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27篇
  免费   250篇
  国内免费   314篇
系统科学   238篇
丛书文集   243篇
教育与普及   138篇
理论与方法论   41篇
现状及发展   72篇
研究方法   1篇
综合类   7458篇
  2024年   46篇
  2023年   140篇
  2022年   152篇
  2021年   162篇
  2020年   128篇
  2019年   131篇
  2018年   70篇
  2017年   135篇
  2016年   136篇
  2015年   204篇
  2014年   330篇
  2013年   346篇
  2012年   331篇
  2011年   383篇
  2010年   367篇
  2009年   407篇
  2008年   479篇
  2007年   436篇
  2006年   345篇
  2005年   326篇
  2004年   276篇
  2003年   321篇
  2002年   318篇
  2001年   305篇
  2000年   221篇
  1999年   230篇
  1998年   202篇
  1997年   185篇
  1996年   160篇
  1995年   150篇
  1994年   136篇
  1993年   94篇
  1992年   108篇
  1991年   89篇
  1990年   93篇
  1989年   82篇
  1988年   60篇
  1987年   53篇
  1986年   34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社会进入转型时期,分层和流动机制发生重要转化,同时以往体制的潜功能仍存在,城镇中农业户口阶层及流动状况就反映出这一特征.转型社会的结构重组和关系整合需要有效的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32.
人力资源审计的核心是对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制定和实施的审计,达到分别从内、外部进行有效的控制、各环节相互制衡,使人力资源管理合理化的目的。由于人力资源在促进完成公司目标和战略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在审计人力资源的指标上侧重于人力资本、员工招聘、人员流动、劳动合同、劳动纠纷、薪资福利、信息系统以及培训成效的评估,检验员工和管理层经理是否遵守公司制订的政策和操作准则。  相似文献   
33.
为解决大庆管输原油含蜡量高、高黏易凝、对包括 EVA在内的多种原油流动改进剂的化学感受性较差的问题 ,进行了 EVA- 1接枝聚合物的研制 ,包括十二烷基马来仲酰胺的制备及其作为接枝组分与 EVA- 1的合成 .利用红外光谱仪对十二胺、马来酸酐及其反应产物进行分析的结果表明 :十二胺与马来酸酐反应生成了十二烷基马来仲酰胺 .利用核磁共振波谱仪对 EVA- 1及其接枝产物进行分析的结果表明 :EVA- 1与十二烷基马来仲酰胺的接枝反应确实存在 ,接枝率可以达到 1 8.8% .对 EVA- 1及其接枝产物对大庆原油的降凝、降黏效果进行对比的结果表明 ,EVA- 1接枝产物对大庆原油的处理效果好于 EVA- 1 ,从而为新型高效降凝剂的研制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4.
简要介绍了树脂传递模塑 (简称RTM )成型工艺中树脂在模腔内的流动行为 ,以及这些流动行为产生的原理 .该原理能根据纤维增强材料的铺设结构预测树脂胶液流动方式 .  相似文献   
35.
36.
单元网络教学法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生物化学教学中采用单元网络教学法 ,构建了生物化学课程单元网络图 ,并为了配合该教学法 ,编写了《生物化学学习指导》一书 .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 ,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37.
采用能较好反映混凝土等脆性材料破坏特征的五参数Wilianm-Warnke强度准则破坏模型,利用有限单元法单元“处死”的功能模拟回采过程和相似材料模拟试验研究,初步总结出缓倾斜厚煤层悬移支架放顶煤顶板活动及矿压显现规律,为缓倾斜厚煤层悬移支架放顶煤制定较为合理的方案、安全技术措施等提供重要的依据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8.
分析和讨论了一种新型角加速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与设计方法。该传感器是根据流动电热效应,直接将角加速度信号转换为电信号输出的。和其它形式的角加速度传感器相比,它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可靠性好、稳定性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39.
40.
地下含水层热储井位置选择和布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下含水层热储开发技术面临一系列问题,寻找适合热储用的含水层和合理布置热储井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综合考虑含水层的地质结构特征,适合热储的含水层应该是承压含水层,热储应该采用同层方式.单个热储井的影响半径可以通过热平衡和热扩散原理求得.合理布置热储井间的相对位置,可以有效抵消原有地下水的流动以及渗流系数不一致的影响.利用井之间的渗流耦合作用,在热储井之间布置调节井,主动控制热储水的波及范围,可以实现热储井布置的相对"紧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