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教育与普及   11篇
理论与方法论   12篇
综合类   83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8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21.
本文主要是对2001年在湖北郧县肖家河村出土的一批春秋青铜器上几个重要铭文进行集释,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2.
中国古代铅锡焊料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及X射线能谱分析仪、X射线衍射分析仪对江苏淮阴高庄战国墓及四川绵阳石塘乡东汉墓出土的四件焊料样品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焊料为锡铅二元合金.其中从一件铜器腿中发现的游离焊料,铅的平均质量分数为68.1%,锡21.4%,组织由铅锡α相和β相组成.而在与两件铜器上焊接点接触的焊料,不仅含有锡、铅,还含铜,铜的质量分数分别为1.6%和3.8%.在铜器与焊料接触点截面样品上,有铜锡η相(Cu6Sn5)由焊料与青铜本体相接触的界面向焊料深入,呈一个个相连的小扇贝形凸起状.在焊料基体上也存在块状η相.其生成原因是在焊接时熔化成液相的铅锡焊料与基材青铜接触,基材中的铜溶解在熔融的焊料中与锡发生反应,在界面处和焊料内部生成铜锡金属间化合物.  相似文献   
23.
殷商时代出土的铜镜至今发现的只有五面,一面镜背有弓形钮,饰以席纹和鳞纹图案。另四面均为圆形,镜背有拱形环钮,且分别装饰以叶脉或多圈凸弦纹,镜成  相似文献   
24.
中国古代青铜器源远流长,绚丽璀璨,有着永恒的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传世和近年发现的大量青铜器表明,青铜器自身有着一个完整的发展演变系统。自夏、商、周至秦、汉整个青铜器发展史,大约可以分为十三期,即夏为二里头文化期,商、西周、春秋各为早、中、晚三期,战国分作早期和中、晚二期。秦、汉为青铜器发展史的余晖。中国的青铜器其奇异的形制、精湛的铸工、华丽的纹样、恢弘的气势令人叹为观止。  相似文献   
25.
青铜时代是指以使用青铜器为标志的人类文化发展的新阶段。安徽大量古矿冶遗址的发现,显示了古代其作为长江中下游主要矿区以及冶炼和铸造青铜器的历史。  相似文献   
26.
作为商周文化重要载体的青铜器,其幻想动物纹通常分为兽面纹、夔龙纹、神鸟纹三大类,它们流行的时间及特点各不相同。商周青铜器幻想动物纹的审美特征主要表现为狰狞恐怖之美和朴素流畅之美。此外,商周青铜器幻想动物纹还蕴含着十分丰富的文化内涵,即商周先民对上帝、祖先神、自然神的崇拜;商周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艺术上的形式美。  相似文献   
27.
发现滇文化     
抗战期间,美丽的春城成为中国战区的大后方。上百万吨战略援助物资经过驼峰航线从印度运抵这里,然后再转运至各个抗日前线,一时间,各大名校,各路学者云集昆明,热闹非凡,而此时,在滇池之畔的两个并不引人注目的地方,享誉中外的滇式青铜器正在悄悄地崭露头角。  相似文献   
28.
<正>一件文物的历史价值在于能让不同时代的人们通过它交流对话。这件匈奴人面青铜革带装饰物无疑实现了它的价值。在距离蒙古国乌兰巴托市以东约50千米处的成吉思汗塑像博物馆展出的几百件青铜器展品中,引起了我的注意。这是额德内楚伦先生从1996年至2011年在全蒙古范围内收集到的个人藏品之一。  相似文献   
29.
大英博物馆以庞杂丰富的收藏傲立于世界顶级博物馆中。近300年的岁月中,它收藏了来自全球数百万件人类文明遗产。管理者根据不同文明形态把这些瑰宝进行分类展出,用实物构建起一部浩瀚的世界发展史。作为东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大约有2.3万件中国文物栖身于大英博物  相似文献   
30.
<正>"请您帮我铸剑!"当典推打开门时,敲门的青年这么对他说道。"我从七年前就已不铸剑了。"典推返身关门,不想多费口舌。"我会亲手打败躬牙。"在门就要合上的一瞬间,青年平静地说。片刻之后,门缓缓打开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