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1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54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32篇
教育与普及   83篇
理论与方法论   7篇
现状及发展   5篇
综合类   922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30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81.
本文用电子轨道(或化学)位移和电子-自旋位移随位置有关的观点给予定性的解释。  相似文献   
82.
锂电池电解质溶液的性质是溶液中离子-溶剂和离子-离子等复杂相互作用的宏观体现,这些微观相互作用是决定电液乃至电池性能的根本原因[1].  相似文献   
83.
本利用核磁共振(NMR)技术对人体尿液进行测试与分析,从中可以看出,健康人,肾病患,糖尿病患的尿样在’H-NMR中表现的特征峰均不一样,从而为临床检验提供了一个有用的证据。  相似文献   
84.
85.
蓬莱高酸原油中环烷酸的结构组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以乙醇胺为碱性组分的复配溶剂将蓬莱高酸原油中的环烷酸分离出来,并借助红外光谱、元素分析、质谱、核磁共振波谱等手段对其组成和结构进行了探讨,认为蓬莱高酸原油所含环烷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78,平均分子式为C18H30O2,其中主要为一环和二环的一元羧酸,两者总量达66%。碳数分布为C9~C28。环烷酸的主要成分为饱和酸,芳香酸含量很少。  相似文献   
86.
3-hydroxy-N-(pyrrolidin-2-ylmethyl)-2-naphthamide(化合物Ⅰ)是最近合成的一种有机小分子催化剂,能催化麦克尔非对称加成反应,且具有高产率、高度立体专一性、反应条件易实现等优点.目前普遍认为:在催化过程中该催化剂萘环上的OH和NH与反应物形成氢键.为了研究该过程,合成了tert-butyl2-((3-hydroxy-2-naphthamido)methyl)pyrrolidine-1-carboxytate(化合物II),应用一系列一维和二维核磁共振(NMR)技术对化合物Ⅱ进行了^1H、^13C NMR信号归属.为进一步用NMR实验方法研究催化剂与反应物的氢键作用机理奠定了良好基础,同时为类似化合物的NMR信号归属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7.
用质子核磁共振(^1H NMR)方法对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非晶氢化氮化硅薄膜进行测量,分析膜中H的含量和分布与沉积温度、射频功率等工艺条件的关系,以及退火的影响。  相似文献   
88.
对有代表性的低渗透储层密闭取岩心平行样进行原始润湿和强亲水岩心的T2截止值核磁共振离心实验标定,并将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分析2种不同润湿性条件下T2截止值的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强亲水岩心的T2截止值比对应保持原始润湿性岩心的T2截止值普遍偏小,强亲水5块岩心实测T2截止值的分布范围为9.64~13.89 ms,平均值为12.58 ms;保持原始润湿性5块岩心实测T2截止值的分布范围为11.57~20.03 ms,平均值为16.33 ms。由于润湿性的影响,原始润湿岩心饱和水T2谱比对应的强亲水岩心T2谱偏右,T2几何平均值增大。岩心渗透率越大,含油性越好,岩石越亲油,则原始润湿岩心T2谱越偏右,T2几何平均值越大,导致T2截止值增大。岩心渗透率越小,岩石孔喉越细小,由于毛管力作用,原始润湿岩心束缚水饱和度更高,导致对应的T2截止值更大。  相似文献   
89.
致密油藏周期注气微观驱油机理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致密油藏注水难度大,气水交替难以有效实施的问题,周期注气改善注CO_2驱油效果的方法逐渐得到重视。利用大庆外围致密岩心,将致密油藏物理模拟实验方法和低磁场核磁共振仪相结合,建立了一种研究周期注气微观驱油机理的新方法,分析了不同驱油阶段岩心静置前后原油在孔隙中的变化规律,提出了周期注气指数参数,并对周期注气效果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气驱至不同阶段,静置前后T_2谱图均发生变化,且不同驱替阶段T_2谱图的变化规律不同,说明不同驱替阶段停注后原油的流动规律不同,其周期注气的微观驱油机理也存在差异。驱替至一定的PV数后,周期注气指数显著增加,周期注气效果显著提高。随着驱替倍数的增加,较小孔隙中的原油逐渐得到动用。岩心实验结果表明周期注气相比于连续注气采收率提高9.92%。上述研究丰富了核磁共振技术在油田开发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0.
凝胶微球复合调剖机理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玻璃刻蚀模型进行微观驱替实验,直观地分析了凝胶微球复合调剖过程及作用区域。基于核磁共振技术,设计了凝胶微球岩心驱替实验。对不同阶段驱替后岩心不同直径孔隙内的流体分布进行了研究,并对比凝胶微球复合调剖的优势。实验结果表明,凝胶微球复合调剖过程中凝胶优先进入高渗透层,驱替大孔隙中剩余油,并对大孔隙有封堵作用;则聚合物微球主要进入低渗层,增加了聚合物微球的利用率;并启动低渗透率层的原油,封堵了低渗层的主流通道,实现调剖驱油的双重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