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64篇
  免费   117篇
  国内免费   123篇
系统科学   115篇
丛书文集   177篇
教育与普及   134篇
理论与方法论   27篇
现状及发展   28篇
研究方法   1篇
综合类   3722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117篇
  2022年   74篇
  2021年   71篇
  2020年   83篇
  2019年   81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66篇
  2016年   81篇
  2015年   137篇
  2014年   223篇
  2013年   187篇
  2012年   237篇
  2011年   236篇
  2010年   234篇
  2009年   223篇
  2008年   224篇
  2007年   210篇
  2006年   165篇
  2005年   155篇
  2004年   118篇
  2003年   133篇
  2002年   134篇
  2001年   155篇
  2000年   101篇
  1999年   94篇
  1998年   76篇
  1997年   79篇
  1996年   68篇
  1995年   58篇
  1994年   64篇
  1993年   47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46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43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10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介绍了一种基于AT89C52单片机为控制核心的风摆控制系统,该系统通过调节直流风扇转速实现对摆杆摆角的实时测量、显示和控制.系统采用SCA100T-D02角度传感器来实现对摆杆转角信号的采集,根据转角值输出一定占空比的PWM脉冲波,用L298N作为驱动电路控制风扇电机转速,以达到控制摆杆转角的目的,同时在径向距离大于50cm时可用蜂鸣器报警.该系统经过测试实验,能耗低,性价比高,具有较高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2.
针对北方某换流站换流阀空冷平台,建立了包含换热器、风机、周围建筑及环境风等多种因素在内的三维传热流动数值分析模型,模拟研究了夏季主导风向下环境风对换热器入口空气温度、风机风量和换热量的影响规律,阐明了影响换流阀空冷平台换热性能的主导因素。结果表明:当环境风速由0 m·s-1增加至12 m·s-1,空冷平台入口空气平均温度先升高后降低,在风速3 m·s-1时极1、极2空冷平台风机入口平均温度最高,较环境温度分别升高了5.4℃与4.0℃;空冷平台下部负压随着风速的增加不断降低,导致风机入口风量持续减少,在风速12 m·s-1时极1、极2空冷平台风机入口平均风量较无风环境分别降低了12%与8%;空冷平台的换热量随环境风速的增加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环境风速3 m·s-1时极1、极2空冷平台的换热性能衰减最为严重,两者换热量较无风环境分别减少了39%与29%;通过对影响换热量的主导因素分析,发现热风回流带来空冷平台入口温度的上升是导致换热量减小的关键因素。研究结果可为换流阀空冷平台的...  相似文献   
123.
为使用简单的方法对居住区的风环境进行评价,采用CFD软件模拟,运用正交试验的方法选取模拟的工况.根据模拟的结果,推导出建筑尺寸、建筑间距与建筑通道间行人高度处最大风速比的函数关系式,并且进行实例验证.验证表明:该方法简单可行,对建筑师进行风环境设计具有较好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124.
由于传统深度指示器(圆盘式与牌坊式)存在示值精确度低、功能单一、可靠性差等问题,本文提出对新型深度指示器的探究。通过与光电式深度指示器的类型对比,得出旋转编码器在深度指示器中的优势所在,并将该旋转编码器应用于矿井中的深度指示器。通过软硬件设计及实验,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旋转编码器深度指示器精确度高,具有测量与监控功能,实时监控矿井提升机的位置。通过对提升机位置的精准测量来实时地监测提升容器在井筒中的位置,实现提升机在上提与下放过程中的限位与过卷保护以及对提升机加减速的控制,防止安全隐患的发生,为提升机的安全运行以及设备利用率和安全可靠性的提高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5.
为了研究电极结构的变化对除尘器中电晕放电产生的二次流与主流一次流耦合后形成的流场以及电场分布的影响,设计了线-传统板与2种不同结构的线-开孔板极配方式.在建立电晕放电和流场的多物理场耦合数值模型的基础上,利用COMSOL软件模拟研究了3种不同极配方式下的电除尘器通道内的电场与流场特征.模拟结果表明:电极结构对除尘器内部近板电场及流场分布影响较大.新型开孔板的近板电场强度高于传统板,随着入口流速的增大,离子风对除尘器通道内流场的扰动逐渐减小.结果同时表明孔结构能有效降低近收尘极板流速,在入口流速为0.5 m/s时,新型开孔板近板风速相比传统板分别降低了14.58%和15.62%,入口流速为1.0 m/s时,近板流速分别降低了19.94%和20.20%.这一结果表明新型开孔结构能有效减小收尘极板附近流速,减少二次扬尘,提高除尘效率.  相似文献   
126.
在二值旋转形态算子研究的基础上,研究了基于旋转变换的灰值形态算子的相关理论及方法,通过引入本影集合上的点积运算和灰值旋转变换等方法,将本影变换与表面算子应用于构建灰值旋转形态算子,提出并建立了基于空间旋转变换的灰值腐蚀、膨胀及开、闭算子,论证了一系列重要的性质,这些结论充实了基于旋转变换的形态学理论.  相似文献   
127.
旋转调制技术可以有效降低惯导系统的导航误差,但目前常规旋转惯导系统的机械结构无法更进一步提升误差调制效果。基于惯性测量单元(inertial measurement unit, IMU)体对角线安装结构,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双轴旋转方案。方案选取IMU 3个正交惯性器件的体对角线为水平旋转轴,与该轴正交的旋转轴为垂向旋转轴。通过改变水平和垂向旋转轴的旋转速度、方向和次序实现双轴旋转。由于旋转轴与惯性器件均不同向,在旋转的任意时刻,3个方向的惯性器件误差均得到了调制。首先,建立了基于体对角线旋转方案的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推导了坐标变换关系与误差方程,得到了误差传播特性,验证了改进方案的优势。最后,进行了系统综合误差的仿真校验。在相同误差条件下,系统位置误差由传统方案的0.418 9海里/120小时减小到0.120 7海里/120小时,验证了改进方案抑制误差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8.
为研究复杂工况下中介轴承的动力学特性,针对外圈支承于低压转子轴颈,内圈支承于高压转子轴颈支承形式的中介轴承的工作特点,应用LS-DYNA建立了中介圆柱滚子轴承动力学模型,开展动力学仿真。该模型以显式算法为基础,在充分考虑中介轴承转速、旋转方向、负载、接触及摩擦的条件下,基于动力学仿真模型,分析了中介轴承应力水平随内外圈旋转方向、内外圈转速及径向外载荷变化的规律。分析结果表明:在内外圈反向旋转以及外圈转速增加的情况下中介轴承的振动更为平稳,而在径向外载荷增大的情况下,中介轴承的振动更加剧烈。仿真结果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为中介轴承故障诊断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29.
第二次握手     
有边长相等的一个正方形和一个正五边形,两图相接,正好形成两手相握的图形。现在将正方形按顺时针旋转,正五边形按逆时针旋转,旋转时两边要保持相接。请问:它们旋转多少次才会出现第二次握手?  相似文献   
130.
史杰明 《科技资讯》2014,12(19):102-102
风机是风电厂的主要设备,风机安装的好坏直接影响电厂的运行情况及整体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