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0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0篇
系统科学   25篇
丛书文集   66篇
教育与普及   19篇
理论与方法论   25篇
综合类   220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82篇
  2014年   142篇
  2013年   116篇
  2012年   174篇
  2011年   161篇
  2010年   160篇
  2009年   131篇
  2008年   124篇
  2007年   103篇
  2006年   92篇
  2005年   71篇
  2004年   75篇
  2003年   108篇
  2002年   80篇
  2001年   85篇
  2000年   66篇
  1999年   81篇
  1998年   71篇
  1997年   47篇
  1996年   44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4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卢造权 《甘肃科技》2011,27(16):8-12
庆阳市石油矿区水环境质量受多种因素制约,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大规模经济建设过程中诱发的水环境问题,对庆阳市水环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庆阳市境内石油矿区开发造成的水环境污染现状进行了调查与分析,探讨性地提出了一些相应的防治对策,为保护庆阳市水环境提供参考,为地方政府部门今后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72.
973.
高青地区油气藏类型和分布特征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以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西南缘陡坡与青城凸起过渡地区的高青油气田为例,分析了凹陷与凸起的边缘地区的油气藏类型及其分布特征,研究区油气藏类型丰富多样,尤以地层圈闭油气藏发育为特征,除砂岩油气藏外,还存在大量火成岩相气藏。不同构造单元的成藏机制,油气藏类型及油气特征表现明显差异,油气主要沿凹陷与凸起之间的高青大断裂富集,呈条带状分布;而远离大断裂,油气的富集程度急剧变差,研究区的油气藏类型及分布特征在渤海  相似文献   
974.
975.
976.
膨胀颗粒与甲叉基聚丙烯酰胺复合堵剂堵水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砂岩微观孔隙模型实验方法,对TP-920膨胀固体颗粒与甲叉基聚丙烯酰胺复合堵剂在双重孔隙介质油层中的封堵机理进行了实验观察研究。通过实验现象观察结合油田现场化学堵水效果分析得出,该类化学堵剂的封堵机理和堵水效果主要表现为:携带液的吸附水膜机理和固体颗粒膨胀后对储层微裂缝及大孔道的物理堵塞机理,由此而产生的驱替—封堵效果对双重孔隙介质油层的化学堵水具有更加理想的控水增油作用。  相似文献   
977.
孤岛油田中二中区馆陶组上段第三砂层组沉积微相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根据岩心观察结果,并综合利用测井资料数字处理成果、粒度分析、铸件薄片、电镜分析等资料,对孤岛油田中二中区馆陶组上段第三砂层组沉积微相进行了系统研究。该油田研究层段属曲流河沉积,又可将其细分为4种亚相(河道亚相、河道边缘亚相、泛滥平原亚相及废弃河道亚相)和7种微相(河道砂坝微相、河道充填微机、天然堤微相、决口扇微相、河漫滩地微机、河漫洼地微相和废弃河道微相)。根据砂层划分结果,对其中4个砂层的沉积微  相似文献   
978.
井下作业废液具有“含油量高、矿化度高、微生物含量高、机杂高、腐蚀率高,控制难、处理难”的“五高两难”的特点。本文以JS油田井下作业过程中废液控制与处理新技术为例,阐述油田井下作业过程中废液控制及资源化处理工艺技术。  相似文献   
979.
二氧化碳三元复合吞吐采油技术在杜84区块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曙光油田杜84区块兴隆台油层超稠油油藏热采开发的具体情况,成功应用二氧化碳三元复合吞吐采油技术,该工艺技术有降粘,提高油层能量,增强原油流动性和调整油层纵向吸汽剖面,提高油层纵向动用程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980.
基于钻井液性能优化设计的低对比度油层识别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常规电阻率方法识别低对比度油层比较困难的问题,从自然电位产生机理入手,分析了淡水和盐水钻井液条件下自然电位异常幅度的影响因素、含油饱和度与自然电位异常幅度之间的联系.结果表明,适当的盐水钻井液条件下油层自然电位呈小幅度正异常或小幅度负异常,与水层自然电位呈大幅度正异常有很大差异.采用合理设计钻井液性能、调整测井环境的方法,通过及时测井,得到正异常幅度自然电位,利用油层与水层的自然电位异常幅度之间的差异,实现了低对比度油层的准确、有效识别.冀东油田低对比度油层的识别评价应用实例表明,该技术是提高低对比度油层识别精度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