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丛书文集   2篇
教育与普及   9篇
综合类   41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31.
利用野外实测剖面资料和区域地质资料,在地层划分、对比和构造格局研究基础上,从点-线-面的沉积相分析入手,将中泥盆世分为艾费尔期、吉维特期两个编图单元,进行岩相古地理编图,恢复了东北地区中泥盆世的岩相古地理面貌。研究表明,中泥盆世东北地区艾费尔期沉积环境多为浅海陆棚相碎屑岩沉积及碳酸盐岩台地相沉积;佳木斯-松嫩微板块部分地区及额尔古纳-兴安微板块为古陆;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哈诺敖包一带为滨海沼泽相沉积。吉维特期出现大规模海退,主要表现为:研究区南部沿西拉木伦缝合带一线未见沉积;延寿县马鞍山福兴屯一带发育福兴屯组湖相沉积;兴安海区西南段东乌珠穆沁旗一带的塔尔巴格特组表现为进积-加积型层序,由艾费尔期泥鳅河组浅海沉积过渡为滨海沉积为主。  相似文献   
332.
通过对广东三水盆地中北部始新统布心组地震剖面反射特征分析,确定其地震相类型及平面展布特征,结合钻井资料及前人研究成果对布心组进行沉积相再解释。研究表明:布心组沉积期由盆地周缘的高能地震相向盆地逐渐转变为较稳定的低能相,但盆地中部存在指示沉积环境水动力较强的地震相,说明其沉积相展布与前人以布心组为一个Ⅲ级层序划分出的滨湖-浅湖-半深湖-深湖相带分布不甚相同。三水盆地布心组沉积期滨-浅湖相发育于盆地大部,中部发育湖底扇,周缘多发育湖泊三角洲相,随时间的推移湖盆存在扩张后又收缩变浅的过程。  相似文献   
333.
为探讨白云岩成因模式与沉积相之间关系,对蒸发泵模式、渗透回流模式、埋藏模式和微生物模式在不同沉积相中形成的白云岩岩石学和沉积地球化学特征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蒸发泵模式白云岩形成于潮坪、泻湖,白云石以泥-微晶为主并与膏岩共生,潮坪环境具有鸟眼、泥裂等蒸发暴露特征,泻湖则不具有,该模式整体有序度和Mg/Ca值与渗透回流模式和埋藏模式相比最低,MgO-CaO呈线性正相关,富含Na、Sr元素,而缺乏Fe、Mn元素,阴极射线下不发光或发弱光,δ~(18)O、δ~(13)C值均向正方向偏移;渗透回流模式是蒸发泵模式的延伸和演变,白云岩可形成于潮坪、泻湖和开阔台地浅滩,潮坪环境白云石以粉晶为主,泻湖环境白云石以粉-细晶为主,开阔台地浅滩白云石以粉-细晶为主,可见中晶,该模式整体有序度和Mg/Ca比蒸发泵模式略高,MgO-CaO呈线性负相关,Na、Sr、Fe、Mn元素含量与蒸发泵模式相近,阴极射线下少数不发光,多数发暗褐色光,δ~(18)O和δ~(13)C均向正方向偏移,但δ~(18)O偏移程度不大;埋藏模式白云岩可形成于台地边缘和台内滩,白云石以粉-中晶为主,最粗可达粗晶,该模式整体有序度和Mg/Ca比蒸发泵模式和渗透回流模式高,MgO-CaO线性负相关,缺乏含Na、Sr元素,而富含Fe、Mn元素,阴极射线下发光最亮,还可见发光较强的环边,δ~(18)O、δ~(13)C均向负方向偏移;微生物模式与蒸发泵模式、渗透回流模式常常相伴生,白云岩可发育于潮坪、泻湖环境,可形成叠层石白云岩、凝块石白云岩、枝状石白云岩、核形石白云岩、球粒白云岩和泡沫绵层白云岩等。这4类白云岩成因模式各自形成的沉积相带具有相似之处,但是均可利用岩石学特征和沉积地球化学特征加以区别。  相似文献   
334.
南堡凹陷柏各庄断层活动特征及对沉积的控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回剥法恢复盆地古沉降速率的基础上, 运用断层活动速率法, 定量分析了南堡凹陷柏各庄断层的活动特征。在盆地演化过程中, 柏各庄断层的活动速率呈现为“弱?强?弱”的变化趋势, 断层南北两部分表现为强弱交替的 “翘翘板”特征。进一步分析表明, 柏各庄断层不同时期和不同部位的差异性活动不仅控制了沉降中心的发育和转移, 而且对砂体分散体系的类型、规模和分布有重要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335.
