文献   
107.
古希腊欧里庇得斯悲剧《关狄亚》中女主人公关狄亚和法国梅里美的批判现实主叉作品《卡门》中女主人公卡门,是世界文学画廊具有一定地位和影响的人物形象,有人称她们是天使,有人说是妖妇。围绕爱情悲剧主题,立足于社会现实,从女性视角比较了两位女性的爱情悲剧,揭示了其存在的终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8.
百宝箱在《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故事叙述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它的存在提供给其拥有者自由选择的可能,从而使女主人公有别于中国类似故事中女性人物的特征,真正拥有了悲剧的品格。在作品中,它始终处于叙事的焦点,耸动受众视听,调节叙事节奏。  相似文献   
109.
爱情是人生永恒的主题,也是艺术的永恒主题。而在西方宗教的禁欲主义压制下,爱情往往带有悲剧色彩,西方文学中的爱情是在宗教氛围笼罩下的描写。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都俯拾即是,“因为爱情和婚姻实质是一个民族深层文化的体现”,反过来文化背景的差异又影响、限制着一个民族的恋爱方式和婚姻习俗,决定着男女主人公对爱情与婚姻所采取的行动。本文通过英国莎士比亚名剧《罗密欧与朱丽叶》,美国著名作家霍桑的《红字》,分析这两部爱情悲剧对民族深层文化的体现  相似文献   
110.
“千古女侠“杜十娘的形象成为历代各家评述的不衰话题,杜十娘的死表面上看是她“遇人不淑“所致,实质上她追求的以“情“为中心,自由、专一、平等的爱情在当时社会是不可能得到的.杜十娘最终用自己的春青和生命,控诉了那个罪恶的吃人的社会,维护了她对爱情的理想向往.杜十娘的悲剧有现实主义的深度,有民主主义的光辉,有深厚的人民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