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6篇
系统科学   9篇
丛书文集   27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44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91.
研究了电场处理污泥分离短程化.通过实验考察了污泥沉降效果受污泥浓度MLSS、电极入水深度L和电压U等因素的影响.由正交实验确定了污泥沉降效率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MLSS=3.7g/L、L=15cm、U=53V时,所得到的污泥沉降效果较好,沉降效率η=46.2%,促沉效果随MLSS的增大而变差,L为量筒液面总高度50%左右时促沉效果较好,浓度不同对应的最佳沉降时的电压也不同.经过电场处理后的出水水质比未经处理的要好,且活菌数量较未处理时要多一些.  相似文献   
92.
壳聚糖具有良好的吸附性以及生物降解性,作为一种天然高分子絮凝剂,具有絮凝效果好、无毒无害,不会造成二次污染等优点,在水质净化工艺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以活性污泥为研究对象,在壳聚糖(分子量为50kDa、脱乙酰度85 %)添加质量浓度分别为0,15,25,35 mg·L-1时,采用耗氧速率表征方法,测定计算了活性污泥的动力学参数:CODCr 最大比去除速率(vmS)、CODCr去除半饱和常数(KS)、氨氮最大比去除速率(vmN)、氨氮去除半饱和常数(KN)。结果表明,一定质量浓度的壳聚糖能导致活性污泥vmSvmN降低,KSKN增大,对活性污泥降解CODCr和氨氮有抑制作用。壳聚糖的抑制作用受壳聚糖浓度的影响,但并不随之增大而增强,即存在最大抑制作用。当壳聚糖质量浓度为25 mg·L-1时,抑制作用最强,而壳聚糖的絮凝作用则不受此影响。  相似文献   
93.
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反应池的细胞自动机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活性污泥法的去污机理和细胞自动机的特征,结合序批式反应池的特点,建立了序批式反应池的细胞自动机模型,并利用实际参数进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描述出污水中有机物被吸附再被降解的过程和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及死亡等过程,从而描绘了有机物的去除过程和活性污泥的生长过程曲线,实现了污水处理过程的可视化,为复杂系统控制奠定基础.最后,分析了该模型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94.
以某污水处理厂为例,在对来水构成、处理工艺以及各个工段的处理原理、主体设备、关键运行参数进行全过程分析的基础上,总结提炼了城镇污水处理厂活性污泥处理工艺的核查要点,为实现科学化城镇污水处理厂总量减排核查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基本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95.
为消除发酵生物制氢系统接种污泥中的耗氢菌,加速系统的启动进程并提高产氢效能,以易得的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好氧活性污泥为对象.通过间歇发酵试验,探讨了经65℃、80℃、95℃、110℃处理后的污泥的产氢特性.葡萄糖间歇发酵试验证明,在初始pH 7.0、葡萄糖浓度10 000 mg/L、污泥接种量2 g MLVSS/L(Mixed Liquor Volatile Suspended Solids,MLVSS,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浓度)等条件下,由热处理后的活性污泥构建的发酵系统,其产氢量均大于未经处理的活性污泥反应系统.其中,经65℃处理过的活性污泥具有更高的发酵产氢性能,在72 h的发酵过程中,其累积产氢量为92.53 mL,活性污泥的比产氢率为8.36 mmolH2/gMLVSS,葡萄糖的氯气转化率达到1.08 mol/mol.处理温度不同,活性污泥发酵葡萄糖的液相末端产物也存在差异,经65℃和80℃处理过的活性污泥,末端发酵产物以丁酸和乙酸为主;经95℃和110℃处理过的活性污泥,则表现为混合酸发酵.活性污泥的热处理,对其中的同型产乙酸菌无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6.
97.
To seek for an alternative solution for the treatment and disposal of excess activated sludge, a hybrid system of membrane bioreactor ( MBR) coupled with ozonation process (i.e., ozonation run) was set up to treat the domestic wastewater. A reference run without ozonation was also preformed as a control. The optimal ozone dose of solubilization in the ozonation run was firstly determined through the batch sludge ozonation tests. A 40-day continuous operation of the two parallel systems demonstrated that circulation of ozonized sludge as lysate did not impact the performance of MBR in terms of organic and ammonia removal. On the contrary, an improvement in TN removal (by 7.7%) and sludge reduction (by 54%) was observed in the ozonation-combined MBR, and it was furthermore illustrated by the calculation of the mass balance based on the COD and TN substances. In addition,ozonation did not deteriorate the sludge activities for the ozonation run, indicating that not much inert organic materials built up in the bioreactor. Decreased VSS/SS ratio and lower amount of filamentous bacteria after ozonation treatment on the other hand improved the sludge settleability, as lower and constant Sluge Volume Index (SVI) values were detected in the ozonation run.  相似文献   
98.
The effects of nitrate concentration in the main anoxic zone on denitrifying dephosphatation capability were conducted based on modified University of Cape Town (MUCT) process. Meanwhile the relation between optimal nitrate concentration (Nopt) and influent C/N ratio was evaluated, in which the influent chemical oxygen demand (COD) concentration was stabilized at (290±10)mg/L, the influent total phosphorus (TP) concentration was stabilized at (7.0±0.5)mg/L.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1) the nitrate concen...  相似文献   
99.
比较了活性污泥采用碱处理、碱处理与超声处理(20kHz,150w)不同组合预处理的效果。在溶解效果实验中,采用碱预处理,溶解性COD与TCOD的比值可增大到30.1%,再接超声处理,该比值可增大到79.3%;如同时采用碱和超声处理,该比值达到75.9%。在后续BAP实验中,初始活性污泥中挥发性脂肪酸与TCOD的比值小于10%,采用碱预处理,该比值可增大到30%,再接超声处理,该比值可增大到59%;如同时采用碱和超声处理,该比值达到最大值80%。此外,同时采用碱和超声处理可大大缩短预处理时间。因此,将碱和超声同时用于预处理,能有效增加活性污泥中挥发性脂肪酸的产量、改善后续的消化过程。  相似文献   
100.
李岩 《科技信息》2009,(14):263-263
1.工程概述 朝阳市污水处理厂是服务于朝阳市城区工业、生活污水排放的唯一的污水处理设施。工程于2006年11月破土动工,至2008年6月建成并投入设备调试及试运行.其平面规划按规范进行,绿化率为47%,环形道路,污水与污泥处理兼顾,常规分析化验仪器完备,是一个完整的污水处理系统。工程设计进水水质为:COD 480mg/L,BOD 5210mg/L,SS 250mg/L,NH3-N 30mg/L。磷酸盐(以P计)4.0mg/L.设计出水水质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标准的B标准:COD60mg/L,BOD520mg/L,SS20mg/L,NH3-N15mg/L,磷酸盐(以P计)1.5mg/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