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80篇
  免费   276篇
  国内免费   250篇
系统科学   33篇
丛书文集   305篇
教育与普及   216篇
理论与方法论   62篇
现状及发展   30篇
研究方法   1篇
综合类   7659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85篇
  2022年   77篇
  2021年   116篇
  2020年   109篇
  2019年   136篇
  2018年   70篇
  2017年   112篇
  2016年   141篇
  2015年   212篇
  2014年   366篇
  2013年   348篇
  2012年   372篇
  2011年   427篇
  2010年   427篇
  2009年   439篇
  2008年   528篇
  2007年   453篇
  2006年   414篇
  2005年   341篇
  2004年   304篇
  2003年   324篇
  2002年   270篇
  2001年   254篇
  2000年   232篇
  1999年   193篇
  1998年   160篇
  1997年   192篇
  1996年   211篇
  1995年   166篇
  1994年   162篇
  1993年   112篇
  1992年   122篇
  1991年   114篇
  1990年   95篇
  1989年   83篇
  1988年   51篇
  1987年   31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5年   1篇
  1947年   1篇
  192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6 毫秒
121.
红豆杉组织、细胞培养物紫杉醇快速检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薄层层析,高效液相色谱,酶联免疫吸附等方法对国内4种1变种红豆杉及其组织,细胞培养物进行紫杉醇快速定性,定量检测,试验结果表明,国内4种1变种红豆杉及其组织,细胞培养物中都含有紫杉醇,其中东北红豆杉及其培养物中紫杉醇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122.
大庆油田微生物采油代谢成分对比分析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大庆油田采油污水中分离出一种菌株,进行了实验室配伍试验和室内驱油模拟试验。建立了一种新的乙醇-氢氧化钠-正己烷萃取剂体系,直接对原油中极性化合物进行了提取分离,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等方法对微生物降解前、后原油中的极性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测定。结果表明,该菌种具有较强的降解原油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3.
HPLC-HG-AFS测定As(Ⅲ)和As(Ⅴ)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四丁基氢氧化铵作为As(Ⅲ)和As(Ⅴ)的离子对试剂,优化了高效液相色谱的分离条件,在Pecosphere C18色谱柱上有效地分离了As(Ⅲ)和As(Ⅴ).随后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仪最佳测定条件下,成功地测定了As(Ⅲ)和As(Ⅴ),其精密度分别为6.8%和4.0%.为HPLC—HG—AFS联用在线分离测定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24.
氯霉素在牙鲆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及残留消除规律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牙鲆体内氯霉素的药物浓度,非房室模型统计矩原理分析药动学数据.结果表明:1)单次口服剂量为80 mg·kg-1的氯霉素,药物在牙鲆体内的药-时曲线呈明显双峰现象:第一次达峰时间Tmax(1)出现在2.00 h,鳃、肝、肾、血、肌的第一次达峰浓度Cmax(1)依次为15.01、11.80、10.35、8.56、5.21μg·mL-1;第二次达峰浓度Cmax(2)小于第一次的浓度Cmax(1),第二次达峰的时间Tmax(2)出现在8.00 h,药-时曲线下面积(AUC):肾、鳃、肝、血、肌分别为176.87、133.77、118.77、65.33、50.36μg·mL-1·h.消除半衰期(T1/2)为4.89-10.39 h,平均滞留时间(MRT)为8.67-17.05 h,说明氯霉素在牙鲆体内吸收较迅速,但滞留时间较长.2)连续5 d口服剂量为40 mg·kg-1的氯霉素,药物消除半衰期(T1/2)为39.40-115.50 h,说明口服氯霉素在牙鲆体内消除缓慢,残留较严重,其中以肾脏和肝脏组织中残留最明显.  相似文献   
125.
GC/MS图谱中N,N′-二苯基脲的中性丢失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常温常压下苯胺与CO2在AlCl3催化作用下发生反应,对反应混合物用乙醇重结晶,获得无色针状晶体,GC/MS分析表明该晶体为异氰玻苯酯.用熔点测定、HPLC/MS/MS、FTIR、UV和^1H NMR等手段对此晶体进行分析,确定其为N,N′—二苯基脲.研究了N,N′—二苯基脲的质谱裂解机理,实验结果表明N,N′—二苯基脲质谱裂解中可能发生了中性丢失,丢失了中性分子苯胺,生成的异氰酸苯酯分子离子由于π电子共轭而致稳.  相似文献   
126.
英语委婉语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为得到理想的交际效果而创造的一种适当的表现形式。委婉语的使用,是追求语言明的表现。  相似文献   
127.
一种具有特殊形貌的超细镍粉制备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NiCl2为主要原料,水合肼液相还原合成了刺球状的超细镍粉。刺球状颗粒是球状颗粒表面上长满了锥状刺。同时研究了NaOH浓度,聚乙烯吡咯烷酮(PVP)浓度,以及反应温度对超细镍粉形貌的影响。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对镍粉进行了结构表征。研究结果表明镍粉的晶体结构为面心立方,同时颗粒的尺寸可控,随着工艺条件和还原剂浓度变化,粒径在0.1~0.7μm之间变化,相应的刺长在20~250nm之间变化,刺的直径在20~80nm之间。  相似文献   
128.
合成一种新的β-环糊精衍生物固定相:3-单(N-苯甲酰化L-丙氨酸酰基)-七(2,6-二-0-甲基)-β-环糊精,考察了该种固定相的气相色谱性能,并与合成中使用的母体七(2,6-二-0-甲基)-β-环糊精衍生物的气相色谱性能进行了比较。新固定相具有较好的成膜性,较高的柱效,对难分离的含有苯环的常规物质对以及含苯环的位置异构体具有很好的分离效果。氨基酸官能团的引入改变了环糊精的空腔结构;环糊精上取代基的大小、极性、形状与客体分子的π-π相互作用等对于客体分子的识别起到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29.
气相色谱内标法测地表水样中痕量苯的含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化学实验室排放的污水对环境污染的程度,用毛细管柱气相色谱内标法对浙江师范大学地表水中苯的含量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最低检测浓度约为ρ(苯)=0.02mg/L,测得化学楼附近水样中ρ(苯)为6.04mg/L,其他3处苯的含量均低于0.02mg/L,说明化学楼附近地表水受到污染,但不算严重。  相似文献   
130.
过渡金属离子液相催化氧化低浓度烟气脱硫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Mn2+,Fe2+,Zn2+3种过渡金属离子液相催化氧化低浓度烟气脱硫的效果进行了对比,并对Mn2+液相催化氧化烟气脱硫的相关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运用溶液化学原理,对SO2及Mn2+在溶液中的组分进行了计算,研究了Mn2+液相催化氧化烟气脱硫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Mn2+,Fe2+和Zn2+3种过渡金属离子对烟气脱硫都有催化作用,Mn2+的催化效果最佳;在烟气中,当SO2体积分数为1.4%,O2体积分数为10%,烟气流量为140L/h,吸收液体积为200mL,温度为24℃,吸收液pH为5~6及吸收液中Mn2+浓度为0.15mol/L时,经过一段吸收反应,SO2转化率大于80%,烟气脱硫率大于75%;当吸收液pH=5~6时,锰主要以Mn2+形式存在,SO2主要以HSO-3的形成存在;其催化反应的机理为:Mn2+与HSO-3反应形成络合物,成为反应链的引发剂来诱发氧化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