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47篇
  免费   211篇
  国内免费   205篇
系统科学   18篇
丛书文集   284篇
教育与普及   371篇
理论与方法论   108篇
现状及发展   36篇
研究方法   1篇
综合类   5745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119篇
  2022年   79篇
  2021年   138篇
  2020年   90篇
  2019年   106篇
  2018年   53篇
  2017年   95篇
  2016年   87篇
  2015年   139篇
  2014年   288篇
  2013年   258篇
  2012年   274篇
  2011年   327篇
  2010年   292篇
  2009年   343篇
  2008年   371篇
  2007年   362篇
  2006年   273篇
  2005年   296篇
  2004年   257篇
  2003年   269篇
  2002年   245篇
  2001年   254篇
  2000年   224篇
  1999年   176篇
  1998年   172篇
  1997年   168篇
  1996年   115篇
  1995年   98篇
  1994年   100篇
  1993年   84篇
  1992年   81篇
  1991年   90篇
  1990年   87篇
  1989年   68篇
  1988年   26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78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81.
生物修复概述及国内外研究进展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重点从微生物与植物的角度阐述了生物修复的概念与类型,分析了微生物、植物在生物修复中所起的作用及近年来来国内外在生物修复研究方面所取得的进展,评价了生物修复特别是植物修复所具有的优势,也指出了生物修复的缺点与不足.  相似文献   
82.
动胶菌HP3是从溴胺酸污染的土壤中分离到的一株高效降解溴胺酸的菌株,实验结果表明,它除了能降解溴胺酸外,还能降解1,4-二羟基蒽醌-2-磺酸钠、1-氨基蒽醌-2-磺酸钠、9,10-蒽醌、1,4,5,8-四羟基蒽醌等蒽醌系化合物,也能降解苯胺、苯本分、邻苯二酚、邻苯二甲酸等苯系化合物,但不能降解苯磺酸钠、对氨基苯磺酸钠,更不能对溴胺酸的降解产物2-氨基-3-羟基-5-溴苯磺酸钠的2,3-二羟基-5-溴苯磺酸钠做进一步降解,苯胺在所试的苯系化合物中是该菌株细胞本科系的天然底物,探讨了取代基影响蒽醌环和苯环降解的电子效应和空间效应。  相似文献   
83.
可见光诱导TiO2光催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TiO2具有稳定性好、光效率高和不产生二次污染等特点,被认为是最有应用前景的光催化剂.通过金属及非金属掺杂改性的方法可以将只能UV光激发的TiO2光催化反应红移到可见光区域进行,也可以利用表面络合或染料敏化的途径实现可见光光催化反应.本文介绍了国内外在可见光TiO2光催化研究方面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84.
海南岛万泉河口沉积环境演变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根据对柱样沉积物210Pb定年及有机碳、硫和有机碳同位素含量分析, 研究万泉河口沉积环境演变. 硫和δ13C均自19世纪初期开始持续减少, 硫从1.92%逐渐减少到0.36%, δ13C从−20.63‰减少到−23.64‰. C/S比在20世纪之前一直很稳定, 处于0.47~0.80之间, 有机碳与硫呈正相关; 在此之后, C/S比急剧增加, 至表层为3.94, 硫的含量与有机碳的增加没有相关关系. 结果表明在19世纪之前万泉河口尚为开阔的海湾, 处于正常海洋环境,未形成被沙坝围封的泻湖, 海水能够直接出入. 19世纪初期开始, 随着玉带滩沙坝向北发育, 河口逐渐被围拦成泻湖型, 进入的海水量逐渐减少; 在19与20世纪之交, 水体已开始明显淡化, 发展成为今天近乎淡水的泻湖.  相似文献   
85.
HDTMA+柱撑蒙脱石层间有机离子的排布模式及演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十六烷基三甲基铵离子(HDTMA+)柱撑蒙脱石层间域内有机离子团的排布模式及其随柱撑液浓度升高而发生演化的过程进行了X射线衍射研究. 结果表明, 不同柱撑液浓度下, HDTMA+可以在蒙脱石的层间域内形成单层平卧相、双层平卧相、倾斜单层相、假三层相和倾斜双层相等多种空间排布模式; HDTMA+的排布方式既可以以一种相态出现, 又可以数种相态并存. HDTMA+的空间排列方式随着柱撑液浓度的增大, 其演化模式为: 单层平卧→双层平卧→倾斜单层→假三层→倾斜双层. 同时, 有机离子团的堆垛密度也随着增大.  相似文献   
86.
采用升温法测定了对硝基苯胺、对苯二酚及苯甲酰胺在水中的溶解度,并根据所测数据给出了三种物质在水中溶解度的经验回归式。  相似文献   
87.
超声波处理有机废水的新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有机废水的综合分析,介绍了超声波降解有机废水的作用原理和影响因素,比较了采用超声波单独处理法和超声波与催化剂、紫外光、电化学等联用法的不同及其各方法的应用现状,指出了超声波在处理有机废水中的研究机理和领域上潜在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88.
结合有机碳、氮和粒度资料,对16 ka以来青海湖沉积物有机δ13C的波动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近16 ka以来青海湖沉积物有机δ 13C的变化经历了7个阶段,不同的古气候环境因素对不同阶段有机δ13C的影响程度不同.14.3 ka以前、4~2.1 ka期间,青海湖沉积物δ13C主要受控于大气CO2浓度的变化;14.3~10.4 ka期间,大量冰融水入湖造成的湖水硬度的减小是有机δ13C相对偏正的原因,而其间两次明显的偏负同博令(Bolling)和阿勒罗得(Allerod)暖期输入湖泊的G3植物有关;10.4~4 ka和2.1~0 ka期间,温度和降水引起的C4和C3植物生长的相对多少成为有机δ13C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另外,2.1~0 ka期间各项指标的剧烈频繁波动可能同近代人类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89.
致癌机理的双区理论发现,绝大多数环境中的致癌剂,均通过引起DNA股间互补碱对的共价交联而启动细胞的癌变.DNA碱稀释过滤法证明:致癌物中的霉菌毒素即黄曲霉素G 1 ,N-亚硝基化合物中的亚硝基二乙胺,二丁胺,吗啉和四氢吡咯、偶氮染料中的4-二甲氨基偶氮苯和含氮杂环化合物中的喹啉,均剂量相关地引起DNA股间交联.而相应类型的非致癌剂黄曲霉素B 2 、亚硝基二苯胺、4'-溴-4-二甲氨基偶氮苯和异喹啉,均不能引起此种交联.用DNA交联24h修复实验,首次提出测定DNA股间交联中、互补碱对交联比率的方法.证明:DNA非互补碱对交联被完全修复,但互补碱对间的交联则难以修复,而互补碱对交联的比率与其致癌强度相关.致突变谱数据证明:突变即点突变和移码变异都是由交联的互补碱对所指导.因此,双区理论是化学、内源物和物理致癌作用的合理机理.  相似文献   
90.
左旋多巴胺希夫碱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左旋多巴为原料,经过酯化保护羧基,然后与芳香醛、酮反应合成左旋多巴胺希夫碱,作为合成各种多巴胺的中间体,探讨了不同的试剂配比,酸碱度,反应时间及反应温度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并对几种希夫碱的结构进行IR,NMR表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