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9篇
  免费   0篇
系统科学   1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237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32.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实地考察法、数理统计法,对榆林市体育旅游资源基础条件和资源开发现状进行详细的调查与分析,找出影响榆林市体育旅游资源开发制约因素,提出合理、有效的开发和利用体育旅游资源的对策,为榆林市体育旅游资源开发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新思路。  相似文献   
33.
为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鼓励民营企业和民办非企业单位自主创新,依靠科技进步,促进我市经济发展,根据全国工商联、中国民营科技实业家协会评“双优”有关文件精神,经企业自愿申报,各县区工商联和市民营科技协会初评推荐、网上公示等程序,决定授予“神木县三江煤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等41家企业和单位为“榆林市优秀民营科技企业”和“榆林市优秀民营科技单位”,  相似文献   
34.
《榆林科技》2008,(1):74-78
为了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以下简称科普)工作,提高全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促进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构建和谐榆林,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以下简称《科普法》)、《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榆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结合我市科普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划。  相似文献   
35.
《榆林科技》2008,(1):42-49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 现将《榆林市“十一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简称《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各县区、各部门在贯彻执行《规划》过程中遇到的有关重大情况和问题,要及时向市政府报告。  相似文献   
36.
柴生勇 《科技信息》2011,(24):356-356
榆阳区鱼河林场所辖的四里沙工区位于榆林市城区南5公里处,东邻榆阳区古塔乡王家峁村,北邻杭庄村,西南邻任家沟村。地理中心坐标为东经109°06′28″,北纬38°17′28″,南北最长2.8km,东西最宽2.3km,为不规则形状,面积506.6公顷。林区属于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  相似文献   
37.
近几年,绥德中学的巨大变化引起了世人的极大关注,这一切都与一个名字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他就是榆林市第一届人大代表、绥德中学校长吴忠宝。吴忠宝1963年生于绥德县韭园乡吴家畔村,大学本科毕业,教育硕士学位、中共党员,中学高级教师,现任绥德中学校长。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全国模范教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全国读书育人“乙种奖章”获得者,陕西省中学物理特级教师,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两次被评为陕西省教学能手,榆林市首届十佳杰出人才,榆林市拔尖人才,榆林市“一五二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员。榆林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绥德县第十五届党代会代表。  相似文献   
38.
目的研究榆林市境内黄河水系主要河流水质现状,对其进行评价和分析,为榆林市水环境治理和污染物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2013-2015年榆林市境内黄河水系4条主要干支流段的12个监测断面数据为研究基础,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和水质标识指数法对其进行水质现状评价,并分析其污染成因。结果研究结果表明,黄河榆林段一级支流窟野河和无定河达到相应水质功能标准要求,黄河榆林段二级支流榆溪河水质不达标,为Ⅳ类水。从2013-2015年年际变化来看,榆溪河水质表现出逐渐恶化的趋向;从空间特征来看,榆溪河上游水质达标,中下游水质劣于Ⅲ类水。榆溪河的特征污染指标为化学需氧量(COD)、生化需氧量(BOD)、氨氮(NH3-N)和总磷(TP),来源为城市生产生活污水和农业退水。结论榆林市境内黄河水系干流段及2条主要的一级支流水质良好,二级支流榆溪河存在轻度污染,其主要污染指标为COD、BOD、NH3-N和TP。  相似文献   
39.
经过榆林人民长期不懈的征山治水,区域内生态环境逐步好转,农业生产条件初步得到改善,水利水保工作取得了今人瞩目的成绩,但是,面临西部大开发,榆阳区生态环境建设须有新的思路和对策。为此,在总结传统生态环境建设的基础上,本文对榆阳区生态环境建设进行全面系统地分析,旨在引导本区农业走生态农业之路,推进生态环境建设步伐,最终实现榆阳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