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72篇
  免费   68篇
  国内免费   57篇
系统科学   37篇
丛书文集   174篇
教育与普及   54篇
理论与方法论   38篇
现状及发展   11篇
综合类   2483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69篇
  2014年   131篇
  2013年   132篇
  2012年   148篇
  2011年   172篇
  2010年   153篇
  2009年   170篇
  2008年   176篇
  2007年   206篇
  2006年   143篇
  2005年   121篇
  2004年   107篇
  2003年   121篇
  2002年   105篇
  2001年   116篇
  2000年   83篇
  1999年   69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43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6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7 毫秒
41.
小凌河污染对沿岸地下水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通过连续3年对小凌河代表断面及其沿岸地下水的水质监测,分析其小凌河水体污染与沿岸地下水污染的相关性,通过对数据样本的统计分析,采用对水质污染物均值T检验的方法,说明了小凌河水质中污染物浓度与其沿岸地下水水质的污染物浓度呈显正相关。  相似文献   
42.
泉州山美水库水质分布特征与富营养化趋势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近年水质监测结果,着重研究山美水库库区及进水水质分布特征。评价和预测库区富营养化程度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从入库、库区至出库的表层水体,除pH之外,DO、CODMn和BOD5浓度呈递减趋势,入库前后浓度降低尤其显著;而TN、N03^2--N和TP浓度除入库前后有所降低之外,其他呈递增趋势。现状水体富营养化水平为中营养;预测2010至2015年,水体富营养水平由中营养向中富营养状况过渡。  相似文献   
43.
水中藻毒素降解的影响因素及其净水工艺控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藻毒素污染已成为普遍关注的水质问题,在水环境中,藻毒素的迁移转化受光照、温度、有机物、溶解氧、水生生物等因素的共同影响。单元净水工艺(混凝、沉淀、砂滤、氯化等)和常规组合工艺对藻毒素的去除率较低,常规工艺+活性炭过滤、臭氧+常规工艺的去除率可达100%,不破坏藻细胞而能够大量降低其数量的预处理+臭氧+常规工艺+ 性炭工艺应能够取得最佳的解毒效果。  相似文献   
44.
WASP6系统在三峡库区水质仿真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1996—2002年三峡库区干流代表性断面水质监测资料为基础,运用WASP6系统对三峡库区水质进行了模拟与预测.结果表明,模拟值与实测值吻合较好,相对误差在15%以下的占92%;在维持现有污染负荷不变的情况下,蓄水前后水质变化不大,各断面水质均可达到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的Ⅲ类或Ⅱ类水质标准;低水位运行的情况下,各断面的水质明显好于高水位运行情况.  相似文献   
45.
对地表水臭氧化的效果进行研究。臭氧氧化反应所需的时间较短,在2min之内反应基本完成。臭氧处理地表水后,水质可以产生显著的变化,除了直接降低CODMn,负荷、芳香族有机污染物的含量、有效杀灭藻类外,还可通过溶解氧的增加及水的可生化性的增强来改善水质。  相似文献   
46.
讨论了三维区域上的水污染质运移模型及其计算机辅助解法,并以北京密云水库总磷污染质运移为例,阐述了借助现代计算机处理手段,通过水平层面间逐点线性插值成功求解三维水污染质运移模型的数学方法及其可靠性分析。  相似文献   
47.
通过对居住小区室外给水排水管网的设计,探讨了室外给水排水工程各项水量的计算方法,提出了室外给排水管道系统设计、管道材料的选择意见,供给排水工程设计者参考。  相似文献   
48.
中国亚热带东部丘陵区农田生态系统水循环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耀明  夏军  陈永瑞  李林 《江西科学》2003,21(2):110-117
以水量平衡理论为基础,定量研究中国亚热带东部丘陵区农田生态系统在自然状态下与人类影响条件下的水循环特征,探讨农田生态系统水循环过程与区域性水循环过程之间的差异。结果显示:本区多年平均生态需水量2756.4×108m3,降水过程满足了其中的81%,亏水量534.5×108m3,剩余水量1666.5×108m3;系统中水稻的有效降水量虽然很大,但水分满足率最低;薯类、豆类等作物的有效降水量小,但水分满足率较高。然后分析了历年水旱灾害记录与农田生态系统水循环过程之间的对应关系,以证明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49.
通过测定高温胁迫过程中鳞叶藓(Taxiphyllum taxiramenum(Mitt.)Fleisch)失水量与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失水量随胁迫时间的进程呈饱和曲线,相关性分析得出高温胁迫过程中鳞叶藓失水量与蔗糖含量的变化呈正相关(r=0.545);其中在胁迫过程中的0.5~4.0h阶段相关性极显著(r=0.996)。根据热激响应理论推理得到高温胁迫过程中石生苔藓水分亏缺能激活蔗糖关键酶,使其获得特定阶段的抗热性。  相似文献   
50.
介绍了两级间歇曝气工艺在桂林集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废水治理工程中的应用情况.结合该企业水质、水量特点,分析了两级间歇曝气工艺的特性及工程应用中的几个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