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28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42篇
系统科学   31篇
丛书文集   113篇
教育与普及   174篇
理论与方法论   55篇
现状及发展   17篇
综合类   1615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102篇
  2013年   111篇
  2012年   123篇
  2011年   136篇
  2010年   142篇
  2009年   148篇
  2008年   175篇
  2007年   102篇
  2006年   73篇
  2005年   71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51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39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42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 毫秒
971.
972.
973.
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区沙质荒漠化灾害监测评价模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沙质荒漠化灾害是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区最为严重的灾害之一。选择科尔沁和毛乌素两个典型的农牧交错带作为研究区,基于沙质荒漠化灾害背景(图象、图形和统计)GIS数据库,对沙质荒漠化灾害进行判别、预测及对灾情进行综合评估的建模研究,在此基础上,初步建立了我国沙质荒漠化灾害监测综合评价模型。运用该模型对上述两个试验区的沙质荒漠化灾害进行模拟与分析,结果表明:乌审旗、抗锦旗为沙质荒漠化极重度区,奈曼、库伦、开鲁为重度区,昌图县为中度区,通辽为轻度区,对沙质荒漠化影响大小依次为自然因素、经济因素和社会因素。沙质荒漠化灾害危险度评价的结果表明,在毛乌素地区的南部灾害严重,危险度为重度,西部程度较轻,为中度偏轻,东部与北部程度稍重,为中度偏重,但乌审旗的沙质荒漠化灾害程度被低估了,应为重度。  相似文献   
974.
975.
从产地来看,今年春夏我国部分地区出现了较为严重的旱涝灾害,其中有不少地方是中药材的主产区,这些地区药材减产已成定局,秋冬产药材上市量必将下降.  相似文献   
976.
自然灾害本身有其显著的特点和规律,主要为:突发性、地域性、群发性和准周期性。特别是主灾害往往可以诱发一种或数种次生灾害;这种非孤立的群发现象,以及灾害发生的准周期规律与天文因素密切相关,已被众多的研究所揭示。我国的研究成果认为:天文因素变化在全球变化的成因中有着极为重点的地位,而天文因素往往是属于初始的、带有根本性的因子。本文即以此分析四川盆地西部洪水问题。  相似文献   
977.
分析了姚桥煤矿的地质采矿条件,利用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开发的地层沉陷预计软件CXYJ2001^3D,对姚桥煤矿西五、西六、西九、西六扩大采区开采可能产生的沉陷灾害进行了预测,并根据预测结果和采区的具体情况,提出了异地搬迁和原地垫高重建两种防灾措施.为其它煤矿村庄下开采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978.
辽宁省的灾害及减灾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宁省的灾害包括自然灾害和社会 (人为 )灾害两大类 ,这些灾害又可以分为显性灾害和隐性灾害 .显性灾害是在其发生的当时或短时间内 ,能够被觉察到的灾害 ,如大多数自然灾害和部分社会灾害 .隐性灾害则是在其发生的当时和短时间内 ,没有被察觉到的灾害 ,如医疗事故和教育事故 .自然灾害的预防需要在研究其形成规律的基础上 ,依靠科学地管理来完成 .社会 (人为 )灾害的预防需要提高各阶层人士的素养 ,依靠完善管理制度来实现 .隐性灾害往往不易被民众察觉 ,但其对人的生存和社会的发展具有更广泛、更深远的影响 ,也是需要下大力气加以解决的 .  相似文献   
979.
旅游灾害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灾害学的角度分析了旅游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其中要表现是:对自然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对人文景观的破坏和对社会环境的污染与破坏,对旅游灾害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防治对策,指出:应提高认识,正确处理好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关系,加强管理,健全法制,促进旅游业健康地发展。真正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二者的统一。  相似文献   
980.
王华颖 《大自然》2011,(6):16-17
近几十年来,全球气温升高已成不争的事实,气候变暖导致极端恶劣天气不断卅现,在世界各地酿成了种种气象灾害。据不完全统计,2010年夏季,我国有400多个气象站点测出了当地历史上罕见的高温,不少地方卅现了几十年甚至百年一遇的极端高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