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丛书文集   2篇
教育与普及   9篇
综合类   41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7 毫秒
341.
为了对无岩心和无露头地区进行油气勘探和油气藏描述,选用频率、振幅、连续性及内部反射结构等4个地震参数,对吐哈盆地SB地区西山窑组上部地层进行了地震相分析,并作出了地震相的平面分布图。经过地震解释,再把地震相转化为沉积相,结果表明:该区西山窑组时期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及浅湖~深湖相沉积。  相似文献   
342.
古地形地貌是控制一个盆地后期沉积相发育与分布的一个主要因素,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着后期油藏的储盖组合.同现在地貌一样,古地貌形态受到了所处的区域构造位置、气候、基准面变化及构造运动等因素综合作用的影响.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系发育在由印支运动主幕所造成的三叠纪顶部不整合接触面上,早侏罗世沉积特点主要受控于沉积前古地形地貌,因此开展侏罗纪沉积前古地貌恢复工作及探讨古地貌对后期油气藏关系对于寻找侏罗系油田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作者主要是从沉积学角度出发,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纪沉积前古地形地貌的恢复研究,进一步对古地貌恢复从方法上进行了研究,同时探讨了沉积前古地貌对后期油藏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343.
辽河油田西部凹陷沙河街组远岸浊积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钻井岩芯、测井和地震资料为基础 ,分析了辽河油田西部凹陷西斜坡沙河街组远岸浊积扇的沉积相、测井相和地震相特征 ,认为中扇辫状水道沉积区以其分布范围广、厚度大、储集性最好等特征而成为远岸浊积扇最重要的骨架砂体和油气储集单元。总结远岸浊积扇的时空分布规律与构造沉降的关系 ,确定沙三上、中、下各亚段中的远岸浊积扇虽具不同的沉积演化特征 ,但总体上具有从沙三下亚段到上亚段中扇辫状水道沉积区面积逐渐增大、并向洼陷方向迁移加厚的趋势。通过上述分析 ,为进一步确定该区远岸浊积扇生储盖组合规律和进行有利储集相带的预测及评价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344.
钱真  刘咏梅 《应用科技》2001,28(9):42-44
主要介绍了利用小波变换可以检测出奇异信号的特殊功能,在此基础上,给出了计算机模式识别技术实现的测井曲线的自动识别方法,利用VC++开发了测井曲线识别系统并给出了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345.
通过借鉴冯增昭的单因素分析多因素作图法,选取岩芯、薄片资料和录井资料中的岩石百分含量作为单因素;并结合地震相、录井资料以及前人研究成果,对塔里木盆地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沉积相进行了研究。针对单因素及其他定性、定量资料在沉积相研究过程中的可靠程度不同,对其进行优先级划分。根据划分的等级,将所有资料得出的沉积相认识加以叠加,从而编制出了塔里木盆地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沉积相图。研究显示良里塔格组发育开阔台地、台地边缘、斜坡、陆棚、盆地5种沉积相,进而探讨了与前人研究成果的区别以及产生这些区别的原因。  相似文献   
346.
本剖面地处吉林省四平市梨树县石岭镇境内,区域构造虽属郯庐断裂带北段西支依兰—伊通断裂带,但剖面地层形成年代却早于依兰—伊通断裂带【1】。剖面出露的登娄库组地层厚度共288.60m,其底部与营城组火山碎屑岩成角度不整合接触,上部地层未完全揭露。通过对剖面地层的细致考察同时结合区域地质资料,该剖面登娄库组地层主要沉积了一套粒度较粗的陆源碎屑岩,岩性以砂岩、砾岩为主,总体反映了构造运动强烈、周边地形起伏大、山区剥蚀强烈等特点的沉积环境。受断陷脉动式沉降【2】活动的影响,地层沉积相演化规律为:湖相→扇三角洲相→湖相→扇三角洲相,并在湖相和扇三角洲相研究的基础之上进一步识别出4种沉积亚相和8种沉积微相。  相似文献   
347.
樊佐春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16):3969-3972
以雷观1井区为研究对象,首先,综合利用钻井、测井、地震和地层对比信息,并建立构造及骨架模型。以沉积微相平面图作为沉积相模拟的趋势约束条件,建立沉积微相三维模型。其次,依据相控建模思路及各微相物性参数的分布特征,采用相控方法建立三维孔隙度模型和渗透率模型。最后,通过三维地质模型的建立,提取了设计井的岩电测井响应特征曲线,为目标选择、井位部署、现场跟踪和开发方案的优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48.
陕北地区延长组坳陷湖盆浅湖与深湖亚相的识别特征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通过岩心、测井曲线等资料的研究,对延长组长7沉积相进行了专项研究.认为浅湖和深湖沉积在岩性、沉积构造、生物化石、测井曲线、沉积序列等方面均具有明显的区别.根据这些特征,确定了长7各个油层段的深湖线.在古地理演化过程中,长7_3湖盆达到鼎盛,深湖区范围最大,东北部达吴起-甘泉-富县-洛川一线,西南部达镇原-泾川-长武-旬邑一线,从长7_3-长7_2-长7_1,深湖线逐渐向深湖区收缩.浅湖区三角洲前缘砂体及深湖区湖底扇砂体均逐渐发育.  相似文献   
349.
350.
针对南阳凹陷地层发育的特点,运用断层活动速率的方法分析边界断层的活动历史,认为断层活动在时间上经历了最弱-增强-最强的变化,在空间上活动强度最大的部位发生了迁移,同一时期不同部位活动强度差异明显,并结合沉积相的展布初步探讨了断层活动对沉积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