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系统科学   6篇
丛书文集   21篇
教育与普及   26篇
理论与方法论   20篇
综合类   63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8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视野     
《大自然探索》2007,(4):4-7
月球其实很像行星,动物世界的单怀生殖,石油开彩导致“泥火山”灾难,会喷“辣椒水”的肿腿蜂,捉到活体巨型乌贼,“钱德拉”破解超新星之谜,长吸盘的蝙蝠,[编按]  相似文献   
52.
53.
中国现代文学史教材已出版多种,但多有不尽人意之憾,对诸如思潮,流派等文学现象的评价,对文学发生的背景因素的勘定,都需做出科学的,实事求是的思考。  相似文献   
54.
凌叔华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负有盛名的女作家,由于文学创作上的成就,其“日本通”的一面几为遮蔽。中国现代史上精通日本的人,如周作人、戴季陶、郭沫若、郁达夫等,几乎都是男性。在这种背景下,凌叔华不能不显得很“另类”,然而,作为一名女性知识精英,她笔下的日本景观却有一种男性日本通们无法企及的神韵。  相似文献   
55.
陶渊明 ,东晋末年的大诗人 ,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对陶渊明思想特征的探讨一向众说纷纭。笔者认为忧患是构成陶渊明复杂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忧患感是一个心理学的概念 ,是人类一种极其普遍而深广的心理情绪。它是人类在外来祸患、困厄之中 ,由于心灵 (愿望和意志 )同现实 (自然的与社会的 )矛盾对抗所产生的一种危机感和失落感。这种忧患感来自个体心灵同现实在矛盾对抗中的失败。正是这种忧患感极大影响着陶渊明的生活和诗歌创作。本文从探讨陶渊明忧患感的思想出发 ,试图对其饮酒、归隐躬耕的意图以及独特的诗歌艺术形成作些新…  相似文献   
56.
在现代文学史上,徐志摩以诗而闻名,其实,他的散文成就不在诗之下.他的散文数量大、发端早,意象独特,舒卷自如,自成一体;情感浓郁,意境幽远,节奏明快,行文洒脱,开一代风气.  相似文献   
57.
胡适的《白话文学史》显然是一部为“造今日之文学”而“造”出来的“史”。与其说胡适在写史,倒不如说他在表明一种新态度。这种新态度可以叫作“评判的态度”。他评判的正确与否在今天已经昭然,但《白话文学史》的根本意义不在于评判的正误,而在于评判本身所显示出来的文学观念的革新。这点在今天来讲仍然有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58.
眼睛大小与视野范围之间没有必然联系。虽然明眸善睐的大眼睛被人们奉为美丽的象征,但这种大眼睛不一定会为他们的主人带来更宽阔的视野。相机镜头口径和视角的关系也是如此。在体育赛场周围总是围满了扛着“长枪短炮”的体育记者,他们使用的相机镜头的直径大多在70毫米以上,  相似文献   
59.
视野受限时行人疏散模型分析与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视野受限时的行人疏散理论模型,估算了有、无出口指示标志时疏散时间的关系。利用计算机仿真从疏散时间和出口利用率两个方面研究影响疏散的因素,得到:出口指示标志有助于行人快速有效地疏散;疏散时间随视野距离、出口指示标志的可视范围的增加均逐渐减少,对应的出口利用率则呈相反的变化趋势;疏散时间和出口利用率均随出口宽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研究还发现,必须同时考虑疏散时间和出口利用率两个因素才可得出疏散的最佳条件,即在满足较短的疏散时间基础上,应具有较高的出口利用率。  相似文献   
60.
学术界关于郁达夫的研究很多,但迄今以来少有从文学史视域对其进行探讨和研究的.而事实上,文学史中的郁达夫不仅折射出郁达夫研究的基本走向,而且也呈现了整个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发展历程,是很有意义和价值的.为此从20世纪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出发,先纵向地将其分为发轫期、形成期、停滞期、转折期及沉稳期五个阶段进行史的扫描,以勾勒郁达夫在文学史上地位的变更,从侧面梳理中国现代文学史的跌宕起伏及与郁达夫研究之间的互动关系;在此基础上,再进而就影响郁达夫研究的有关关键问题发表自己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