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2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62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43篇
教育与普及   25篇
理论与方法论   2篇
现状及发展   2篇
综合类   120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68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55篇
  2001年   57篇
  2000年   55篇
  1999年   74篇
  1998年   58篇
  1997年   44篇
  1996年   58篇
  1995年   45篇
  1994年   42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 毫秒
951.
沙田柚花粉萌发前后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结合同工酶染色的方法对沙田柚成熟花粉萌发前后3种同工酶:过氧化物酶(POD)、淀粉酶(Amyl)和酯酶(Est)的类型和活力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萌发花粉的过氧化物酶和淀粉酶的同工酶种类变化不大,但酶活力均比未萌发前高;花粉萌发后酯酶同工酶发生较大的类型变化,同时也表现出较高的酯酶活性,表明沙田柚花粉萌发过程中,代谢活动比较活跃,酶的活性也增强.  相似文献   
952.
在发现Mab HIM70对Np NADPH氧化酶胸浆组分p47^phox、p67^phox和Rac2的表达和参与NADPH氧化酶活化均有降调节作用基础上,进一步探索了Mab HIM70对该降调节作用的机理。发现Mab HIM70可能对NADPH氧化酶上游PKC、PTK及PI3K信号传递途径的活化水平有降调节作用,该单抗对NADPH氧化酶活化有降调节的作用可能与此有关。  相似文献   
953.
【目的】研究高山植物对低温驯化的生理生化适应机制。【方法】以西藏绵头雪莲愈伤组织为材料,检测在变温[4 ℃/0 ℃(白天/夜晚,黑暗)]的低温驯化0、3、6、9、12 d过程中抗冻性、抗氧化酶和抗氧化物质含量的变化。【结果】经变温[4 ℃/0 ℃(白天/夜晚)]低温驯化后第9天西藏绵头雪莲抗冻性达到最高值,愈伤组织半致死温度(LT50)由常温培养-3.5 ℃降低到 -12.0 ℃;经4 ℃/0 ℃低温驯化后,愈伤组织的可溶性蛋白质和脯氨酸含量以及抗氧化酶活性显著提高,至第9天达最大值,蛋白质比对照增加了89.1%、脯氨酸含量为驯化前的2.14倍,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分别比对照增加了48.04%、47.28%和73.18%,同时3种抗氧化酶的同工酶酶谱也验证了以上活性检测结果;低温驯化还提高了多酚含量,驯化至第12天时多酚含量为驯化前的3.91倍,此时多酚氧化酶(PPO)活性比驯化前增加了91.35%,与PPO同工酶的检测结果较为一致。【结论】低温驯化显著提高了高山植物绵头雪莲愈伤组织的抗寒力,在低温驯化过程中绵头雪莲发生了特有的适应低温环境的生理生化变化。  相似文献   
954.
【目的】探讨木本植物线粒体β-氰丙氨酸合成酶在乙烯诱导的交替呼吸氧化酶(AOX)途径对盐胁迫响应中的作用。【方法】选取盐胁迫下‘南林895’杨叶片,利用HPLC测定氨基环丙烷羧酸(ACC,乙烯前体)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基因表达,比色法测定半胱氨酸水平。【结果】盐胁迫使杨树幼苗叶片ACC积累,乙烯合成相关酶(ACS7和ACO3)、氰丙氨酸合酶(CYS C1),以及腈水解酶(NIT4)等基因显著上调表达,同时伴随着线粒体交替呼吸氧化酶(AOX1b)基因的上调和细胞色素c氧化酶(COX6b)基因下调表达。水杨基氧肟酸(SHAM)预处理导致AOX1b基因表达被抑制,电解质渗透率(EL)和丙二醛(MDA)含量上升,但不影响CYS C1表达。而乙烯合成抑制剂氨基氧乙酸(AOA)了抑制CYS C1和盐胁迫诱导的AOX1b基因的表达,并增加EL和MDA含量。此外,AOA恢复盐胁迫减少的半胱氨酸含量,而SHAM和抗霉素A(AA)均无此效应。【结论】杨树叶片CYS C1参与了乙烯激发的耐盐响应,但乙烯诱导的交替呼吸氧化酶(AOX)并未位于CYS C1上游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955.
