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丛书文集   21篇
教育与普及   12篇
理论与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108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63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98篇
  2011年   87篇
  2010年   78篇
  2009年   97篇
  2008年   98篇
  2007年   91篇
  2006年   65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文章把武鸣县城官话与普通话词汇进行比较,得出武鸣县城官话词汇和普通话词汇之间存在的音节、构词、意义、功能、来源等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2.
妊娠剧吐与心理因素的关系和色彩应用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志慧 《科技信息》2010,(21):I0398-I0398,I0400
采用临床症状自评量表(SCL-90)、艾森克人格量袁(EPQ)对主诉有明显早孕反应的孕妇50例对及无明显早孕反应的患者100例孕妇进行评定。妊娠剧吐的产生与心理因素有关,通过适当的心理干预及色彩学应用治疗可以缓解病情。  相似文献   
103.
本文分析了部分四川方言词语的民俗语源 ,并认为探究方言词语的语源 ,绝不应只拘泥于语言的内容研究 ,还应该结合其产生的一些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104.
本文立足于语言能力养成理论及口语训练的特点,从三个方面分层次论述了普通话自我训练的途径:突破开口关,树立自信心,粗调语调;突破正音关,把握对应规律,消除典型方音;突破调整关,把握语流节奏及其变化,提高普通话的语流效果。  相似文献   
105.
壮剧是壮族代表性的民间戏曲,其中的北路壮剧真实地反映了壮族人民生产生活以及思想感情的各个方面,因而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社会价值,壮剧堪称是了解壮族人民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一面"镜子";同时,北路壮剧使用壮语演唱,其唱词具有音韵美、节奏美、修辞美、意境美等审美特征。壮剧唱词英译应遵循"力求传神达意,确保合乎习惯"的原则,并采取准、整、创的英译策略。  相似文献   
106.
杜国辉 《科技信息》2009,(34):368-368
本文通过实验语音学的方法,对鹤壁方言的单字调做了共时的实证性研究,实验结果发现鹤壁方言没有曲折调,而且入声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在逐渐的消失只有仅存的几个字仍然保存有入声调。  相似文献   
107.
方言和民族共同语言是语言在社会发展中出现的两个发展过程。两者均是语言的变体 ,在人们的交际中 ,它们是传递信息、承载文化的不可缺少的手段。在其存在和发展问题上 ,方言和民族共同语言的关系是辨证的 ,而不是对立的。更不是所谓的方言“干扰”和“污染”民族共同语言。它们既可并存 ,也可兼容 ,是“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方言是民族文化多样化的象征 ,是优秀文化的载体 ,它不断地丰富民族共同语 ;而民族共同语则促进方言不断地规范化 ,使它充分发挥其社会功能。方言的规范化程度越高 ,其民族或社会的统一性就越高。正确处理好两者的关系 ,不仅有利于民族文化繁荣 ,而且有利于民族团结和统一  相似文献   
108.
本文论述了在科普实验剧中应用各种互动方式的可以起到三个方面作用,通过实例探讨了在科普实验剧中应用互动的几种方式,展望了未来科普实验剧中所能应用的更多互动形式。  相似文献   
109.
语言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形成而产生并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而发展.从日本地方方言的衰减,外来语盛行的"功"与"过",流行语的时代色彩及现代敬语的变异四个方面,对现代日语与日本社会的变迁之关联进行了分析与探讨,以期揭示日本语言与日本现代社会的"共变关系".  相似文献   
110.
顺昌方言口语中保留着大量古语词,既有古方言词,也有古代通用词。追溯这些古语词的来源并对其解释和说明,不仅可以展示顺昌词汇的特点,还可以为方言研究提供一些语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