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7篇
系统科学   2篇
丛书文集   7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205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51.
板形仪张力信号源的计算机模拟系统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板形仪检测辊检测的张力信号进行研究,实现了信号源计算机模拟系统的硬件系统及软件系统。本文的方法可用于设计其它复杂信号发生器的计算机模拟系统。  相似文献   
152.
讨论了良好板形基本方程的建立和优化算法,作为算例,以追求板形良好为目标,对持薄铝板3004H19的冷轧工艺规程进行了优化处理。  相似文献   
153.
带材板形自适应控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轧机液压弯辊系统特性深入细致的分析,提出了采用具有极点配置广义自校正算法的控制策略。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个自校正控制器,它兼顾了系统的动态特性和稳态特性,并用它对本液压弯辊系统进行控制,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系统的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154.
根据中板轧机的设备特点、轧制产品的工艺状况,开发了一个能适应轧件宽度变化范围较大的2300四辊轧机支撑辊辊型的计算机仿真程序,并研制了一种新的2300四辊轧机支撑辊辊型曲线,以提高该轧机的板形控制能力。研制新的支撑辊辊型曲线经过一年的工业化生产,取得明显的实效,钢板的横向同板差下降幅度达60%~75%;同时钢板的板形明显改善,薄板的边浪现象基本消除;另外轧制压力下降幅度达5%~7.5%,辊间压力分布变化趋缓、轧辊磨损减少、使用周期延长。  相似文献   
155.
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板形板厚综合控制系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面对板形板厚控制这一复杂、多变量耦合的非线性系统,提出一种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综合控制方案,实现了无模型板形板厚综合控制.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系统收敛性好、抗干扰性强,取得令人满意的板形板厚控制精度.  相似文献   
156.
宽幅无取向硅钢热轧板形控制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1700热连轧机下游机架工作辊磨损严重且不均匀导致宽幅无取向硅钢的板形控制等问题,采用ANSYS建立辊系弹性变形有限元模型并研制宽幅无取向硅钢生产的ASR-N非对称自补偿工作辊.研究结果表明:与长行程窜辊的常规凸度工作辊相比,ASR-N工作辊服役期内轧机辊缝横向刚度提高13.9%以上,凸度调节域扩大8.0%以上.该技术应用于1700热连轧机工业生产实践,不仅2.3 mm× 1.28 m宽幅无取向硅钢轧制单位由试生产时的40卷扩大到正常轧制的70卷以上,且带钢出口凸度小于45μm的比例由50.0%提高到94.9%,凸度大于60 μm的比例由20.2%下降到0.7%.  相似文献   
157.
针对现有六辊轧机对使用两组弯辊力进行四次板形控制的理论不足,提出了弯辊力组合板形控制策略.利用Marc有限元仿真计算软件建立辊系--轧件耦合模型,分析工作辊弯辊力与中间辊弯辊力板形调控特性的差别.在此基础上通过理论推导,建立了弯辊力组合板形控制策略的两种实现方式——在线闭环控制模型与基于弯辊力组合系数的设定参数在线调节方法.现场应用结果表明,弯辊力组合板形控制策略能够充分利用工作辊弯辊力与中间辊弯辊力板形调控特性的差别进行配合调节,对长期困扰生产的四次板形缺陷实施快速精确的控制.  相似文献   
158.
热轧精轧机组下游机架既要实现板形控制,又要均匀化轧辊磨损以实现自由规程轧制.同时,硅钢、集装箱用钢等专用钢边部减薄严重,常规的板形控制手段难将凸度控频侥勘曛开发了非对称工作辊,辊身一端带特殊曲线,上下工作辊成反对称放置.改变轧辊的轴向位置,带钢凸度变化量可超过150μm.设计了针对该工作辊的特定窜辊策略,带钢边部板形可得到有效控制.改善了轧辊磨损辊形,有利于实现自由规程轧制.在鞍钢1700ASP生产线上的使用实绩表明,采用非对称工作辊后,硅钢凸度降低了29.8%,高强度钢的凸度可降至50μm以下,且凸度控制稳定.  相似文献   
159.
针对平整轧制板形板厚控制系统中存在的多变量、强耦合及不确定性等问题,本文提出了将线性自抗扰(LADRC)技术与平整机板形板厚控制系统相结合,利用线性扩张状态观测器(LESO)估计系统总扰动,并将PD作为反馈控制率的LADRC控制方案。针对系统存在的外部扰动和模型参数摄动,利用Matlab进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控制方案不仅解耦控制效果良好,还具有较好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160.
宽带钢热轧支持辊辊形变化对板形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分析了宽带钢热轧支持辊辊形变化对板形的影响,提出板形稳定性(ST)的概念.仿真结果表明,带钢宽度越宽其板形稳定性越差,其他参数对权形稳定性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