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4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63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82篇
教育与普及   83篇
理论与方法论   8篇
现状及发展   5篇
综合类   134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59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54篇
  1997年   85篇
  1996年   88篇
  1995年   63篇
  1994年   89篇
  1993年   52篇
  1992年   56篇
  1991年   64篇
  1990年   36篇
  1989年   46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合成了一系列新的液晶性芳香羧酸化合物,化合物的结构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波谱和质谱等方法确证。化合物5的液晶行为用示差扫描量热法(DSC)和偏光显微镜(POM)表征。发现化合物5加热至各自的熔点以上都能形成液晶态,在液晶态可以观察到向列相的丝状织构和纹影织构,随分子中末端烷氧基碳原子数增加,化合物5的熔点(Tm)和液晶态的清亮点(Ti)呈规律性变化,液晶态温度范围变宽。  相似文献   
32.
偶联表面活性剂与传统表面活性剂混合溶液的双水相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研究了偶联表面活性剂(Geminis,l2—3—l2,2Br)和传统表面活性剂(SDS)混合体系双水相的性质。结果表明:该系统在很低的总浓度下(0.03mol/L)能够形成双水相。双水相约区域非常狭窄,且分相溶液中正负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比值随着表面活性剂总浓度的变化而线性改变。双水相的表观现象也因表面活性剂总浓度的不同而异。采用冷冻蚀刻技术、负染色技术及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得到的结果表明,双水相中两相的微观结构明显不同,胶团和囊泡可以共存。偏光显微照片显示该系统有独特的液晶结构。  相似文献   
33.
各种格点上的端点附壁随机行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大诚  廖琦 《科学通报》1997,42(1):102-105
自1905年Pearson正式提出随机行走(RW)的概念以来,在数学上已经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并扩充至物理、化学、生物、工程、商业和社会科学等许多领域.由于实际应用的需要,产生了对受限RW问题的研究.其中,端点起始于某一不可穿透壁,而受限于此壁的RW,可以作为最简单的受限RW问题之一.例如,高分子吸附时形成的尾形链,蛋白质受体上环链的形成,都可直接与这类受限随机行走模型相联系.然而,这一受限RW的基本问题并没有得到系统而简明的解答.作者等曾对端基附壁RW进行了研究,但仅限于最简单形状的格点,因此有必要加以扩充,推广至各种不同的格点.本工作表明,格点的几何特征容易与扩散方程中的扩散系数相联系,从而可以导出允许路径的密度函数及行走均方末端距等基本数学物理量.  相似文献   
34.
合成了对-(4-烯丙氧基苯甲酰氧基)苯甲酸联苯酚酯,将其与聚甲基氢硅氧烷反应得到侧链型液晶聚硅氧烷。用红外及^1H-NMR方法证实了所合成的单体及聚合物的结构。从NMR谱上得出,聚合物含有17.6%的α-加成侧链,与作者不久前提出的液晶聚硅氧烷一般都含有一定比例的α-加成侧链的推测相吻合。此外还用热台偏光显微镜方法研究了单体与聚合物的相行为。  相似文献   
35.
设计了简单的合成路线和方法合成了两个系列,共12种具有四原子中心桥键的联苯酯类化合物。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质谱和元素分析确认了化合物的结构,用偏光显微镜和微分扫描量热仪(DSC仪)确定了化合物的液晶相态和相变温度。这些化合物分子的共轭程度和刚性较大,尤其是丙烯酸酯类化合物(系列Ⅱ)具有较高的清亮点和宽的介晶相温度范围。同系列化合物的末端烷基链(R)碳原子数与清亮点的关系呈现奇偶效应。  相似文献   
36.
研究了温度对ERF表观粘度和对通过其电流大小的影响。温度对ERF表观粘度的影响,在无电场和给定电场下是完全相反的,零电场下其粘温关系符合Andrade方程,温度升高聚物其表观粘度变小;在给定电场下,其表观粘度随温度上升而增加。通过ERF中的电流随温度升高而加大。  相似文献   
37.
报道了多取代乙烷类C-C键引发剂在乙烯类单体聚合反应中形成超高分子量聚合物的反应特性,以及与过氧键、偶氮键引发剂聚合性能的差别,其聚反应结果。  相似文献   
38.
柔性链高分子折叠片晶界面相的观测与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柔性链高分子形成的半结晶聚集体中,长链大分子以有规折叠方法生成大量微小片晶与无规链形成的非晶相共存.由这种结晶与非晶所组成的两相结构模型已被广泛接受并用来描述其凝聚态结构与物性.我们曾对经不同方法制作的聚乙烯(PE)的结晶形态进行研究,都显示出微晶均为折叠链片晶,厚度从10~100nm,分子链轴与片晶面垂直.从有规排列的结晶区域到完全无规链的非晶区域间,应还存在一过渡区域或者界面区域,其分子链的形态及  相似文献   
39.
该文首先合成了新单体1,3-二(4′-羟基苯基)-1,3-丙二酮,然后与不同的1,n-二卤代烷缩合得到了一系列含有β-二酮结构的热致性液晶聚醚酮,并对之进行了初步分析和表征  相似文献   
40.
指出了Maxwell型应力松弛方程的局限性,并分别从高分子材料应力松弛过程的活化能及高分子链间物理交联结构对应力松弛的影响出发,首次推导了高分子科技界及工程界广为公认的形式上带有广因子的应力松弛经验方程.并对其有关参数的物理意义作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处理了硬聚氯乙烯在不同介质条件下的应力松弛实验数据,获得了一系列应力松弛参数,证明了对这一体系而言tn中的n值为0≤n≤1,证明聚氯乙烯高分子链间极性相互作用及部分化学交联对材料的应力松弛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