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03篇
  免费   270篇
  国内免费   369篇
系统科学   149篇
丛书文集   352篇
教育与普及   383篇
理论与方法论   111篇
现状及发展   120篇
研究方法   1篇
综合类   10826篇
  2024年   56篇
  2023年   211篇
  2022年   175篇
  2021年   186篇
  2020年   175篇
  2019年   185篇
  2018年   100篇
  2017年   181篇
  2016年   204篇
  2015年   241篇
  2014年   482篇
  2013年   425篇
  2012年   447篇
  2011年   532篇
  2010年   519篇
  2009年   606篇
  2008年   724篇
  2007年   697篇
  2006年   486篇
  2005年   455篇
  2004年   389篇
  2003年   576篇
  2002年   664篇
  2001年   637篇
  2000年   359篇
  1999年   292篇
  1998年   277篇
  1997年   261篇
  1996年   205篇
  1995年   187篇
  1994年   185篇
  1993年   133篇
  1992年   139篇
  1991年   135篇
  1990年   125篇
  1989年   105篇
  1988年   76篇
  1987年   58篇
  1986年   35篇
  1985年   1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地下含水层热储井位置选择和布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下含水层热储开发技术面临一系列问题,寻找适合热储用的含水层和合理布置热储井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综合考虑含水层的地质结构特征,适合热储的含水层应该是承压含水层,热储应该采用同层方式.单个热储井的影响半径可以通过热平衡和热扩散原理求得.合理布置热储井间的相对位置,可以有效抵消原有地下水的流动以及渗流系数不一致的影响.利用井之间的渗流耦合作用,在热储井之间布置调节井,主动控制热储水的波及范围,可以实现热储井布置的相对"紧凑".  相似文献   
52.
53.
54.
论技术创新的知识空间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以编码、抽象和扩散所建立的三个知识空间为分析框架 ,分析了创新过程中创新概念产生、知识分享、知识扩散和知识转化的知识流动 ,揭示了创新过程知识管理的重点和内容 ,提出当前我国企业技术创新活动需要从观念和行动两个层面实现四个转变。  相似文献   
55.
简春林 《吉安师专学报》2004,25(B12):98-100
在博弈框架下对司法部门和环境犯罪行为者之间的惩治——破坏行为机理进行了分析,依据不同的假设前提,建立了单阶段和多阶段的博弈模型,得出了博弈双方的均衡战略及关键因素对博弈均衡的影响,并据此提出了惩治和控制环境犯罪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6.
蔺草即蓆草,由它编织而成的榻榻米蓆是日本国的传统生活用品.本文研究了一种适合我国引种的日本蔺草染土固色配方,使用A、B、C三种添加剂,建立一套合理的操作工艺,使出口产品的质量达到一等或二等产品的要求,该技术所需经费不多,经济效益却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57.
2002年度“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于近日揭晓。中山大学“鼻咽癌分子遗传学研究”榜上有名该项研究成果是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和“973”等项目支持下,由中山大学肿瘤研究中心曾益新教授领导的科研小组在多年研究基础上取得的。 曾益新教授为1998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多年来一直从事鼻咽癌易感基因的定位研究工  相似文献   
58.
为研究经过水泥掺合处理的河道沉积淤泥作为路基填料的膨胀性能,对不同初始含水量(质量分数分别为90%,130%和170%)的淤泥经不同掺合比(按湿质量计分别为9%,11%和13%)的水泥处理后形成的多种不同的水泥土试样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初次膨胀试验及试样干燥三个月后重新浸水的二次膨胀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试样的初次膨胀值很不显著,但二次浸水膨胀试验表明试样的总膨胀量有增大的趋势。试样的X射线衍射分析从矿物形成方面解释了水泥土膨胀性能的内在机理。  相似文献   
59.
60.
给小鼠一次性腹注D-胺基半乳糖(D-Galn)600和1200mg/kg,或16小时内连续6次腹注300mg/kg,停药后48小时,血清谷丙转氨酶(SGPT)明显升高,局部肝细胞呈现肝炎病理形态改变。病变机理是过量D-Galn入肝代替了尿苷二磷酸葡萄糖的代谢途径所引起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