陕北地区长7沉积相特征及石油地质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查明陕北地区延长组长7沉积环境及古地理演化,进而寻找有利砂体及石油聚集区。方法采用野外观察与室内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长7沉积相进行专项研究。结果研究区发育三角洲相和湖泊相,三角洲前缘及深湖浊积岩发育。在古地理演化过程中,长73湖盆达到鼎盛,浅湖区及深湖区分布范围均最大,沉积了广泛分布的张家滩油页岩;三角洲砂体不太发育,浊积岩零星分布;从长73—72—长71,湖岸线及深湖线均向湖内收缩,三角洲前缘砂体及浊积砂体逐渐发育。结论发育良好的油页岩为延长组主要的烃源岩,而三角洲及浊积岩砂体可以作为好的储层。  相似文献   
336.
松辽盆地南部大情字井油田青二段油气成藏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松辽盆地南部大情字井油田青二段具有良好的油气资源潜力。以大情字井油田为研究区,探求其油气成藏条件与分布规律。综合分析了岩心、录井、地震、测井等资料,运用“相-势-导三元控藏”理论,在对大情字井油田青二段沉积演化背景、沉积微相、储集层特征、压力势、流体势与输导体系特征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剖析各控藏要素及其配置关系对油气藏形成与分布的影响;指出“相-势-导”有利配置区,并提出以三角洲前缘砂体为主要储集岩的富烃凹陷成藏模式。研究认为:水下分流河道与河口坝砂体规模大,储集物性好,是有利沉积相带,凹陷的斜坡带是紧邻烃源灶的流体低势区,是油气运移的主要指向区,区内断层与层状砂岩的组合形成有利的“T”形输导体系;油气在流体势的驱动下,经“T”形输导体系运移至凹陷的斜坡带有利相带内汇聚成藏;区内油藏类型具分带特征:向斜西翼主要发育断层-岩性油气藏、断块油气藏;向斜东翼主要发育岩性上倾尖灭油气藏。  相似文献   
337.
郭炎  林良彪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0,20(10):3838-3844
为了探讨四川盆地东南部二叠统龙潭组泥页岩的资源潜力,在总结近年来四川盆地东南部龙潭组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根据野外露头、岩心和测井等资料,以层序地层与沉积相理论为基础,建立了层序界面识别标志和层序地层格架,研究了沉积相对岩性分布的影响,总结了龙潭组泥页岩岩性组合特征和泥页岩厚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四川盆地东南部龙潭组由底至顶依次划分为SQ1、SQ2、SQ3三级层序,SQ1层序由低位体系域、海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构成,而SQ2层序和SQ3层序则皆由海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构成;四川盆地东南部泥页岩组合及厚度受控于沉积环境:滨岸相主要泥页岩组合为泥包砂,厚度大;潮坪相主要泥页岩组合为泥包砂,有效厚度仅次于滨岸相;混积陆棚相泥页岩组合以泥包灰为主,较薄; SQ1段、SQ2段和SQ3段泥页岩厚度总体上表现为西南部厚、东北部薄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338.
近年来,松辽盆地西缘泰康地区四方台组发现了多处铀矿化点,显示该地区具有砂岩型铀矿找矿潜力.通过结合岩心观察、钻孔取样和室内镜下鉴定等方法,对该地区四方台组沉积相特征和构造活动等铀成矿控制条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四方台组沉积相类型主要为三角洲平原和滨-浅湖相,砂岩具有砂体厚度较薄和含砂率较低的特征;盆地构造活动控制了区内铀矿化异常孔位的发育范围,铀矿化部位大多位于烃类等还原性流体渗出改造后的砂岩中.可见该区铀富集作用主要与深部烃类流体上移浅层位发生还原作用有关,受四方台组所发育沉积相类型控制因素较小.  相似文献   
339.
通过对四川盆地中二叠统栖霞组盆缘野外剖面、岩芯详细观察,结合地震、测井等资料研究分析,建立标准岩性、古生物地层剖面,识别相标志,将沉积相划分为开阔台地相、台地边缘相、斜坡相及盆地相,在平武-茂汶-小金一带识别斜坡相和盆地相,川西地区发育台地边缘滩相带,川西-川中隆起带为开阔台地相台内滩亚相发育带;川北-蜀南低隆带为开阔台地相开阔海和台内滩亚相;川东地区为开阔台地相台内浅洼亚相。区域地层对比及沉积相展布表明,二叠系沉积前古地貌控制栖霞组沉积格局,加里东古隆起地貌及川西裂陷盆地发育共同控制川西地区栖霞组台地边缘相展布。栖霞组台缘相带发育规模相控白云岩储层,与下寒武统优质烃源层形成良好源储匹配关系,栖霞组台缘相带是深层海相碳酸盐岩重点勘探领域,泥盆系-二叠系具有相同源储匹配关系,具备发育大型构造岩性圈闭气藏的地质条件,推覆体下盘发育大型隐伏构造高带,是整体勘探、立体勘探重要有利区带。  相似文献   
340.
刘毅 《工程与建设》2009,23(5):627-629
文章根据对塔里木北缘的虎拉山地区石炭纪碎屑岩粒度分析,对该地区砂岩的分选性、偏度及峰度等进行了分析,利用萨胡粒度判别函数识别了浊流和浅海沉积环境,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以及岩相特征,判别出虎拉山地区石炭纪浊流沉积广泛发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