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10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53篇
系统科学   19篇
丛书文集   25篇
教育与普及   81篇
理论与方法论   37篇
现状及发展   9篇
综合类   2208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48篇
  2016年   59篇
  2015年   79篇
  2014年   133篇
  2013年   126篇
  2012年   138篇
  2011年   150篇
  2010年   102篇
  2009年   101篇
  2008年   107篇
  2007年   94篇
  2006年   75篇
  2005年   81篇
  2004年   95篇
  2003年   117篇
  2002年   98篇
  2001年   89篇
  2000年   100篇
  1999年   69篇
  1998年   69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34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廉州湾重矿物组合区与泥沙来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黎广钊  梁文  刘敬合 《广西科学》2002,9(2):119-123
对廉州湾50个沉重物样品0.125-0.063mm粒级的重矿物(比重大于2.89的碎屑矿物)分析,发现3个重矿物组合区:(1)南流江口物区即电气石-锆石-钛铁矿-浅渌角闪石组合区;(2)西南部大风江口矿物区即钛铁矿-电气石-锆石组合区;(3)东南部北海港矿物区即电气石-钛铁矿-锆石-黑云母组合区。陆相径流(南流江流域)来沙是廉州湾的主要物源,也有部分物源是来自南部海岸的侵蚀物质,海相来沙是很少的,海湾泥沙运移总趋势是自东北向南运移,但南部沿岸泥沙自西南向东北运移。  相似文献   
142.
残余盆地构造发育的研究意义、现状及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回顾残余盆地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从解剖残余盆地成因机制及其分布特征入手,详细阐述了残余盆地的研究思路及方法,提出研究残狡盆地应以构造分析为主线进行,认为去变形和去构造层是残余盆地构造分析 两个关键环节,而构造成像技术,构造测年技术和构造模拟分析技术是残余盆地构造分析的关键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十万大山盆地是在古西太平洋板块,印支板块与华南板块三者碰撞拼合作用的基础上发育而成的一个海相残余盆地。  相似文献   
143.
措勤盆地油气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措勤盆地的烃源岩、储集层、盖层和圈闭的特征,剖析各油气系统的发展演化历史,对该盆地的油气远景进行预测。本区下白垩统川巴组的泥质岩,多巴组和郎山组的碳酸盐岩是有效烃源岩;川巴组的砂岩,多巴组的砂岩和碳酸盐岩以及郎山组的碳酸盐岩是主要的储集层;川巴组的泥质岩为局部盖局,多巴组和郎山组的碳酸盐岩是区域盖层。燕山晚期运动为本区的油气聚集提供了有效的圈闭。本区共划分了7个油气系统。根据盆地模拟结果综合分析表明:措勤盆地最有利的油气区是洞错-阿苏地区,该区的K1ch-K1ch(!)油气系统是最有利的系统;其次是马窖-门当日阿次地区,该区以K1ch-k1ch(?)油气系统最有利;油气远景最差的地区是色卡错-麻米错地区。  相似文献   
144.
通球清管过程中微起伏管内的段塞流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室外大型多相流试验环道进行了段塞流的清管通球特性试验,以空气,水为试验介质,在多种气液流量下测量了管道中不同位置处的压力,压差,并记录了清管通球过程中管道入口的流量变化,分析试验结果发现:清管球进入管道后会引起气液流量变化,并会使管道中流体的流动出现短暂停滞,管道中各点的压力会逐次达到一个远远超过稳态的高压力值,清管球的运动速度,球前,后的压差是液混合速度和距管道入口距离的函数。  相似文献   
145.
针对河南油田由于地层黏土颗粒运移、分散膨胀 ,细菌、有机物堵塞等因素造成地层污染的问题 ,研制开发了 TC复合酸化解堵剂 .对 TC复合酸的解堵机理进行了初步的分析 ,并对 TC复合酸的解堵性能进行了室内评价 .研究结果表明 :TC复合酸与地层水及原油有良好的配伍性 ;能有效地降低有机聚合物的黏度 ,解除有机物对地层的污染 ;能 1 0 0 %的杀死硫酸盐还原菌 ;明显地增大地层渗透率 ,解除无机物造成的污染 .现场 3口井应用结果表明 :TC复合酸比常规酸化有效期长 ,效果明显 ,增注幅度大 .  相似文献   
146.
鄂西-渝东区石炭系油气成藏影响因素及富集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鄂西-渝东区近年钻探效果不理想的问题,分析了该区油气成藏的影响因素和富集规律。结果表明,该区大型古隆起的继承性发育、区域性油气运移和圈闭形成时间早晚的匹配、石炭系储层的发育程度和上覆地层异常高压的存在、有效供气面积的大小,以及断裂的封堵性和渗入水的强度等,是影响油气聚集和保存的主要因素。认为该区石炭系的油气勘探,应以开江-梁平古隆起南缘和石柱古隆起为重点。  相似文献   
147.
M盆地走滑特征与油气富集规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对大型走滑型M盆地的研究发现,在早、晚白垩世不同的走滑时期分别形成NEE,NW和NNW向三大构造体系,表现出剪切和扭张两种不同形式的走滑构造特征。认为:M盆地油气丰富但复杂多变,早期,紧临中非断裂带,断陷深度大,沉积下巨厚的下白垩统生油层系;后期,中非断裂带走滑方向变化,沉积中心向南转移,在远离中非断裂带的南区沉积了上白垩统优质的厚层泥岩,形成了大油田的区域盖层,是控制油气分布与富集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8.
根据神经网络、非参数回归等非线性方法的基本原理 ,对储层参数平面分布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 ,神经网络方法能够根据井点储层参数观测数据与井旁道地震属性之间的内在联系 ,通过自学习功能 ,建立起储层参数与地震属性间较为复杂的关系 ,适应性很强。但该方法对井点储层参数及地震属性的质量要求较高 ;而非参数回归方法不必事先知道储层参数和地震属性之间的关系 ,可以避免由于模型假设与实际情况的偏差而产生的错误预测。该模型包罗广 ,适用面宽 ,能够有效地反映地震属性与储层参数间较为复杂的关系 ,在油气预测以及油藏描述中将会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9.
水及溶质在有大孔隙的土壤中运移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综述了水及溶质在有大孔隙的土壤中运移的实验和模型研究进展,指出:今后应通过大量的室内外实验和改进观测方法来获得大量的数据资料,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来研究大孔隙流;只有在参数的测定和一些量的确定技术解决以后,模型才能得到完善而达到实用的程度;为解决大孔隙系统流动过程中的高度非线性和非稳定性问题,需要新的模拟方法和数值计算方法;今后模拟研究的重点应是随机模型而不是确定性模型。  相似文献   
150.
合理、有效地根治采场瓦斯,防止采场瓦斯超限,是“八五”期间煤矿安全重点研究课题之一.本文根据采场瓦斯运移理论阐述了采场瓦斯超限的基本原因,论述了采场瓦斯根治的技术途径,并给出了在煤矿生产和科研实践中行之有效的根治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