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3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0篇
系统科学   25篇
丛书文集   58篇
教育与普及   18篇
理论与方法论   25篇
综合类   214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81篇
  2014年   139篇
  2013年   118篇
  2012年   174篇
  2011年   156篇
  2010年   150篇
  2009年   127篇
  2008年   114篇
  2007年   91篇
  2006年   90篇
  2005年   72篇
  2004年   74篇
  2003年   106篇
  2002年   77篇
  2001年   83篇
  2000年   67篇
  1999年   80篇
  1998年   70篇
  1997年   47篇
  1996年   44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4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膨胀颗粒与甲叉基聚丙烯酰胺复合堵剂堵水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砂岩微观孔隙模型实验方法,对TP-920膨胀固体颗粒与甲叉基聚丙烯酰胺复合堵剂在双重孔隙介质油层中的封堵机理进行了实验观察研究。通过实验现象观察结合油田现场化学堵水效果分析得出,该类化学堵剂的封堵机理和堵水效果主要表现为:携带液的吸附水膜机理和固体颗粒膨胀后对储层微裂缝及大孔道的物理堵塞机理,由此而产生的驱替—封堵效果对双重孔隙介质油层的化学堵水具有更加理想的控水增油作用。  相似文献   
952.
孤岛油田中二中区馆陶组上段第三砂层组沉积微相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根据岩心观察结果,并综合利用测井资料数字处理成果、粒度分析、铸件薄片、电镜分析等资料,对孤岛油田中二中区馆陶组上段第三砂层组沉积微相进行了系统研究。该油田研究层段属曲流河沉积,又可将其细分为4种亚相(河道亚相、河道边缘亚相、泛滥平原亚相及废弃河道亚相)和7种微相(河道砂坝微相、河道充填微机、天然堤微相、决口扇微相、河漫滩地微机、河漫洼地微相和废弃河道微相)。根据砂层划分结果,对其中4个砂层的沉积微  相似文献   
953.
井下作业废液具有“含油量高、矿化度高、微生物含量高、机杂高、腐蚀率高,控制难、处理难”的“五高两难”的特点。本文以JS油田井下作业过程中废液控制与处理新技术为例,阐述油田井下作业过程中废液控制及资源化处理工艺技术。  相似文献   
954.
二氧化碳三元复合吞吐采油技术在杜84区块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曙光油田杜84区块兴隆台油层超稠油油藏热采开发的具体情况,成功应用二氧化碳三元复合吞吐采油技术,该工艺技术有降粘,提高油层能量,增强原油流动性和调整油层纵向吸汽剖面,提高油层纵向动用程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955.
基于钻井液性能优化设计的低对比度油层识别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常规电阻率方法识别低对比度油层比较困难的问题,从自然电位产生机理入手,分析了淡水和盐水钻井液条件下自然电位异常幅度的影响因素、含油饱和度与自然电位异常幅度之间的联系.结果表明,适当的盐水钻井液条件下油层自然电位呈小幅度正异常或小幅度负异常,与水层自然电位呈大幅度正异常有很大差异.采用合理设计钻井液性能、调整测井环境的方法,通过及时测井,得到正异常幅度自然电位,利用油层与水层的自然电位异常幅度之间的差异,实现了低对比度油层的准确、有效识别.冀东油田低对比度油层的识别评价应用实例表明,该技术是提高低对比度油层识别精度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956.
汶川地震前后,普光气田出现套管非正常变形,而常规理论无法解释这一现象。通过地震活动性和地震载荷分析得出,汶川地震是普光气田套管变形的一个重要因素,地震载荷引起静态应力变化和动态载荷,造成断层滑动、层间变形不协调和盐膏层蠕变加剧,从而套管变形。该研究还得到几点启示,不但应力大小会影响套管变形,应力的变化同样具有重要影响。在地震活动区钻井,须重视构造应力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957.
石油输出国组织在世界石油生产与销售中起着重要作用,出乎工程师们意外的这些国家中,有一些被公认为“富国”,有些却位于第三世界之末尾但是都没有一个被视作发达国家。本文对尼早亚的石油开发作一综述,指出它的发展势,经验与教训,对潜在的石油国所作的一些建议想必是适合于中国石油开发现状的。  相似文献   
958.
鄯善油田储层裂缝特征及形成时期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通过野外岩石节理裂缝的观测、钻井岩心描述测量、倾角测井裂缝识别,认为鄯善油田储层:构造裂缝发育,岩心观测到的裂缝平均线密度为0.41条/m,野外观测平均线密度为2.66条/m;以高角度缝以及垂直缝为主;裂缝方位主要为NE30°~40°,NW310°~330°;充填严重,80%以上裂缝已被方解石充填;以闭合缝为主。指出:鄯善油田构造形态是在近南北挤压作用下形成的,侏罗纪末燕山期构造运动形成三间房组近南北向的主压应力模式,形成油田内一系列近南北向正断层,以及NE-NW向共轭断裂;鄯善油田三间房组构造裂缝形成于侏罗纪末期燕山期构造运动期  相似文献   
959.
别古庄油田京11断块自1979年正式投入开发以来,经过3次层系细分和几次井网加密,截止到1996年6月,油田已开发了17年,注采井总数已达180余口,已形成了五套层系(Ⅰ、Ⅱ、Ⅲ、Ⅳ(Ⅴ)、Ⅵ)五套井网开的局面,油田的综合含水已达73.2%,油田保持高产,稳产的难度愈来愈大。  相似文献   
960.
白豹油田长3、长4+5低渗透储层定量分类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白豹油田三叠系长3、长4 5为例,研究了低渗透储层定量分类问题.在对关键井研究与合理选择分类参数的基础上,采用Q型聚类分析和贝叶斯判别相结合,进行储层定量分类评价研究,建立判别函数,依据此判别函数对非取心井的目的层进行了定量分类评价.研究了储层在纵向和平面的分布规律,确定了有利储集区.结果表明,该定量分类评价可行,且具有较高的综合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