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07篇
  免费   85篇
  国内免费   81篇
系统科学   35篇
丛书文集   122篇
教育与普及   141篇
理论与方法论   35篇
现状及发展   25篇
综合类   3115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104篇
  2022年   115篇
  2021年   156篇
  2020年   123篇
  2019年   80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71篇
  2016年   71篇
  2015年   120篇
  2014年   211篇
  2013年   128篇
  2012年   194篇
  2011年   181篇
  2010年   183篇
  2009年   174篇
  2008年   198篇
  2007年   200篇
  2006年   136篇
  2005年   134篇
  2004年   101篇
  2003年   116篇
  2002年   78篇
  2001年   82篇
  2000年   58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50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91.
为探寻无人机遥感对矿业复垦区域植被指数覆盖度的快速提取方法,以四川古蔺某硫磺复垦区为研究对象,通过ZC-6型无人机获取高分辨率遥感影像,采用多种植被指数计算方法作为分类器的选择,使用直方图峰谷法、基本全局阈值法及其融合方法确定图像最佳分割阈值,从而获取研究区植被覆盖度结果.结果表明:不同植被指数分类后的结果有所差异,EXG和VDVI植被指数分类后影像界定较为清晰,而NGBDI指数分类最为模糊;单一直方图峰谷法和基本全局阈值法所得分割结果不理想,而将二者融合后的阈值确定法能结合彼此的优势,弥补灰度不明显或多峰现象的缺点;植被覆盖度(FVC)提取精度显示,基于VDVI提取的人为干预条件下FVC的绝对误差和提取误差分别达到0.0409和7.05%,而基于EXG提取的自然条件下FVC的绝对误差和提取误差分别达到0.0366和6.94%,表明利用VDVI和EXG结合B-H融合的方法可有效用于复垦区条件下的FVC提取.  相似文献   
92.
植被恢复对土壤水溶性阴离子浓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莉丽 《河南科学》2020,38(5):721-727
选择陕西省吴起县和礼泉县退耕还林还草样地土壤为研究对象,并以农用地土壤作为对照,利用离子色谱法测定土壤水溶性F~-、Cl~-、SO_4~(2-)、NO_3~-、NO_2~-和PO_4~(3-)等六种阴离子浓度,研究了农地退耕后土壤水溶性阴离子的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六种阴离子中,SO_4~(2-)和NO_3~-浓度较高,而Cl~-、NO_2~-、F~-和PO_4~(3-)离子浓度相对较低.除F~-、NO_2~-和PO_4~(3-)外,农地退耕后,两个样区表层土壤水溶性阴离子含量明显提高.多元统计分析表明,环境因子可解释有关土壤阴离子含量47%的变异,且F-主要受海拔和纬度的影响,而Cl~-、NO_3~-、NO_2~-和PO_4~(3-)受植被类型的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93.
从时间和空间尺度分析中原经济区经济极化过程和极化空间格局演变,时间尺度运用ER指数和T-W指数对中原经济区30个地级市(省管市)在1990-2013年的极化过程进行了探讨,从整体上把握中原经济区经济极化过程;空间尺度选取1990、2000和2013年3个典型年份,运用引力模型为基础的空间极化指数分析了其空间极化格局的分布演变规律.研究发现:(1)中原经济区经济极化现象在1990-2013年间呈现出波动阶段(1990-1996年)、上升阶段(1996-2008年)和下降阶段(2008-2013年)三个阶段;(2)中原经济区内部差异明显,仅极化外延区的城市个数比例占到中原经济区城市的半数以上,且空间极化指数相对也很低;(3)极化空间分布上,中原经济区极化核心区、极化内缘区和极化过渡区主要交错分布在京广线上,而数量众多的极化外延区大多分布在主要交通干线之外;(4)在空间构成上,中原经济区极化空间格局经历了从单中心圈层、双中心雏形阶段到双中心发展阶段,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过程.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原经济区的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94.
