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2篇
教育与普及   15篇
理论与方法论   7篇
综合类   49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根据魏岗油田断层多,储层非均质性严重等特点,对某井组进行了周期注水先导试验,结果表明,周期注水不仅可以降低含水,提高原油产量,同时周期注水还有助改善油井纵向产液剖面。  相似文献   
32.
川东地区上石炭统碳酸盐岩成岩作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综合应用扫描电镜。阴极发光,偏光显微镜及稳定同位素等技术手段,对川东地区上石炭统500多个样品进行了系统观察,统计及分析。依据,对储集空间的作用性质,可以把研究工区各种沉积相的炭酸岩储层成岩作用划分为建设性成岩作用和破坏性岩作用两种类型。  相似文献   
33.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创办于1960年,原名《成都地质学验学报》(1960~1993年)、《成都理工学院学报》(1994~2002年)。现今为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依托成都理工大学的两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与西南石油大学合建)、"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  相似文献   
34.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复杂油气藏精细表征及剩余油分布预测"由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牵头,联合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和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等单位合作完成,由地质、地球物理、岩石物理和油藏工程科技人员组成多学科、大兵团联合协同科技攻关团队,参加人员达285人,其中教授26人,副教授26人,中级职称人员12人,初级4人,博士及硕士研究生243人,课题负责人为林承焰教授。  相似文献   
35.
大兴砾岩体位于廊固凹陷西部,为冲积扇——扇三角洲沉积体系,是本区具潜力的勘探目标,通过岩石录井资料和三维地震资料分析,建立了砾岩体剖面识别模式,并划分出两种不同的砾岩体油藏类型,揭示了本区砾岩体的三维空间分布特征,研究表明:大头断层下降盘砾岩油气藏有着比较好的盖层和油源条件,本区存在两种不同的砾岩油气藏类型可供勘探,并将油藏描述技术成功地运用于砾岩油气藏的勘探.  相似文献   
36.
博格达山前带砂岩孔隙结构分形几何学特征与储层评价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博格达山前带是吐哈盆地北缘紧临博格达山前的北部坳陷带的部分地区,根据分形几何学的基本原理,并依据压泵资料,计算了该地区孔隙结构的分形维数及分形下限,讨论了分形几何学在博格达山前带侏罗系储层评价中的应用 。  相似文献   
37.
探讨隐蔽油气藏在层序格架内的展布规律及预测方法。在层序地层学理论指导下,综合运用钻井、测井以及地震资料,对渤海秦南凹陷东南斜坡区古近系东营组层序地层特征进行了精细研究,把东营组划分为3个Ⅲ级层序:东三、东二和东一层序,并建立东三层序的沉积模型,总结了隐蔽油气藏成藏模式。研究结果表明:在东三层序晚期水体下降,物源供给充足,储层十分发育并且分布范围广,与东二层序稳定分布的泥岩相配合可形成大规模的地层油气藏;早期水体逐渐上升,可形成超覆尖灭岩性油气藏。东二层序厚层泥岩之下,受湖平面变化控制的砂体展布特征和油气输导条件是隐蔽油气藏的成藏主控因素。秦南凹陷隐蔽油气藏勘探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38.
近年来,随着油气藏开采水平提高,致密砂岩油气藏的勘探开发成为关注的焦点。由于致密砂岩储层具有孔隙度小、渗透率低、粘土矿物类型丰富和岩性致密等特殊的地质特征,导致此类油气藏经济高效开发难度大。虽然在国内外已有成功开发致密油气藏的先例,但目前对于致密砂岩油气藏的开发技术还未形成统一的认识。该文对目前致密砂岩油气藏的开发技术进行了分析,希望借该文对致密砂岩储集层开发技术能有一个较为明确的认识。  相似文献   
39.
烃类混合物及油气藏流体的粘度计算模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根据vanderWaals单流体混合规则,将基于两参数Peng-Robinson状态方程的流体粘度计算模型应用于烃类混合物及油气藏流体粘度的计算。  相似文献   
40.
松辽盆地南部黑52井区白垩纪隐蔽油气藏研究与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钻井、测井和地震等资料对黑52井区上白垩统青山口-姚家组进行了综合层序地层学研究。共划分5个三级层序,14个体系城。从而建立起该区层序地层格架,确定各层序界面接触关系,并总结了各层序内部的沉积特征和层序发育特征。介绍了吸收系数的工作原理,并在Linux操作系统下用GeoX2000软件应用吸收系数方法进行油气判别。结果认为层序2和层序5的低水位体系域是油气赋存的有利部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