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丛书文集   21篇
教育与普及   12篇
理论与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108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63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98篇
  2011年   87篇
  2010年   78篇
  2009年   97篇
  2008年   98篇
  2007年   91篇
  2006年   65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由于方言演变的速度和进程不尽相同,微母字声母在现代汉语方言中呈现出不同的演变层次。江汉平原有不少方言的微母字至今仍保留中古重唇音[m],在西南官话乃至整个官话中,这是非常特殊的现象。江汉平原诸方言的归属值得商榷,它们属于北方话和南方话之间的过渡带方言。  相似文献   
92.
庆阳方言声调调查及其与普通话声调辨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是在方言调查的基础上写成的一篇有关庆阳方言声调的基本情况及其特点以及与普通话声调对应关系的论文,目的是通过方言与普通话的声调的对照,使方言区的人了解方言声调与普通话声调的差异,从而提高普通话水平。  相似文献   
93.
屯堡方言与周边方言声调的共时比较和历时追溯表明:屯堡方言与周边方言声调的区别特征主要体现在调值及入声的归并上.屯堡方言阴平调值是中平调33,是明代汉移民语音的底层;周边方言的高平调55,是清代汉移民语音叠置覆盖的结果;其余方言的次高平调44,则大多是中平调受到高平调影响而出现的一种过渡状态.入声归并上,屯堡方言全浊入声归阳平是填补舒声空位的结果,这与周边方言显示出很强的一致性;而其次浊声母和清声母入声字归阴平,这属于明代汉移民语音中的底层成分;周边方言乃至西南官话中这些字归阳平,则是清代汉移民语言对该方言进行重叠覆盖的结果.  相似文献   
94.
云南壮剧的产生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文山地区丰富的民间艺术资源是云南壮剧形成的基础;处于云南通往内地交通要道上的文山地区,明清至民国时期商贾云集,商业文化繁盛,为云南壮剧的形成创造了条件。云南壮剧包含富宁土戏、广南沙戏、文山乐西土戏三个分支,各分支都拥有各具自身特色的腔调、剧目、音乐和表演程序。从形成至今,云南壮剧的发展几起几落,既有兴旺发达的辉煌,也有遭受摧残的辛酸。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来的十多年中,由于年青人外出打工、老艺人大多去世、资金紧缺等原因,云南壮剧的继承和发展面临极大的困难,没能在云南民族文化大省建设和文山州旅游开发中起到应有作用,各相关领导和部门对此应该给予切实关注。  相似文献   
95.
云南壮剧与壮族民间宗教有着密切的关系。一些壮剧剧目主要由壮族民间的宗教祭祀活动衍化而来。壮族巫师“魔公”在壮剧演出中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戏班演出要由魔公择算吉日,念咒迎神,驱鬼除邪,有“魔公不开腔,戏班不开箱”之说,许多壮剧戏班甚至由魔公掌班。演壮剧是壮族农村宗教祭祀活动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具有娱神娱人的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96.
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归纳浙北杭嘉湖方言中小称音的类型,探讨其地理分布和特点.认为杭州方言的儿缀小称带有明显的官话色彩,余杭方言的儿缀小称是吴语小称音中的典型类型,嘉善方言的小称变调是一种比较典型的小称泛化现象,临安玲珑方言的小称调是一种与声调系统有关的小称泛化现象.  相似文献   
97.
<方言>是我国第一部汉语方言学著作,在中国古代语言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然流传时久,是书亦多错讹脱漏之处.清代学者戴震等人曾对其进行校订注释,但因所据版本及参考文献的局限,误漏时有;今人周祖谟曾于20世纪50年代,完成<方言校笺>一书,颇为学界推誉.然周书出版至今已近60年,随着对<方言>研究的深人,亟需有新的校注本出现.今华学诚<扬雄方言校释汇证>一书,广搜旧本,集前人校释心得和今人研究成果於一身,汇证诸家,梳理分析,实为<方言>校释的集大成之作.  相似文献   
98.
作为四川方言的一支和西南官话的代表,四川方言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与北方方言区的代表北京话存在许多相似的地方。但李伯清却说,"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四川人说普通话",四川方言之所以单列出来成为方言的一种,自然存在着其自身的特点。本文将从词汇角度出发,以李伯清"假打"评书为语言材料,研究独特的四川方言词汇系统,特别是老成都话中的特色词汇,并与普通话词汇进行对比,以达到推广普通话,展现四川方言独特魅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99.
浙川方言中存在一些特殊副词,如“恁”“可”“都”“精”等。这些副词的功用各不相同,通过在具体语境中的对比.总结出它们之间一些细微的不同之处,从而发掘在日常交际中具体运用这些词汇时所包含的个人情感。  相似文献   
100.
在枣滕地区推广普通话 ,最重要的是分清平翘舌声母。枣庄人不是不会发普通话的平翘舌声母 ,而是不知道哪些该读平舌音 ,哪些字该读翘舌音。从枣滕方言声母特点、汉语语音发展史和形声字声旁辨析的角度 ,提供了几种判断平翘舌声母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