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7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18篇
系统科学   5篇
丛书文集   27篇
教育与普及   170篇
理论与方法论   16篇
综合类   56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正>空气中是不是只含有氧气(O2)和氮气(N2)两种气体呢?1785年,英国科学家卡文迪许做了一个关于空气的实验。当他设法把空气里的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都吸收掉后,发现还有一个小气泡剩在玻璃管内。卡文迪许没有忽视这个小气泡,做完这一艰巨的实验后,他得出结论:空气中除了氧气、氮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外,还有一种不跟氧气发生反应的气体。它的含量极少,总量不超过空气的1/120。1892年,英国物理学家雷利用精密的天平测定氮气的密度时,发现从空气中分离出来的氮气为每升1.2572克,而从含氮物质中制得的氮气为每升1.2508克。经过多次测定,两者的质量仍然相差  相似文献   
32.
刘少辰  夏群科 《科学通报》2014,(14):1280-1283
已有的研究表明,华北克拉通东部的岩石圈地幔在克拉通破坏峰期(早白垩世)时是高度富水的,水化造成的岩石圈强度的显著降低为克拉通破坏提供了前提.古生代以来华北克拉通经历的大洋板块南向、北向和西向的俯冲都可能造成其水化.为了查明造成水化的主导过程,本文对太行山中南段符山早白垩世高镁闪长岩中的橄榄岩包体进行了水含量的测定.数据显示,太行山早白垩世岩石圈地幔的含水量(~40 ppm)远低于华北东部同期的岩石圈地幔(1000ppm).这些结果直观地表明,华北东部早白垩世岩石圈地幔的高水含量主要是由西向俯冲的太平洋板块造成的.从这个角度来说,华北克拉通破坏的主要动力因素可能是太平洋板块俯冲.  相似文献   
33.
渝东北地区龙马溪组页岩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系统描述渝东北地区下志留统龙马溪组海相页岩的微观孔隙结构,应用氩离子抛光聚焦离子束扫描电镜(FIB-SEM)、低温N2吸附及高压压汞实验定性和定量测试WX-1井岩心样品的孔喉形态、连通性、比表面积及孔径分布.通过对比分析不同实验测试的孔径分布,实现对页岩样品从微孔到宏孔的精细描述,并探讨了影响孔隙发育的控制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龙马溪组页岩储层主要发育有机质孔、黏土矿物层间孔、黄铁矿晶间孔、颗粒边缘溶蚀孔及微裂缝等5种孔隙类型.受到后期压实作用的影响,有机质孔隙发育具有微观非均质性.纳米孔隙类型复杂、形态多样,主要为开放透气性孔,但存在细颈状墨水瓶孔及少量一端封闭的不透气性孔等影响页岩气的渗流;孔径分布具有“双峰”特点,纳米孔主要孔径为2~10 nm、30~90 nm,即直径<100 nm的孔隙提供了大部分总孔体积,为页岩储层主要发育的孔隙类型.孔隙发育受多种因素的控制,直径≤50 nm微孔、中孔的发育与有机质有关,有机碳含量与微孔、中孔的孔体积呈正相关性;直径>50 nm宏孔的发育与黏土矿物含量有关,随着黏土矿物含量的增加,宏孔的体积、比表面积也随之增大.  相似文献   
34.
杨邵华  侯茜  张琼  刘国安  丁兰 《甘肃科技》2011,27(8):153-156
利用台盼蓝法、吖啶橙/溴乙锭双染检测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了2α-羟基熊果酸对人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细胞株HL-60的增殖、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浓度(15-30μmol.l-1)时药物抑制HL-60细胞的生长,高浓度(30,35μmol.l-1)对细胞有致死效应,且呈现剂量依赖和时间依赖性;双染分析表明,药物能够诱导细胞凋亡,随着药物浓度增加和处理时间的延长,细胞凋亡率上升,并且伴有少量细胞坏死;进一步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发现在20μmol.l-1时,2α-羟基熊果酸引起明显的G1期阻滞,随着药物浓度升高,周期阻滞作用明显加强。因此,细胞周期阻滞可能是药物抑制细胞增殖进而引起凋亡的原因。  相似文献   
35.
