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6篇
丛书文集   4篇
教育与普及   61篇
理论与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59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碳酸盐糜棱岩的变形特征与变形—变质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北京周口店太平山区碳酸盐糜棱岩为例,他碳酸盐糜棱岩的变形特征、形成原因,与长英质糜棱岩的区别,并研究了其变形-变质机制。  相似文献   
42.
张干 《科学通报》2000,45(Z1):2758-2762
报道了南极乔治王岛菲尔德斯半岛湖相沉积物的分子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冻土湖沼沉积物的正烷烃往往以C23为其主峰,源自于苔藓植物有机质的优势输入;南极乔治王岛湖相沉积物中富含异构和反异构脂肪酸,反映沉积区的细菌作用较强;脂肪酸C18:2/C18:0与甾醇ACI指标的剖面相关性,表明 C18:2脂肪酸源自内生藻类.脂肪酸C18:2/C18:0比值的剖面变化反映区内11/9和3 kaBP气温较低;首次在南极淡水湖盆沉积物中检出长链不饱和酮化合物,推测其生源为定鞭金藻属藻类,其高C37:4相对含量与南极严寒气候对应.  相似文献   
43.
测试的成功关乎一个储层的潜力评价,在勘探中越来越显得重要。而在元坝地区碳酸盐岩测试实践中仍存在诸如地质认识欠缺、测试管柱起下困难、测试工具损坏以及测试工作制度不合理等问题需要解决。试油测试技术管理人员通过不断实践研究,总结优化出适合碳酸盐岩性油气藏的测试压差、开关井时间、测试管串组合,形成针对性的中途与完井测试技术,满足碳酸盐岩性油气藏的各种测试需求。  相似文献   
44.
吐哈盆地油砂连续抽提地球化学研究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吐哈盆地7个油砂样连续抽提研究,结果表明自由态组分、油气包裹体和黏土吸附油气组分分子地球化学特征具有明显的差异.油气包裹体和黏土吸附油气组分具有明显的湖相泥岩地球化学特征:(1)较高的Ph/nC18比值和较低的Pr/Ph比值;(2)较高的C26三环萜烷/C24四环萜烷、C23三环萜烷/(C23三环萜烷 C3017α(H)藿烷)、C21/(C21 ∑C29)甾烷、Ts/Tm和C29Ts/C2917α(H)降藿烷比值和较低的C19/C21三环萜烷比值;(3)相对较高的C27和C28规则甾烷含量和较低的C29规则甾烷和重排甾烷含量.表明早期注入这些油层的油气组分来源于前侏罗系湖相泥岩,晚期注入的油气组分来源于侏罗系煤系地层或煤岩。  相似文献   
45.
中国湖相生油岩和油页岩无定形有机中的超细纹层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王飞宇  傅家谟 《科学通报》1994,39(17):1587-1589
  相似文献   
46.
对辽河断陷盆地内陆湖泊相下第三系沙三下部地层进行了研究,认为在此地层中碳酸盐δ13C严重正异常,并根据其特定的地质背景,进行了成因探讨.结果表明,沉积有机质经成岩演化后生成油气经历了成岩作用、深成作用和变质作用三个阶段.在成岩作用阶段,地质聚合物丢失部分13C同位素,在深成作用阶段残余母质中相对富集13C,变质阶段生成甲烷的δ13C值增大.同时还提出了与有机质分解油气生成有关的孤立封闭盆地δ13C异常成因模式.  相似文献   
47.
随着碳酸盐岩储层逐步向超深层开发,储层闭合应力增加,需要提高酸蚀裂缝在高压下的导流能力。将高通道加砂的方式与酸压相结合,通过实验测试优选支撑剂的强度及铺置方式,并测试了酸岩反应后连续加砂与通道加砂下的导流能力。实验结果表明,采用高强度的陶粒支撑剂可以有效地提高酸蚀裂缝在高压下的导流能力。在相同的加砂强度条件下,增加支撑剂团块的数量可以降低单个支撑剂柱的有效应力,提高支撑剂柱在高应力下的稳定性。在50 MPa应力条件下,采用86 MPa陶粒、高通道铺砂的方式,裂缝复合导流能力较常规酸蚀可以提高51%以上;90 MPa应力条件下,导流能力增加幅度达到700%以上。通过改变铺砂方式,既可以节约支撑剂数量,降低施工风险,也可以形成稳定牢固的通道支撑,大幅度提高超深碳酸盐岩储层酸蚀裂缝的导流能力。  相似文献   
48.
探讨塔河区块储层的应力敏感性,为制定合理生产制度提供依据.通过对目标区奥陶系储层碳酸盐岩开展不同温度下应力敏感评价实验,结果表明:碳酸盐岩应力敏感程度属于中等偏强型;碳酸盐岩试样渗透率随着有效围压增加呈指数型递减,卸压后试样渗透率难以恢复至加载前水平;试样渗透率与温度呈负指数关系,当试样从30℃升高至120℃时,渗透率损害率从0.53增长到0.65,温度敏感性增强23%.温度对塔河区块储层应力敏感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49.
以安徽省巢湖地区下三叠统和龙山组顶部的黑色泥页岩段及其产出的含鱼化石碳酸盐岩结核为研究对象, 综合岩相学、地球化学(主微量元素和碳、氧同位素)和环境矿物学等分析手段, 探讨富有机质页岩中含鱼化石碳酸盐岩结核的形成机制及可能的地质环境指示意义。结核中心三维保存的鱼化石和较高的碳酸盐含量(80%)表明结核形成于早期成岩阶段, 结核内部呈同心环状结构, 从中心至边缘, 碳酸盐矿物含量降低, 硅质碎屑矿物增多并逐渐出现纹层, Fe和S含量升高、δ13C值增高、δ18O值降低和TOC含量逐渐增多等特征均表明结核为同心生长模式。对围岩中草莓状黄铁矿的粒径分析结果表明, 结核形成于硫化还原环境。结核出现在斯密斯亚阶与斯帕斯亚阶界线(SSB)之下1 m处, 与界线层有机碳埋藏增加、碳同位素组成快速正漂移(δ13C = -1.3‰~1.9‰)和水体硫化还原事件吻合, 有潜力作为华南地区SSB的辅助识别标志。  相似文献   
50.
甘肃南部是我国西北地区主要的金矿集中区,也是甘青川“金三角”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内金矿床(点)分布广泛,形成以卡林型为主的金矿类型。本总结了细碎屑岩型、碳酸盐岩型、硅灰泥岩型三大亚类的成矿特征,阐述了卡林型金矿在空间上的分布规律及其成矿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