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丛书文集   4篇
教育与普及   3篇
理论与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10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基于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吸收式制冷循环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分析方法,对氨-水吸收式制冷系统内各设备及系统热力循环过程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发现了系统的内能量转换过程中的薄弱环节,为系统的经济优化设计及优化操作明确了方向。  相似文献   
32.
Reynolds W.所推荐的纯水和纯氨的状态方程和比热容方程可获得高精度的纯水和纯氨热力性质的计算值。应用溶液理论获得了具有较高精度的、适用于动力循环分析的氨水混合物热力性质的计算方法。其中液相热力性质的计算精度比Sayed和Tribus的高10倍以上。  相似文献   
33.
用催化极谱测定茶叶中硒,兼具灵敏、准确、快速、简便、选择性好的优点。准确测定硒的前提是在消化样品时,硒无挥发损失,本文提出在213℃时,用硫酸-高氯酸-(NH4)2M0O4体系消化茶叶样品,消化效果最好,测定结果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34.
介绍一种利用超声波检测技术与微控制器技术相结合所设计的智能型氨水浓度在线分析仪,利用单片机强大的处理功能和计算能力,成功地实现了单纯硬件无法完成的氨水浓度的实时在线分析,为中小氮肥厂解决了一个生产中长期存在的难题。  相似文献   
35.
介绍了中国淡水蛏(Novaculinachinensis)人工催产的方法和结果.采用氨水浸泡、流水刺激、阴干和低温处理等方法,进行单、双因子比较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的催产方法,其效果有显著的不同,不论采用何种方法催产,对雄体的催产速度多是快于雌体.阴干、阴干+流水的方法催产不能成功;流水刺激和低温处理的方法虽然能催产,但催产率非常低;氨水浸泡或阴干+氨水浸泡的方法均能成功催产.亲贝采用体积分数为5×10-5和1×10-5的氨水浸泡1h催产效果最好,潜伏期不到40min,催产率高达60%以上.  相似文献   
36.
氮肥工业废水水量大,水质成分复杂,排氨浓度高。从反应机理和影响因素研究入手,探讨了碳源短缺解决途径、稀氨水回收办法、生物脱氮运行参数,最后确定了各浓度范围处理方案及其经济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37.
对氢氧化铝是否溶于氨水的问题回答 ,众说不一 ,经仔细分析、计算 ,可知氢氧化铝由铝盐溶液与氨水反应生成时 ,在溶液中加过量氨水 ,则生成的氢氧化铝不溶解 ,将洗涤干净的氢氧化铝加入浓氨水中 ,则可溶。  相似文献   
38.
研究了油酸/氨水-燃油-醇-水微乳体系的形成过程热力学。结果发现,助表面活性剂醇和燃油的种类、燃油含量和环境温度等因素皆影响此过程热力学函数的变化。在微乳液形成过程中,助表面活性剂醇从连续相油相进入微乳液界面层的标准自由能变化ΔGs<0;标准焓变ΔHs=0,为无热效应过程;ΔGs是由醇分子的混乱度熵变ΔSs决定的。  相似文献   
39.
榆林地区特有的侏罗纪煤经过中低温干馏,得到兰炭、煤焦油和煤气,兰炭代替焦炭作为优质的碳质还原剂,可用于铁合金、电石、造气等多个工业领域;煤焦油可转化为石油产品,弥补我国石油紧缺的现状;煤气是优质的燃料和化工原料。陕西省榆林地区批准建设的兰炭产能已经达到8000万吨/年以上,建成规模已经达到5000万吨/年。原煤经过加工以后,工业附加值可以提高一倍以上,相当于多出来一个陕北煤田,同时带动了下游产业的发展,是我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相似文献   
40.
以东南大学研制的双氨水吸收式制冷系统为模拟样机,结合S.C.G.Schulz氨水系统状态方程,建立了该制冷系统的数学模型。并通过实验计算机模拟结果进行了验证,两者取得了较好的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