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5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理论与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7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本文设计以邻硝基甲苯为原料,经过溴化反应和水解反应,两步反应得到目标产物邻硝基苯甲醛.其中溴化反应采用溴化钠为溴化剂,通氯气的条件下制备中间体邻硝基二溴苄,本文针对溴化反应的应条件进行了优化.优化后的工艺条件为n(邻硝基甲苯)∶n(NaBr)∶n(H_2O)∶n(CCl_4)=0.1∶0.2∶0.27∶1,40℃反应12 h,中间体邻硝基二溴苄产率高达84.8%,邻硝基苯甲醛的总收率为81.3%,该工艺成本低,产率高,易于工业化.  相似文献   
42.
如今我同大多数自来水厂使用的杀菌消毒手段是添加氯气氯气是一种毒性很强的气体,杀菌效果很好。不过,氯气溶于水后会产生次氯酸、有机氯等被称为余氯的物质,它们在水中会保存一段时间。这些余氯是有点毒性的,因此自来水不能直接饮用,否则对人的身体健康不利。不过,余氯在水中不稳定。将自来水煮沸1~2分钟或静置约3-4天,大部分余氯...  相似文献   
43.
王法 《天津科技》2012,(2):64-65
简单介绍了溴素生产的几种工艺技术方法、特点以及主要工艺技术研究进展情况。特别介绍了用氯气氧化空气吹出法制溴。着眼于世界范围内溴素供需矛盾的状况及我国发展现状,指出选择溴素生产工艺时应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44.
从理论和实验两上方面对由盐酸和二氧化锰制取氯气的反应条件进行了研究,得到实验室制备氯气所需的适宜的盐酸浓度为7-9mol.dm^-3,反应温度为333-353K。  相似文献   
45.
【教学过程】 1.实验室制备氯气的原理研究 首先创设情境:舍勒发现氯气的史实。 然后提出问题:舍勒当时得到的是什么气体?它的反应原理可能是什么?  相似文献   
46.
以Sn粒和Zn粒为原料,在柠檬酸体系中,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纳米ZnSnO3粉体.用XRD、TEM对产物的组成、粒径大小、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产物为平均粒径10 nm左右的圆球形颗粒.采用静态配气法测试了不同烧结温度下材料对氧化性气体的气敏性能,发现烧结温度为700℃的纳米ZnSnO3材料在最佳工作温度为360℃对体积分数为5×10-5的氯气的灵敏度高达1 973,而且对其他气体有很好的抗干扰能力.元件的响应恢复特性良好,响应时间和恢复时间分别为2 s和10 s.  相似文献   
47.
镍精矿氯气浸出液净化除铁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硫化镍精矿氯气浸出一净化一电积工艺作为镍提取冶金的新方向,其净化过程大多采用溶剂萃取方法.该方法对于含铁较高的浸出液在运行一段时间后会出现萃取有机相性质变坏的问题,影响萃取剂的正常使用.因此,净化过程中必须先进行单独除铁.本试验研究了针铁矿法从镍精矿氯气浸出液中除铁的工艺.实验考察了在氯盐体系中氧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pH值、反应时间等因素对除铁效果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氧化剂用量5g/L,反应温度85℃,反应pH值2.5~3.0,反应时间2h.在该工艺条件下,除铁率高达99.8%以上,铁渣中Ni,Co损失小,除铁后液含铁小于0.01g/L,达到了净化要求.  相似文献   
48.
生产过程中氯气泄漏的环境风险评价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概述了事故环境风险常用的评价方法,指出风险评价必须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介绍了目前概率风险评价方法的研究现状,给出另一种计算风险值的表达式;结合实例运用概率风险评价方法对氯气泄漏的风险性进行评价,给出泄漏事故发生后不同天气条件下的后果,并求得最大风险值.  相似文献   
49.
以氯化聚乙烯为原料,氯气和二氧化硫为反应气体气固法合成了氯磺化聚乙烯,研究了气体有效浓度、气体配比、引发方式对氯磺化反应的影响。气体有效浓度增加,氯磺化反应速率增加,氯气和二氧化硫的体积配比以1:1为佳。紫外光可有效引发该反就,但即使在黑暗状态下该反应也可进行。另外,氯化氢对氯磺化反应的速率有促进作用,氧气的存在使氯磺化反应速率提高,而且合成的氯磺化聚乙烯具有更高的硫含量。  相似文献   
50.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ZnO及掺铝ZnO纳米粉体.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仪、透射电镜对材料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制备的ZnO及掺铝ZnO纳米材料均属于六方晶系,纤锌矿结构.用纯ZnO和掺铝ZnO做成气敏元件,研究了不同掺杂量对材料的气敏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铝掺杂均使ZnO对体积分数30×10-6的Cl2的灵敏度有很大的提高,当铝含量为Al2O3/ZnO=0.5%(mol)时,对30×10-6Cl2的灵敏度最高可达800左右.并讨论了纳米氧化物的气敏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