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5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98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添加硅酸三钙和偏硅酸钙对水泥熟料烧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化学热力学和结晶学的基本原理,通过烧成试验,研究了分别添加硅酸三钙和偏硅酸钙对水泥熟料烧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硅酸三钙有利于水泥熟料的烧成,添加偏硅酸钙不利于水泥熟料的烧成。  相似文献   
62.
从实验的角度发现采用先驱体 Nb YO4 及采用 Ti O2 和 La2 O3 与 Pb O进行固相反应合成 ( Pb0 .95La0 .0 5) ( ( Nb0 .5Y0 .5) 0 .55Ti0 .4 5) O3 钙钛矿陶瓷。试样随合成温度和烧成温度的变化有程度不同的收缩现象。  相似文献   
63.
研究一次和二次烧成对CaO-B2O3-SiO2(CBS)微晶玻璃的烧结性能与介电性能的影响。用X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等分析探讨二次烧成对CBS微晶玻璃的微观结构与介电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与一次烧成相比,二次烧成能够促进玻璃体中的小晶粒生长,试样的收缩率和体积密度有所增加,有利于介电常数提高和介质损耗的降低,且体系中没有出现新的晶相;875℃烧结的试样,X/Y轴收缩率均为14.33%,体积密度达到2.46 g/cm3,10MHz介电常数和损耗相应为6.21和3.5×10-3,热膨胀系数为11.86×10-6/℃,抗折强度为157.36MPa。  相似文献   
64.
在1000~1200℃温度范围内用固相反应法合成钙铁矿结构的材料Ca0.5Sr0.5CoxFe1-xO3-δ,用XRD对合成的试样进行了物相分析,探讨合适的烧成制度.用直流四电极法对样品进行了电导率测量.结果显示,制得的Ca05Sr0.5Co0.8Fe0 2O3-δ样品为单相产物,具有良好的电性能,是一种有应用前景的混合导体材料.  相似文献   
65.
介绍了热重分析仪使用不同的实验方法测量Ti(C,N)基金属陶瓷材料的热重曲线,发现若使用常规实验方法产生氧化增重现象,而改进路吹洗和尾排放的压力后,可克服实验中的氧化现象,再现Ti(C,N)基金属陶瓷材料从室温至1200℃的热重分析曲线。  相似文献   
66.
利用Si粉,Al粉,SiO2粉以及不同粒度的SiC压力成型工艺制备SiC-Sialon复相材料,找出了其烧成制度,主晶相与结合相关系,颗粒组成等因素对材料性能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67.
《科技知识动漫》2009,(10):48-48
有些含水分的东西,受热失去水分后就会变硬,如湿泥坯在窑中可烧成硬梆梆的陶器。可是水泥却不然,它必须在加水潮湿的环境中才会变硬。  相似文献   
68.
建筑陶瓷成型与烧成过程导热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彩釉砖成型与烧成过程中导热系数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在一定的工艺条件下,对于化学组成近似的彩釉砖坯体,其室温时导热系数随着成型压力和含湿量的增加而非线性地增大;在其烧成过程中导热系数随着温度的升高和气孔率的降低而增大,却随着玻璃相量的增加而减小;在烧结温度范围内随着气孔率出现最小值时,导热系数出现最大值。据此,导热性能的测试方法可作为优化烧成制度的一种新的实验手段。  相似文献   
69.
Q相-CA-C_(12)A_7系列水泥烧成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前人研究Q相合成基础上,研究了Q相-CA-C12A7系列水泥各矿物的烧成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在Q相-CA-C12A7系统中,不同配比的生料在1260℃以下,熟料中形成CA,C12A7和C3A等铝酸盐化合物;在1260℃时,Q相开始形成,随着温度的升高,Q相的含量逐渐增大,CA、C12A7的含量逐渐减少;Q相的形成温度在1260~1300℃之间;在1300℃以上,试样开始熔化。  相似文献   
70.
研究了Al2O3的引入对烧成镁钙砖性能的影响.通过改变Al2O3的加入量,探讨了Al2O3的加入对烧成镁钙砖的体积密度、显气孔率和耐压强度的影响;用静态坩埚法对试样进行渣蚀能力测定;利用X-射线衍射仪和显微镜对烧成后试样及渣蚀后试样的矿物相及显微结构进行分析;通过相图计算了材料在1.580℃烧成时出现的液相量.结果表明,在烧成镁钙砖中引入3%-7%的Al2O3,在l580℃形成9%-17%液相量,促进砖的烧结,提高致密度,并进一步提高镁钙砖的抗渣蚀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