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0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19篇
系统科学   14篇
丛书文集   3篇
教育与普及   39篇
理论与方法论   9篇
综合类   29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31.
利用走航CTD观测资料和AVHRR资料分析了江苏沿海2016年夏季(6—8月)冷水块特征.7月18—21日的走航CTD观测资料表明,从海面到30 m层都存在冷中心,冷中心逐层向东倾斜,显示存在从黄海沿底部向江苏沿海输送冷水的通道.AVHRR资料的月平均海表温均存在冷水块,其半径为67.9~85.8 km,强度为0.5~1.2℃,冷水块中心与沿岸温差为1.9~2.9℃;逐日的海表温有78 d存在冷水块,最大半径161.8 km,最大强度2.8℃,与沿岸最大温差为5.9℃,其中心位置变化大,相邻两天中心位置的最大距离为125.4 km.逐日冷水块和风场对比分析表明,南风有利于冷水块的生成.  相似文献   
32.
保定‒雄安地区近地面大气流动与轨迹输送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2016—2017年22个地面气象站点的观测资料和NECP-fnl数据, 使用CALMET风场诊断模式, 计算保定?雄安地区两个年份的逐时风场和每日输送轨迹。根据风场与流动轨迹特性, 从大气扩散输送的角度, 将当地大气流动划分为系统大风型、局地环流型与弱系统影响型 3 类。统计分析结果表明: 大气流动3个类型的大致比例为10%, 50%和40%; 系统大风型流动的占比较低, 且春夏季较多, 秋冬季较少; 局地环流型流动以秋冬季较多, 春夏季较少; 弱系统影响型的出现频率在全年变化不大, 但在秋冬季出现频率稍低; 大气流动受西北部山地影响, 山地-平原风可控制山前约100 km的范围, 覆盖保定市和雄安新区大部; 山地-平原风的转换可在山前区域形成部分时段的小风状况; 该地区大气输送的主要路径是西南-东北方向, 对应大尺度背景流动情况; 西北-东南方向的横向输送距离较短, 对应山地-平原风地形环流的影响; 在系统大风和弱系统影响下, 冬春季会出现部分直接向东南方向的输送轨迹。  相似文献   
33.
以某实际铀矿山为对象,运用CFD方法,基于N-S方程建立三维大气风场的物理模型,研究三种下垫面粗糙度下(z=0.1 m,z=0.5 m,z=1.0 m)的大气风场结构.结果显示,随着粗糙度增大,近地面风场速度变化达到19%;随着高度上升,大约在200 m后,粗糙度影响减弱,风场等值线趋于平稳;风场流速越大,近壁面处粗糙度对风场的阻碍作用越明显.在粗糙度较大(z≥0.5 m)情况下,可适当通过提高污染物排放高度来加强大气的输运能力,以缓解局部地区的污染。  相似文献   
34.
研究单体建筑物高度及并列建筑物高差及并列建筑物间距等因素对并列建筑物周围风场的影响.建立了10组不同的并列建筑群布局,计算采用标准k-ε湍流模型.数值计算得到各种布局下建筑群周围风场,并对它们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单体建筑物高度与并列建筑物高差、并列建筑物间距与单体建筑物高度差共同对并列建筑物周围风场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35.
杨明  陈善群  廖斌 《科技资讯》2014,(30):33-34
建立了6组不同的串列建筑群排列形式,研究了串列建筑物间距、高差等因素对串列建筑物周边风场的影响。计算采用标准k-ε湍流模型。数值计算得到各种布局下建筑群周边风场,并对它们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串列建筑物间距、串列建筑物高差均会对串列建筑物周边风场产生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36.
对近年来台风风场研究及其数值模拟方法作了论述.阐述了浮标和地面台站观测、飞机侦察、雷达卫星高空观测等台风观测手段;阐明了简易参数分析模型、定常动力学模型、非定常动力学模型、运动学模型等台风风场模型;分析了既有风场模型对我国东南、华南沿海海域台风风场模拟的适用性,又论述了基于台风内各站点、基于台风影响区域、台风全路径等极值风速预测研究手段.最后,展望了台风风场数值模拟的发展趋势和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7.
首先用Jelesnianski台风风场模型及美国联合台风警报中心(JTWC)整编的台风资料,计算10级和7级风圈半径,并与气象部门的发布值相比,发现两者存在较大误差.进而,在Jelesnianski台风风场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最大风速半径、10级和7级风圈半径的台风风场模型,并比较两种台风风场模型的风速剖面.结果表明:该模型比包括被广泛应用的Jelesnianski台风风场模型在内的前人提出的台风风场模型都更接近台风风场实况,其中10级和7级风圈半径与气象部门的发布值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38.
1307号台风“苏力”台风浪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T639预报风场驱动目前国际先进的第三代海浪模式WW3(WAVEWATCH-III),对发生在2013年7月中旬的1307号台风"苏力"所致的海浪场进行数值模拟,并利用来自台湾岛、朝鲜半岛、日本的浮标观测资料,验证模拟台风浪场的有效性,进而对台风浪的结构特征进行分析,以期为台风浪场的数值预报、防灾减灾等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以T639预报风场驱动WW3海浪模式,模拟的台风浪场较好地刻画了台风"苏力"的结构特征;2)与浮标观测资料对比发现,模拟有效波高整体上具有较高精度,与观测值在曲线走势上保持了较好的一致性,在数值上稍大于观测值;3)澎湖浮标站处的模拟有效波高与观测值出现较大差异,这应该与台湾海峡的复杂地形、T639预报风场在台湾海峡的准确度有关;4)台风海浪场与海表风场表现出较好的一致性,台风位于大洋时,高值中心的有效波高可达13m以上,台风逼近福建沿海时,带来了11m左右的巨浪.  相似文献   
39.
单山和双山风场特征的CFD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CFD模拟方法研究单山和双山情况下三维山丘风场,研究计算模型表面粗糙度对风场的影响,计算不同坡度山体情况下单山的风场,进行两个山体左右排列情况的风场计算,分析坡度、风向角、间距对双山风场的影响.研究表明:山体的计算模型表面粗糙度增大时,山顶上方半山高度的加速效应减弱,山后尾流区的高度增加;山体横风切面的加速效应大于顺风切面,横风切面内半山以上的位置均为风速最大值区域;左右双山紧贴排列情况下,风斜吹时前山山顶的加速比大于后山山顶,风直吹的数据在两者中间.  相似文献   
40.
为研究山地风速地形修正系数η沿各向山坡的详细分布,对两座缩尺比为1∶300的具有不同坡度的余弦型单体山峰模型进行了风洞试验,获得了η沿迎、背、侧风坡面的详细分布.采用CFD软件Fluent建立数值模型,并将其计算结果与风洞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数值模型的正确性.对具有不同高度(H=90~500m),不同坡度(tanα=0.13~0.5)和不同形状(余弦型、高斯型、抛物线型)的山体进行了数值模拟,拟合了山坡任意位置的η值建议计算公式,并与各国规范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相对于现有水平向线性插值模型,根据山脚和山顶的η值,以计算点距山脚点的垂直距离h为自变量的竖向线性插值模型更能安全、合理、简便地估计山坡任意点的η值.侧风坡面的加速效应对于η取值起控制作用;侧风坡脚的η值可相对于迎、背风坡脚分别大61.89%和94.09%,最大可达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