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1篇
教育与普及   5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8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二棕榈磷脂酰胆碱单分子膜诱导碳酸钙结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磷脂单分子膜是生物膜的简化模拟体系,采用二棕榈磷脂酰胆碱(DPPC)作为单分子膜的成膜材料将使该领域的研究进一步接近生物体系。利用LB技术,模拟生物体系研究二棕榈磷脂酰胆碱(DPPC)单分子膜对碳酸钙晶体生长的取向和形貌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DPPC单分子膜对碳酸钙晶体的取向和形貌有很好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72.
目的:制备新型的壳聚糖衍生物——半乳糖化棕榈酰壳聚糖。方法:以壳聚糖为原料,甲磺酸条件下与棕榈酰氯反应得两亲性棕榈酰壳聚糖,然后通过与活化乳糖酸反应制备半乳糖化棕榈酰壳聚糖,并应用FT-IR、H1-NMR对其结构进行表征,通过芘荧光探针法测定其临界胶束浓度。结果:半乳糖化棕榈酰壳聚糖的FT-IR及H1-NMR图谱均出现了棕榈酰基的特征峰,且棕榈酰基的取代度为1.8,其临界胶束浓度为8.96μg/mL。结论:制备了新型的半乳糖化棕榈酰壳聚糖,其具有较好的溶解性能和较低的临界胶束浓度,有望作为难溶性药物的主动靶向纳米聚合物胶束载体。  相似文献   
73.
最近,科学家让一颗有着近两千年历史的犹太枣椰树(棕榈植物科)种子发了芽,这颗种子也成为世界上能够发芽的最古老的种子。此前的记录保持者是在中国发现的—颗睡莲种子,距今1300年。  相似文献   
74.
为探究棕榈纤维对黄土剪切强度的影响,以陕西泾阳黄土为试验材料,通过改变棕榈纤维掺量与长度的组合,将长度分别为1.0、1.5、2.0 cm,质量掺量分别为0.2%、0.4%、0.6%、0.8%、1.0%不同组合的棕榈纤维与黄土拌合,然后对加筋黄土进行直剪试验,测试其工程抗剪特性,并运用偏光显微镜,观察纤维加筋黄土的细观结构。试验结果显示:纤维加筋对土体剪切强度有明显增强作用;加筋黄土的黏聚力较非加筋土有明显的提升,随着纤维长度与掺量的增加而增加,内摩擦角普遍高于非加筋土;偏光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棕榈纤维表面粗糙,存在沟槽与独立孔室,土颗粒镶嵌其中,改善复合材料界面性能,并且纤维相互交织,形成"雀巢"式网状结构。研究成果可为纤维加筋土的应用提供相关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75.
为研究热处理对棕榈纤维拉伸性能的影响,在不同温度(100~200 ℃,间隔20 ℃)、不同时间(3、6、9 h)条件下对棕榈纤维进行加热处理,并测试其拉伸性能。结果表明:加热温度对棕榈纤维的拉伸性能有极显著影响,随着加热温度的上升,棕榈纤维的杨氏模量逐渐变大,断裂强度和断裂伸长率逐渐降低,并在加热温度为160~180 ℃时纤维的拉伸性能发生突变; 加热时间对棕榈纤维的拉伸性能也有显著影响,即随加热时间的延长,杨氏模量逐渐增大,断裂强度和断裂伸长率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76.
采用改进的氨基酸组成、SARAH1疏水尺度值、改进的二肽频率特征、间隔氨基酸对组成特征、蛋白质物理化学性质的自相关函数特征值表征给定的蛋白质序列段,然后用小波频谱来提取特征参数值,用支持向量机来预测棕榈酰化位点。模型查准率为0.880,查全率为0.859,F值为0.869,ROC曲线的面积为0.87。研究结果表明,使用多特征预测蛋白质棕榈化位点方法达到了现有预测算法的水平,能够较准确地预测蛋白质棕榈化位点。  相似文献   
77.
含水率和加筋条件对棕榈加筋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击实试验、无侧限抗压试验,将加筋土与未加筋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破坏时的轴向应变和正割模量相比较,研究了含水率对不同加筋条件下棕榈加筋土抗压强度和变形的影响,并从能量吸收能力角度说明含水率和加筋条件对加筋土强度和变形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强土样抗压强度的适宜加筋率和筋材长度分别为0.5%和20 mm;且土样在具有最优含水率的条件下,纤维增强效果最佳,在最优含水率附近纤维增强效果都成降低趋势;加筋土的能量吸收能力随加筋率、纤维长度、含水率的增加而增加;纤维的加入降低了土体的刚度。另外,土样的破坏形态由未加筋土单一剪切面的脆性破坏逐渐转变为加筋土多剪切面的塑性破坏。  相似文献   
78.
通过直剪试验,探讨了在棕榈纤维加筋土中复掺纳米SiO_2对土体抗剪强度、黏聚力、内摩擦角的影响.试验表明,棕榈纤维可以明显提高土体的抗剪强度和黏聚力,但对土体内摩擦角的影响不大,其最佳棕榈纤维质量加筋率为1.0%~1.2%.复掺纳米SiO_2后,土体的抗剪强度再次得到增强,且其黏聚力、内摩擦角也得到进一步提高.对于相同质量加筋率的棕榈纤维土体,在复掺纳米SiO_2的质量百分比为1.0%时,土体的抗剪强度最大;而不同质量加筋率下的棕榈纤维加筋土(质量加筋率为1.0%~1.2%),其复掺纳米SiO_2质量百分比为0.7%~1.0%时,土体的抗剪强度最大.同时,分析了棕榈纤维和纳米SiO_2的作用机理,复掺纳米SiO_2后的棕榈纤维加筋土在微观结构上更加密实,土体更加稳定,抗剪强度更大.因此,纳米SiO_2可以在路基土体加固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79.
以L-抗坏血酸-2-磷酸酯和棕榈酰氯为原料,DMAP为催化剂,酰氯化法合成L、抗坏血酸-2-磷酸石-棕榈酸酯.研究了L-抗坏血酸-2-磷酸酯与棕榈酰氯的摩尔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工艺条件对收率的影响.工艺条件优化后,收率达到85%.  相似文献   
80.
棕榈科植物以其特有的热带风情,深受人们的喜爱,随着经济的发展,生产水平的提高,环境意识的增强,我国许多大、中城市纷纷采用棕榈科植物进行环境的绿化、美化。甚至不远万里从澳大利亚及东南亚引进各种棕榈植物。由于地理、气候条件的限制,目前国内棕榈科植物引种驯化和生产基地主要在广东。福建虽然地理及气候条件也能适合部份棕榈科植物的生长,但由于缺乏对一些棕榈科新品种的认识及种植经验。我省非但不能对外提供棕榈科植物,就是本省室内外绿化及房地产项目中的景观绿化苗木,均要由广东引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