研究了开封地区5种土地利用形式(草坪、小麦地、苗圃、梨园、荒地)下春季土壤杂草种子库的物种组成、垂直分布格局和物种多样性,调查了020cm土层中杂草种子库的萌发发芽数,分析了杂草种子库的相似度.结果表明:5种土地利用形式下土壤(020cm土层中杂草种子库的萌发发芽数,分析了杂草种子库的相似度.结果表明:5种土地利用形式下土壤(020cm土层)杂草种子库共有杂草种类9科13种,其中禾本科、桑科和菊科杂草种类最多,草坪中禾本科的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33.54%))为优势物种;桑科葎草(Humulus scandens)在麦地、荒地和苗圃中是优势物种(87.16%、81.23%和62.20%);梨园中菊科的鳢肠(Eclipta prostrata)最多(57.97%).功能群分析表明:双子叶多年生杂草种子D2为主要类群,双子叶一年生植物D1主要分布在草坪、梨园和苗圃地,单子叶一年生植物M1主要分布在草坪.垂直分布格局:多度平均值1.5(020cm土层)杂草种子库共有杂草种类9科13种,其中禾本科、桑科和菊科杂草种类最多,草坪中禾本科的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33.54%))为优势物种;桑科葎草(Humulus scandens)在麦地、荒地和苗圃中是优势物种(87.16%、81.23%和62.20%);梨园中菊科的鳢肠(Eclipta prostrata)最多(57.97%).功能群分析表明:双子叶多年生杂草种子D2为主要类群,双子叶一年生植物D1主要分布在草坪、梨园和苗圃地,单子叶一年生植物M1主要分布在草坪.垂直分布格局:多度平均值1.5(05cm)>1.23(55cm)>1.23(510cm)>1.07(1010cm)>1.07(1015cm)>0.85(1515cm)>0.85(1520cm);杂草物种丰度平均值3.36>2.96>2.68>2.04.多样性指数(F=9.23,P=0.00)和优势集中度指数(F=6.89,P=0.00)在不同土地利用形式下差异显著,均匀度指数差异不显著.苗圃和草坪相似度最高,梨园和荒地相似度最低.  相似文献   
95.
朝鲜崖柏生境及高生长规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标准地调查法测定朝鲜崖柏的土壤特征、林下植被和高生长规律.结果表明:朝鲜崖柏生长于土层较薄且呈弱酸性的山地暗棕壤,不同标准地林下植被差异明显;不同标准地朝鲜崖柏树高的年生长量均呈逐年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96.
朱晓萌  商崇菊 《科技资讯》2014,12(21):212-212
在我国,水旱灾害发生频繁,给人们的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而造成我国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的主要是受到季风气候的影响,从而使得我国水旱灾害呈现出多发且分布较广泛的特点,而独特阶梯状的地貌特征则是进一步加剧我国空间降水不均的主要原因,并使之呈现出“西北多干旱,南方多雨涝”的特点.  相似文献   
97.
城市产生时就与产业密切相关,在进一步发展中却出现了城市与产业的隔离与分离,解决不好可能再现城市破产,因此,"产城融合"是"城市社会"时期需要认真研究的新问题与大问题。"产城融合"发展是在城市化进程推进过程中产业与城市相互配合、良性互动,共同推进城市持续健康发展、现代文明进步和广大人民群众提高生活质量。本研究认为,站在城市发展的角度,"产城融合发展"的研究与探索应当从"城市新区与新区产业"、"城市整体与城市产业体系"、"城市与区域产业"等3个层面渐次展开;站在产业发展的角度,"产城融合发展"要强化"以人为本"和"系统经营"观念,在更宽的市场背景中去寻求和选择城市产业发展内容。如此,才能实现城市产业体系优化,推动现代城市文明发展。  相似文献   
98.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如何养老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大问题。通过阐述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分析了我国养老体制存在的弊端,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人口老龄化战略进行了思考,提出人力资本开发战略、国民养老保障提升战略、养老服务社会化战略以及全民健康促进战略。  相似文献   
99.
吴庆鹏 《广东科技》2014,(20):154-154
近很多年来,中国的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由此也对资源的需求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当前的发展状态下,要想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要保证资源的可持续供应,而森林资源又是其中重要的能源。在中国现阶段的经济发展进程中,如果忽略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就必然让林业遭到严重的破坏。在保护林业发展的过程中,不管是采伐还是运输,都对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0.
研究选取海丝核心区——福建省为案例地,从生态韧性、经济韧性、社会韧性3个维度构建旅游可持续发展(tourism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SD)韧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计算权重并赋值,运用ArcGIS10.2揭示了区域内TSD韧性水平总体和分维度的时空格局差异和特征,并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fsQCA)对研究地旅游发展竞争力水平高值与非高值的指标因子组态路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疫情影响下海丝核心区TSD韧性水平总体格局较疫情发生前有所优化,主要表现为闽南地区的TSD韧性水平提升;(2)总体空间分布格局上,高水平地区位于闽东南沿海一带,构成“C”字形连线,低水平地区则位于闽西北部山区;(3)分维度韧性水平上,生态韧性和社会韧性水平在新冠疫情影响下仍有所上升,但经济韧性水平有所下降.(4)疫情前后,海丝核心区旅游发展竞争力高水平组态路径得到简化,非高水平的组态路径未发生改变;高水平和非高水平的组态路径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