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5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98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53 毫秒
51.
水泥熟料低温烧制新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高炉矿渣替代粘土和矸石进行配料,在水泥熟料的形成过程中,高炉矿渣不仅作为硅质及铝质原料,还可以起到晶种的作用。用此方法,不仅可以改善生料的易烧性,并可降低液相出现温度和烧成温度。  相似文献   
52.
53.
张雨成 《甘肃科技》2007,23(12):164-166,142
近20年来,水泥工业从技术、产品总量、装备方面都得到巨大发展,特别是由于近年来计算机控制技术、通信技术和图形显示技术的飞速发展,水泥工业中的电气控制方面也有了质的飞跃,由原来的继电器控制发展到DCS(集散计算机控制系统)。在水泥制造过程的三大部分(原料制备、熟料烧成和水泥制成)中,熟料烧成系统是个互相干扰因素多、控制复杂、在质量和节能方面占有重要地位的关键过程。可以说,熟料烧成DCS系统控制是对稳定产品的质量、提高设备生产率以及能源的节约,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详细分析烧成系统主要监控参数及水泥生产线DCS自动回路优化控制。  相似文献   
54.
本文在试验研究基础上探讨了氧化镁在C3S-C2S-C3A-C4AF系统中的作用,以及方镁石的晶体尺寸地膨胀的影响。  相似文献   
55.
以红柱石和矾土为主要原料,粘土为烧结剂,纸浆废液为结合剂。在1420℃×3h烧成制度下,研究了红柱石的细粉加入量对材料线变化率、耐压强度和抗震稳定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1420℃×3h烧成后,红柱石分解出的针状莫来石晶体交结呈网络状,强化了材料的组织结构,改善了材料的物理性能。本试验中红柱石细粉的加入量为15%时,材料综合烧结性能最好,材料线变化率最小0.03%;耐压强度高达87.6MPa;抗震稳定性(1100℃水冷次数)32次。当红柱石细粉的加入量大于15%时,由于材料线变化率的过度增大,引起材料结构的松散,导致材料性能下降,如:材料线变化率最小0.12%;耐压强度60.5MPa;抗震稳定性(1100℃水冷次数)29次。  相似文献   
56.
一.前言 白水泥是建筑上一种高级装饰材料,现行的生产方法,不但对原料、生产工艺流程要求严格,而且由于白水泥要求含铁低。熟料的烧成温度一般高达1500—1600℃,需要消耗大量重油作燃料,因此至今目前只有苏州光华水泥厂生产的自水泥质量过关.但产量有限,导致自水泥成为一种奇缺的建筑材料. 国家每年分配给我省的白水泥有限,远远满足不了需要.为了解决本省对白水泥的需要,本着“就地取材、变废为宝和降低能源消耗”的原则,我们利用福州市第二、第三化工厂的废渣,经过800℃低温煅烧.多次反复试验,终于成功地试验出具有早强的硫铝酸钙白色水泥.…  相似文献   
57.
粉煤灰制备烧结砖主要工艺参数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研究了粉煤灰掺量、烧成制度对高掺量粉煤灰烧结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粉煤灰掺量的增加,坯料塑性降低,干坯和烧结砖的各项性能明显下降;高掺量粉煤灰砖适宜的烧成温度范围在1000—1050℃;在给定的条件下,存在着一适宜的保温时间,当粉煤灰掺量为50%的烧结砖在1050℃下保温5h时制品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58.
在介绍掺杂PZT压电陶瓷材料制备的基础上,总结出生产掺杂PZT材料的最佳烧成条件,指出所研制的样品已达到或超过压电点火材料的水平,但所选系统仍有潜力可挖,只要工艺合适,性能完全能再提高,对无铅压电陶瓷材料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9.
陶瓷材料类型、烧结程度、测试过程中的升温速率及判定曲线的选择都会影响热膨胀法瓷器测温结果.为提高热膨胀法测定高铝瓷器烧成温度的精度,笔者对不同烧结程度的高铝陶瓷材料模拟样品在不同升温速率下进行了模拟测温实验研究.结果显示:升温速率、烧结程度、判断曲线的选择会对测温结果产生很大影响.高铝陶瓷材料最佳测温升温速率为7.5 k/min,判断曲线为热膨胀曲线.对于测温曲线中热膨胀曲线和其一阶导数曲线在高温段出现突兀尖峰(膨胀)的情况,其测温结果不是净收缩出现的起始点(峰值温度),而是曲线上突兀膨胀开始的起始点.  相似文献   
60.
利用管式炉定量研究了陶瓷烧成中还原气氛气体含量、还原温度和还原时间三者对日用瓷烧成还原程度的影响。通过测量样品截面的颜色变化区域来确定还原层的厚度,并利用X射线衍射分析仪分析了还原前后陶瓷样品相的变化、结果表明,在1100℃含4%(质量分数)一氧化碳气体的还原气氛下,厚度为11.5mm、含0.47%(质量分数)Fe2O3的样品2min内已还原完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