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53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57篇
系统科学   12篇
丛书文集   89篇
教育与普及   93篇
理论与方法论   20篇
现状及发展   14篇
综合类   2131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134篇
  2013年   100篇
  2012年   149篇
  2011年   127篇
  2010年   143篇
  2009年   147篇
  2008年   165篇
  2007年   113篇
  2006年   86篇
  2005年   83篇
  2004年   87篇
  2003年   70篇
  2002年   75篇
  2001年   70篇
  2000年   66篇
  1999年   63篇
  1998年   46篇
  1997年   55篇
  1996年   46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36篇
  1990年   35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 毫秒
151.
研究了分离自乐清湾红树林的1株海洋真菌(真菌#34)液体发酵产淀粉酶的条件.结果表明,最优培养条件为:培养时间95 h、培养温度30℃、起始pH值5.8、盐度1(即天然海水);最优培养基配方为:淀粉3 g、麸皮14 g、酵母膏6 g、KH_2PO_4 0.5 g、MgSO_4·7H_2O 0.4 g、海水1000 mL.  相似文献   
152.
几种无机盐与离子液体催化苊的偶联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合成新型功能高分子中间体,分别研究了在AlCl3,FeCl3,ZnCl2等无机盐和[Bmim]Cl/FeCl3离子液体催化作用下,苊在温和条件常温常压下的偶联反应.经GC/MS分析发现生成了3,3'-联苊.用GC法考察了不同反应条件对3,3’-联苊产率的影响,得到了各催化剂作用的优化反应条件.结果表明,上述几种催化剂中,[Bmim]Cl/FeCl3离子液体对苊的偶联反应催化效果最好,在该催化剂作用的优化反应条件下,3,3’-联苊产率为48.71%,选择性78.56%,且[Bmim]Cl/FeCl3离子液体对环境无污染,并可循环使用.通过重结晶、层析等方法得到了功能高分子中间体3,3‘-联苊纯品,并用GC/MS,FTIR和^1H NMR等分析测试手段鉴定了其结构.  相似文献   
153.
目的 观察纳洛酮治疗Ⅱ型呼吸衰竭肺性脑病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入选55例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积极控制感染,持续低流量给氧,维持酸碱、水电解质平衡等综合治疗,观察组加用纳洛酮,对照组给以可拉明1.875 g 洛贝林15 mg加到500 ml液体中维持静滴.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过程中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纳洛酮治疗Ⅱ型呼吸衰竭肺性脑病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54.
155.
采用衰减全反射傅里叶红外光谱(ATR-FTIR)技术和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等手段,对组成为十二烷基醇聚氧乙烯(3)醚(AEO-3)/正癸烷/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或Tween 80/水的胶质液体泡沫(CLA)体系的微观结构进行了系统分析,从分子水平上讨论了CLA和普通乳状液体系的相结构及表面活性剂与溶剂的相互作用.分析结果表明,CLA结构中正癸烷和水分别是独立的2相,且水相呈现出自由态、结合态和束缚态结构;随着油相与水相体积比的增大,自由水含量减少,水相的结合态和束缚态成分增加.通过与普通乳状液相比较,发现油溶性表面活性剂AEO-3有助于CLA的形成,这与单一表面活性剂组成的普通乳状液完全不同.  相似文献   
156.
室温离子液体的研究是近年来热门课题之一,但关于离子液体在分子溶剂中的聚集行为研究甚少.室温离子液体的聚集行为研究,有助于对离子液体在许多方面表现出的特性做出合理的解释,从而为离子液体的分子设计和进一步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7.
测定了298.15K时的离子液体溴化N-乙基吡啶([EPy]Br)+盐(酒石酸钾钠C4O6H4KNa、磷酸氢二钾K2HPO4)离子液体双水相体系的双节线和系线的相关数据,探讨了双水相体系的形成机理和条件,并通过双节线模型计算出了双水相体系的有效排除体积(EEV),得到了磷酸氢二钾的盐析能力更强的结论。实验的双节线数据利用Merchuk等非线性方程成功关联,系线数据利用Othmer-Tobias方程,Bancroft方程,二元参数方程和Setschenow-type方程关联,通过关联得到的各参数数值可知:实验所得数据均很好地满足了各经验方程。证明了两种盐与离子液体[EPy]Br形成双水相的可能性,为进一步从理论和实践上分析及应用该离子液体双水相体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8.
通过对小球在粘滞液体中运动情况的探讨,为设计制作和改进落球式粘滞系数实验仪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9.
彭博 《科技资讯》2009,(9):200-200
本文通过对可燃液体简易检验法的操作以及在火灾现场勘查中的实际运用,介绍该法对火灾现场中区分放火案件与失火案件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0.
王冲  周旦乐 《科技信息》2010,(24):381-381
热管是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具有特别高的导热性能的传热元件。它的结构比较简单,图1为其工作原理示意图。管壳采用金属管,内壁贴附丝网状吸液芯,以利用毛细力使工作液体在吸液芯内不受热管位置的限制而移动。管壳两端封死,封死前先将管内抽真空,灌入适量的工作液。工作时,蒸发段(加热段)的工作液被热管外的热流体加热,吸取潜热蒸发,其蒸气经绝热段流向冷凝段(散热段)。在冷凝段,工作液蒸气放出潜热,凝结为液体。工作液蒸气液化释放出来的潜热通过管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