为了防御敌害或捕杀猎物,许多现生动物发育有专门分泌和储藏毒素的毒腺,然后再通过专门的组织和器官,例如表皮组织、螫针、螫肢、毒牙等,将毒素排出体外,使敌害或猎物中毒.我们将这类能产生毒素的动物统称为有毒动物.防御型有毒动  相似文献   
36.
大脑外科手术在任何情况下都是需要细心处理的。若再与试验性的基因疗法结合 ,复杂性就更令人震惊。然而圣地亚哥加州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正在进行这种尝试 ,以期发现治疗早老性痴呆症的新方法。塔斯吉恩斯基领导的科研小组在 4月中旬举行的一次新闻发布会上宣布 :他们已经把一簇经基因改造的组织移植到一名 60岁罹患早老性痴呆症妇女的大脑深层。这次历时 1 1小时完成的手术 ,是首次尝试用基因疗法治疗早老性痴呆症。其主要目的是支援位于前脑下部的称为类胆碱功能细胞的神经元。这些脑细胞在人们推理和处理信息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不过它…  相似文献   
37.
王元  金昌柱  魏光飚 《科学通报》2010,55(6):497-503
记述了产自安徽繁昌人字洞早更新世早期的扬子长毛鼠(新种)Diplothrix yangziensis sp. nov.. 现生长毛鼠属为单型种, 仅生活于日本的琉球群岛, 其化石也仅零星发现于其栖息地晚更新世的地层中. 新种以M1齿尖横脊较平直, 上臼齿的t3, t9发育, M3少退化, m1具下中附尖, m2, m3的唇侧下前边尖发育等特征不同于中国第四纪其他已知大型鼠类, 而应归入长毛鼠属. 同时, 新种以体型相对小, 齿冠更细窄, M1前、后齿带发育, M3少退化, m1后齿带小, m3有下后附尖和后齿带等特征比现生属型种D. legata及其他已知的长毛鼠化石更为原始, 很可能是D. legata的直接祖先类型. 中国扬子长毛鼠(新种)是该属在硫球群岛以外的首次发现, 也是迄今该属中时代最早、最原始的种类, 这为探讨长毛鼠的演化、扩散和古生态环境的变迁提供了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38.
何云 《汉中科技》2009,(6):47-48
大樱桃具有果大、肉硬、耐贮藏和成熟较晚的特性。为解决成熟期较晚和提高产量,提出了大樱桃建园、选用优良品种、树形修剪、阶段管理、病虫害防治和促进早果的栽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39.
闽西南晚古生代-早三叠世沉积特征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闽西南晚古生代-早三叠世具有典型的被动大陆边缘沉积建造特征,被动大陆边缘大陆坡向南倾斜,大田、漳平一线相当于当时陆坡下部的位置,沉积盆地中心位于大田-龙岩-永定一带,具有北、南两个方向的物质来源.闽西南晚古生代古生物有特提斯域亲缘分子,早三叠世溪口组是被动大陆边缘最后的海相沉积,其构造演化历史与古特提斯洋的演化在时间和地质特征等方面非常相似.晚古生代-早三叠世早期,闽西南海域可能是古特提斯海域的一个分支,它的构造演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东古特提斯的演化.  相似文献   
40.
孔繁 《世界博览》2012,(8):24-25
正军政府与老牌殖民国的战斗阿根廷本来希望借马岛战争转移国内矛盾,结果却让英国重建了自信。4月2日是英国和阿根廷马岛(英称福克兰群岛)战争爆发30周年纪念日,两国各自举行纪念活动悼念阵亡士兵。在阿根廷南部城市乌斯怀亚,总统克里斯蒂娜·费尔南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