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5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42篇
系统科学   14篇
丛书文集   62篇
教育与普及   55篇
理论与方法论   11篇
现状及发展   7篇
综合类   111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61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72篇
  2007年   77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70篇
  2003年   63篇
  2002年   61篇
  2001年   60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4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以头孢他啶母液为原料,采用悬浮结晶冷冻浓缩技术回收头孢他啶母液中的有效成分。在单因素试验数据基础上,以头孢他啶回收率为评价指标,应用Box-Behnken响应面设计对冷冻温度、冷冻时间以及搅拌速率3个提取条件进行3因素3水平回归分析,优化最佳提取条件。得出头孢他啶最佳回收工艺条件为:冷冻温度-7 ℃,冷冻时间3 h,搅拌速率20 r/min。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此条件下头孢他啶回收率达到93.15%。结合生产实际情况优选的悬浮结晶冷冻浓缩工艺稳定,为头孢他啶的后续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52.
53.
絮凝对河口细颗粒悬沙运动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为深入探讨长江口悬浮絮凝体的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子的综合作用,于2014年10月19—23日(长江口径流量、潮差、风浪均接近多年平均值)利用多种仪器在人类活动干扰较小的南支-北港-口外海滨水域进行了综合现场观测和取样,获得了四个潮流特征时刻(涨急、涨憩、落急、落憩)的悬浮絮凝体粒径、分散粒径(即分散悬沙的原始粒径)、悬沙浓度、体积浓度、流速流向、盐度等数据.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分析五大影响因子(悬沙浓度、体积浓度、流速、盐度和分散粒径)对絮凝体粒径和有效密度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在相同体积水体中,口门最大浑浊带测点的絮凝体相对口内河槽测点数量多、粒径小,絮凝体内粘土颗粒少、空隙大、自由水多.在口内河槽,絮凝体粒径主要受悬沙浓度、分散粒径和体积浓度控制,有效密度主要受到分散粒径、悬沙浓度和流速控制;在口门最大浑浊带,絮凝体粒径的主控因子是流速,有效密度主要受到盐度、悬沙浓度控制.  相似文献   
54.
《小学科技》2014,(3):32-34
正未来世界的交通工具是什么样的?你一定很好奇吧。看,这就是未来的"绿色"列车——悬浮列车。它只用少量的能源,就能维持长时间的运转。如果你是环保小达人,那就赶紧动手制作它吧。  相似文献   
55.
 设计了基于ASD光谱仪的玻璃水槽实验,测量人工光源穿透不同水深、不同质量浓度含沙水体的辐亮度,以纯水为参照,得出了某一粒径组成下不同质量浓度悬浮泥沙在350~920 nm波段范围内的光学衰减系数。实验泥沙样本的光学衰减系数光谱特征单一,随着波长的增大逐渐减小,表现为一条略倾的曲线,且正比于泥沙质量浓度。在0~0.15 m深度范围内的,相同质量浓度的泥沙光学衰减系数随水深的变化可以忽略不计。从350~920 nm,实验泥沙样本的单位质量浓度光学衰减系数从0.084缓慢减小至0.069 m2/g。  相似文献   
56.
以双酚A(BPA)为模板分子,以丙烯酰胺为功能单体,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为交联剂,采用悬浮聚合法,在水性体系中制备了表面带孔的分子印迹聚合微球( MIPM),制备的BPA分子印迹聚合微球( BPA - MIPM)吸附平衡时间为110 min,饱和吸附量为34.38 μmol·g-1.BPA - MIPM以苯酚为竞争分子,分离因子达到22.88;制备的MIPM具有良好的选择吸附性能和良好的再生性能.以BPA - MIPM为分子识别物,基于在pH为1的酸性介质中,β-环糊精对双酚A荧光强度的增强作用,建立测定BPA的分子印迹-流动注射分子荧光法.测得BPA在0.1~100 μg·L-1线性范围内具有很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r为0.9993,相对标准偏差(20μg·L-,n=11)为0.79%,检出限为0.08 μg·L-,用该方法测水中BPA的加标回收率为98.6% ~ 103.9%,结果较好.  相似文献   
57.
闫娜  耿德路  洪振宇  魏炳波 《科学通报》2011,56(4-5):293-298
在声悬浮和强激光加热相结合的条件下, 实现了三元Al-27%Cu-5.3%Si 合金的无容器快速凝固, 最大过冷度达到195 K (0.24 TL), 冷却速率为76 K/s. 金相分析表明, 凝固组织由(Al+θ+Si)三元共晶和(Al+ θ)二相共晶组成. 在声悬浮条件下, (Al+θ+Si)三元共晶显著细化,(Al+θ)二相共晶的组织形态丰富. 在试样表层区域, 表面振荡促进3 个共晶相的大量形核, 声流有效提高了凝固过程的冷却速率, 三元共晶的晶粒尺寸显著减小. 随着合金试样温度的升高,悬浮间距和谐振间距均不断增大, 且悬浮间距总是大于谐振间距. 在声辐射压的作用下, 试样变形为中心内凹的饼状, 变形程度随声压的提高而不断增大, 最大半径比为6.64, 对应最大悬浮声压为1.8×104 Pa.  相似文献   
58.
王敏  周忠和 《自然杂志》2011,33(2):112-116
自第一枚始祖鸟化石发现以来,鸟类的起源与演化成为了古生物研究的热点之一。有关鸟类的起源问题涉及了恐龙以及早期鸟类的形态结构、飞行以及羽毛等多方面内容。在早白垩世热河生物群以及相邻地区侏罗纪地层发现的许多保存精美的带毛恐龙,中生代的鸟类化石,为鸟类的恐龙起源提供了重要证据,并且使我们对羽毛的起源和演化有了较丰富的认识。笔者主要介绍了带毛恐龙的羽毛化石的研究现状,并结合发育生物学,讨论了关于羽毛的发育和演化问题。  相似文献   
59.
李云贵 《奇闻怪事》2011,(10):57-59
我们时常会偶然发现人体的一些奇异难解之处。这些公然违反了自然法则的谜题不仅让科学家难以解释,也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对于这些特异功能的争论也不曾停息:这仅仅是一些图片上的恶作剧,还是我们人类下一次飞跃式进化的开端?  相似文献   
60.
晨风 《科学大观园》2012,(20):76-76
在科幻大片《星球大战3:武士复仇》中有这样的场景,一种悬浮飞行器可以轻松地在密林间穿梭飞行。而在现实中的这种飞行器似乎还达不到这个水平,然而借助人体本能的控制性,一种新型悬浮飞行器将有望让人们可以不经飞行训练便可翱翔蓝天。这种飞行器看上去就像是出自科幻时代的一种可以飞行的自行车,只是两个轮子被替换成了两台反冲发动机。这一设计最早出自20世纪60年代,但当时由于这种设备的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