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教育与普及   11篇
理论与方法论   12篇
综合类   83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8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在纸出现以前,人类曾经使用过许多材料来写字记事。最初是把文字刻在龟甲上或兽骨上,叫做甲骨文。商周时代,人们又把文字铸在青铜器上,或者刻在石头上,叫做钟鼎文、石鼓文。到了春秋末期,人们开始使用新的书写记事材料,叫做“简牍”,“简”就是竹片.“牍”就是木片。  相似文献   
72.
本主要研究了青铜器在复、仿制过程中如何除氧化皮、抛光及除油等一系列问题,并在实际应用中减轻相当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劳动效率。  相似文献   
73.
该文从青铜器锈蚀的主要成分和锈蚀因素出发,阐述了产生锈蚀的机理和过程,并以此提出了修复锈蚀和预防保护青铜器锈蚀的措施,以期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74.
殷商彗星记事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75.
蛇是生活中比较常见、却又是充满了神秘色彩的一种动物。它在我国历史文化中的表现是多方面的,诸如语言、文字、绘画、建筑、哲学、政治、宗教等,几乎在任何社会文化艺术领域都有所体现。在我国的考古研究中,与蛇有关的文物屡有发现,其内容和形式都十分丰富,仅就造型艺术来说,无论是陶  相似文献   
76.
青铜文化中的技术美及体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几件典型中国古代青铜器的分析,揭示了青铜器的形式与技术之美,通过对青铜器的具体形态、色彩及纹饰产生的技术的描述,揭示了青铜文化技术美和形式美的同一。  相似文献   
77.
青铜器艺术是至今可见到的中国奴隶制时期最突出的艺术创造。青铜器艺术的成就主要体现在器物造型和纹饰方面。本文从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入手,分析、论述商周青铜艺术表现出的不同特色及各自的成就,启示我们创造更加辉煌的现代艺术。  相似文献   
78.
赣鄂豫地区商代青铜器和部分铜铅矿料来源的初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商代的文明以大量精美绝伦的商代青铜器为标志。然而,在商代的政治文化中心、今安阳和郑州及近畿地区,都没有发现大的铜矿资源,使铸造所用的大批铜矿料是从哪儿来的问题长期以来成为一个悬案。该文采用了铅同位素示踪技术,测定了35件赣鄂豫地区商代青铜器和22个商周、春秋及现代的铜铅矿料样品。经对比发现,具有铅同位素中等比值的青铜器其银矿源主要来自江西的瑞昌铜岭和湖北的大冶铜绿山。在河南出现的铅同位素高比值的青铜器,其矿源可能来自商王朝的北方地区,如河北辽宁一带,史料称之为古方。然而对铅同位素低比值的青铜矿料,有可能与江西、湖南诸地区的浅成多金属铀矿床有关。这与武丁时期商王朝向南方开拓银路的史料背景相一致。  相似文献   
79.
本文以"金沙铜立人"的快速原型制作为例,对其快速原型制作过程,即前期数据处理、成型过程以及后处理三部分进行论述.该技术为青铜器的复制与仿制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方法,为青铜文物的保护与开发提供了一条全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80.
利用植硅石示踪九连墩战国楚墓出土青铜器产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青铜器内所残留的泥芯出发,探讨利用泥芯中的植硅石示踪青铜器产地的可行性.在选取九连墩楚墓出土的不同风格青铜器的泥芯中提取植硅石进行分析,发现其植硅石组合存在明显的差异;青铜器残留的泥芯是唯一可能直接反映其产地(铸造地)的信息载体,而其中的植硅石组合特征可能是最有效的判别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