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74篇
  2023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本文从“绝学无忧”的三种不同的解释入手,分析了老子的经历与思想。认为老子本人博学睿智,《老子》一书引证丰富,博大精深。老子在书中不光显示了他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同时表明了学习的目标和方法。老子的学习观是和他“无为”思想息息相关的。  相似文献   
42.
庄子在科技问题上有一种矛盾的态度 :一方面不断提出并思索科学问题 ,另一方面又贬斥科学探索的价值 ;一方面赞叹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巨大作用 ,另一方面又顾忌技术的进步会带来人为物役和生态平衡的破坏。庄子这种科技观的形成有其深厚的哲学基础 ,从其哲学的核心范畴、基本原则、认识方法论和思维方式等四个方面明显可以看出这一点  相似文献   
43.
本文通过介绍设计艺术的概念以及发展历程,提炼出中国设计艺术的文化精神——“道家无为,天人合一”,然后再从不同的设计类型来论证其文化精神的体现,从本质上进行把握,呼吁要发扬中国设计艺术的文化精神——“道家无为,天人合一”,营造美好的地球家园。创新点:在“道家无为,天人合一”文化精神指导下,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建设美好地球家园。  相似文献   
44.
《二十四诗品》中的道家天人合一思想,首先表现在《雄浑》《冲淡》《疏野》等诸品对诗人人格修养的论述中。它们要求诗人在人格修养上效法道的无为、自然、虚、静的精神,从而与道冥合为一。其次,表现在《旷达》《绮丽》《纤秾》等诸多品目所描绘的诗歌境界中。它们表现的是人在大自然中与自然山水相亲相融,从而达到无为、自然、虚、静的人生境界,与道冥合为一。  相似文献   
45.
无为”是老子思想的核心内容,它的实质是要统治者“无为而治”,重视发挥民众力量,以实现“无不为”;“辅万物之自然”,以达到“功成事遂”.老子的这种“无为”思想同“温州经济模式”有着内在精神的一致性.从老子的“无为”思想审视温州经济模式,对于深入认识和进一步推广温州经济模式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6.
将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主题理解成抒发壮志未酬的感慨 ,不符合苏轼的人生哲学和一贯的处世态度 ,也不符合苏轼被贬黄州时的思想实际和该词的真正主题。该词表现的是苏轼对历史人生的哲理思考 ,对仕途功名的淡泊和扬弃 ,对变幻莫测的人生所持的通脱旷达、淡泊无为的态度。  相似文献   
47.
老子"无为"思想的哲学理论对企业领导者道德修养具有重要的意义.现代企业领导者应借鉴老子的"圣人"、上善若水、修身等思想,以提高自己的道德境界.  相似文献   
48.
“自然无为”是道家的基本思想,《老子》与《庄子》中虽都讲“自然无为”,但却在大体一致之中表现出了差异,分析这种差异,有助于我们更精确地把握道家“自然无为”这一思想,也更能体会《老子》、《庄子》的思想特色,以及从《老子》到《庄子》的思想演变。  相似文献   
49.
道教从“道生万物”的本体论角度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构建起了“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自然生态观和以“道”、“德”为核心内容的生态道德观。包括尊重天地自然的“天父地母”生态伦理情怀,尊重生命的“贵生戒杀”生态伦理规范,“道法自然”的生态伦理原则和“自然无为”的生态行为方式。  相似文献   
50.
《淮南子》对庄子的积极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淮南子》是一部以反映道家思想为主的黄老学中,其中不但大量援引了《庄子》思想资料,而且还往往对这些思想资料进行了积极阐释,从而既为庄子学说增添了一些新的内容,又为汉初最高统治提供了一套适应当时际情况的治身、治国等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