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3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48篇
丛书文集   48篇
教育与普及   6篇
理论与方法论   2篇
现状及发展   3篇
综合类   73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以戊二醛为交联剂,将乙酰胆碱脂酶交联固定到硅胶载体上,研究了影响固定化酶的主要因素.通过酶活力的测定,确定了最佳戊二醛浓度、pH值、固定化时间、酶用量、固定化酶的最适作用温度、pH值、酶的稳定性及其回收率.结果表明:戊二醛浓度为0.5%,pH值为8.0,固定3.0h,酶与载体比例为30mg/g可制备良好的功能化载体.固定化乙酰胆碱脂酶最适作用温度和pH范围分别为40℃和6.0~9.0.重复使用10次固定化酶,回收率约为70%.  相似文献   
112.
固定化细菌降解苯酚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运听 《江西科学》2008,26(4):572-575
通过驯化、筛选和富集,从温州某印染厂的生化曝气池下水道的活性污泥中分离得到一株高效降解苯酚的细菌,初步确定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该菌株能以苯酚为唯一碳源。最高耐酚浓度为1000mg/L。并采用海藻酸钙对该菌进行固定化。同时研究了不同条件如培养温度、pH、转速、供氧等对固定化细胞降解苯酚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最佳温度35℃、pH5.0、转速120r/min,在有氧条件下,24h内对100mg/L苯酚降解率可达99%以上。  相似文献   
113.
采用海藻酸钠固定化培养6株海洋微藻,并将微藻藻珠引入西施舌幼贝育苗水体混养,通过测定水体中氨氮和亚硝酸氮质量浓度的变化,测量幼贝的生长量,研究微藻藻珠对西施舌育苗水体水质的调控作用以及对西施舌幼贝成活率与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西施舌幼贝混养水体中,氨氮质量浓度下降了74.7%,亚硝酸氮质量浓度下降了97.7%,与对照组相比,混养促进了幼贝的生长,提高了幼贝的成活率,生长量与对照组相比增加了84.9%.  相似文献   
114.
UBF-BAF固定化微生物系统处理中老龄垃圾渗滤液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新型复合工艺UBF-BAF固定化微生物系统处理中老龄垃圾渗滤液.实验表明,在渗滤液进水CODCr和NH4 -N浓度范围分别为6000-14500mg/L和880-1500mg/L的条件下,出水CODCr浓度低于400mm/L,NH4 -N浓度低于10mg/L;CODCr、NH4 -N和TIN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93.8%、97.3%和84.1%左右.系统最佳水力停留时间为84h.系统中高游离氨浓度没有对污染物去除效率造成影响.采用GC/MS对低分子量有机污染物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出水中有机污染物种类明显减少,大部分有机物得到了有效去除.另一方面系统中生物量大,生物种类丰富,含有短杆菌、长杆菌和球菌等.该系统在渗滤液没有经过预处理、污染物浓度变化很大的情况下,能实现高污染物去除率,证明其处理垃圾渗滤液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5.
采用微生物固定化技术将沼泽红假单胞菌、枯草芽孢杆菌、细黄链霉菌、维氏硝化杆菌和粪产碱菌固定在同一载体上,构建简单的人工微生态系统,并研究其对养殖水体的脱氮作用.结果表明,固定化微生物对养殖水体脱氮效果良好,对氨氮、硝基氮、亚硝基氮的降解率可达85.0%、79.3%、87.3%.  相似文献   
116.
采用海藻酸钠为载体固定化真菌α-淀粉酶,首次作为海参饵料添加剂考察了固定化的最适条件和固定化酶的酶学性质.结果表明:海藻酸钠质量分数2.5%,加酶量15%,CaCl2质量分数2%,固定化时间1.0 h固定化酶活力最高.固定化酶的最适温度范围在55~60℃,最适pH在5.0~5.5之间.固定化酶在添加量为0.16 mg/g(干饵料),酶解时间25~30 min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17.
能源是影响当今世界发展的一大重要因素。随着石油资源的日渐枯竭,寻找替代性能源成为当下一大研究热点。燃料乙醇作为一种良好的替代能源也越来越受重视。已有的研究表明,固定化酵母技术生产燃料乙醇具有相对于游离酵母发酵明显的优越性。本文综述了国内外酵母固定化技术在发酵生产燃料乙醇方面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固定化酵母发酵生产燃料乙醇的特点、酵母固定化方法和固定化酵母生物反应器,同时列举了该技术的进一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18.
选取壳聚糖-戊二醛共价法对黄孢原毛平革菌所产的木素过氧化物酶(LiP)和乙二醛氧化酶(GLOX)同时进行了共固定化研究,LiP和GLOX的酶活回收率分别达到了81.4%和45.2%。实验表明:采用先活化载体后共价结合酶的固定方法比活化载体-酶固定化同时进行效果好;在选择活化剂种类上,戊二醛优于乙二醛和不加活化剂;最佳加酶量为30ml/0.4g载体;最佳戊二醛浓度为0.2%;戊二醛最佳固定化时间均为10h。  相似文献   
119.
为了高效去除制革废水中的Cr(Ⅵ),实验采用粉末活性炭包埋蜡质芽孢杆菌(Bacilluscereus)制成固定化细胞颗粒,并探讨了该颗粒去除Cr(Ⅵ)的效果。结果表明,在pH值5.0、温度37℃、Cr(Ⅵ)初始浓度小于10mg/L、颗粒用量0.5g/mL左右时,Cr(Ⅵ)去除率较大;在最优条件下,固定化细胞颗粒处理Cr(Ⅵ)的效果比未加菌体的固定化颗粒和Bacillus cereus单独处理时的效果都好。研究表明,固定化Bacillus cereus细胞颗粒可以作为一种新的生物材料,处理制革废水中的Cr(Ⅵ)。  相似文献   
120.
从某焦化厂处理废水的活性污泥中筛选到一株苯酚高效降解菌(Wust-C),该菌属革兰氏阴性菌.对Wust-C降解苯酚的特性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初始苯酚浓度为1 000 mg/L的试样中,培养24 h后,Wust-C对苯酚的降解率可达98%;初始苯酚浓度为300 mg/L试样中的苯酚可在8h内完全降解.采用海藻酸钠对菌体进行固定化后,Wust-C的降酚效率进一步得到提高.培养24 h后,固定化Wust-C对初始苯酚浓度为1 200 mg/L试样中的苯酚降解率达到100%,初始苯酚浓度为300 mg/L试样中的苯酚可在4h内完全降解.Wust-C的加入对混合菌群降解苯酚起到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