为了明确不同脑温停循环对大鼠海马线粒体差异蛋白质的影响,探讨深低温停循环的脑保护机制,研究以16G导管和22G留置针分别穿刺颈内静脉和尾动脉,建立大鼠闭胸式体外循环模型.并在该模型下完成常温(35.5~37.5 ℃)和深低温(27 ℃)状态下停循环10 min,提取海马组织并纯化线粒体,电镜超微结构显示线粒体纯度和完整性均良好,可以进行下一步研究.按照蛋白质组学要求取线粒体蛋白质匀浆,SDS-PAGE预实验显示标本符合蛋白质组学的需要.最后进行i-TRAQ标记的蛋白质组学分析,获取7个差异蛋白质(依据表达量1.5倍或0.67倍,p0.05).之后对其中的差异蛋白质细胞色素C氧化酶进行深入研究,免疫荧光染色精确定性表明线粒体和细胞质的COX蛋白在NTCA和DHCA组间的分布是有差异的,Western-blot半定量分析提示3组之间COX蛋白表达量无明显变化(p0.05),由此判断急性期深低温停循环的脑保护作用与其减少线粒体蛋白质COX向胞质的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956.
亚硫酸氢钠在马铃薯切片过程中防褐变作用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酚氧化酶(PPO)是蔬果酶促褐变的关键酶,抑制该酶活性是防止蔬果褐变的有效措施.在实验中发现NaHSO3对马铃薯PPO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及在马铃薯切片护色中具有防褐变功能.实验结果表明:马铃薯PPO催化L-多巴形成的褐变物质在475 nm波长处有特征性的吸收峰,并且该吸收峰随着NaHSO3浓度的增加明显降低.NaHSO3的抑制作用表现为不可逆效应,既可以延长酶促反应的迟滞时间,也降低了稳态的酶活力.当NaHSO3浓度增至0.12 mmol/L时,酶促反应的迟滞时间从0延长至56 s,稳态的酶活力下降了35.5%.在马铃薯切片保鲜实验中,对照组在第3天褐变指数达到2,第6天已经完全褐变,而50 mmol/L NaHSO3处理的实验组在第6天褐变指数仅为0.6,有效遏制了马铃薯切片的酶促褐变,实验显示,NaHSO3通过抑制马铃薯PPO活力实现防褐变的效应.  相似文献   
957.
金属离子对马铃薯多酚氧化酶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马铃薯多酚氧化酶为对象,研究金属离子对该酶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Li+、K+、Ba2+和Mg2+对酶活力几乎没有影响,Ca2+和Na+对酶活力有微弱的抑制作用,Cu2+则表现出较强烈的抑制作用,其IC50为0.248 mmol/L.Al3+、Fe3+、Cd2+、Co2+、Mn2+和Zn2+则对马铃薯多酚氧化酶有不同程度的激活作用.本研究为探讨多酚氧化酶的催化活性和催化机理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58.
为了探讨响应面法在超高压钝化哈密瓜汁中过氧化物酶(POD)和多酚氧化酶(PPO)研究上的应用,采用统计软件Design-Expert 7.1中的Box-Behnken响应面设计,以温度、pH值、压力、保压时间等为自变量,以POD和PPO的残存酶活为响应值,对哈密瓜汁的超高压处理工艺进行了研究;建立了超高压钝化2种酶的回归模型,并对其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显示:在实验范围内,回归模型拟合情况良好,达到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959.
执着科研路徐建兴,1958年考入中国科大生物物理系,1963年毕业后分配到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开始从事酶分子生物学研究.1964-1965年在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进修,在邹承鲁院士指导下研究细胞色素c氧化酶CO抑制光解动力学.1979年作为改革开放首批出国学者先后两次赴美留学,回国后相继开展了琥珀酸细胞色素c还原酶中细胞色素b的三项还原动力学、泛醌反应抑制剂的合成与筛选、呼吸链酶系的啦曼光谱研究、细胞色素c抗氧毒性功能研究、呼吸链酶的纯化与晶体培养等课题.  相似文献   
960.
目的探讨水杨酸对黄芪愈伤组织代谢产物中几种E活性的影响.方法通过添加不同浓度的水杨酸(SA)处理黄芪愈伤组织,并从提取物中检测几种酶活性的变化.结果黄芪愈伤组织代谢产物中的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多酚氧化酶(PPO)和苯丙氨解氨酶(PAL)的活性均随水杨酸(SA)体积质量和培养时间的改变而改变,随着SA浓度的增加可提高PAL,POD及PPO的活性,但抑制CAT的活性.结论 SA体积质量在0.01 mg/L时抑制CAT活性最明显;SA体积质量在0.1 mg/L和1 mg/L时POD和PPO活性最高,并且均在36 h出现最高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