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4篇
丛书文集   5篇
教育与普及   7篇
综合类   11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 毫秒
81.
Zn^2+对金鱼摄食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研究四种不同浓度溶液Zn ̄2+对金鱼摄食行为、学习和记忆能力的影响,观测了zn ̄2+抑制鱼摄食行为的现象,实验结果表明:1)Zn ̄2+中毒鱼首次撞击食球的时间及其变化规律不如正常鱼明显,中毒鱼学习和记忆撞球摄食的能力低于正常;2)中毒鱼的摄食频率低于正常鱼,Zn ̄2+浓度越高摄食频率下降越明显;3)中毒鱼摄食峰的出现.在时间上迟于正常,Zn ̄2+浓度越高摄食峰越往后位移;4)1mg/L,Zn ̄2+对鱼类摄食行为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82.
83.
真刺唇角水蚤食性转变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真刺唇角水蚤(Labidooera enchaeta Giesbrecht)的食性是以肉食性为主的杂食性。它对不同浮游植物种类的摄食率不同。在动物和植物混合食物(Artemia 无节幼虫和 Proroentrum micans)中,真刺唇角水蚤存在食性转变,这对它在自然海区中的生存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  相似文献   
84.
本试验利用苯二氯簟化合物—F_(89)来提高鹅的摄食量,以加速动物的生长。经翅静脉血管瘘管注入 F_(89)(0.2mg/kg·B·W/d)、十二指肠瘘灌注 F_(89)(0.2mg/kg·B·W/d)和日粮中添加2ppmF_(89),分别提高成年母鹅每天平均摄食量8.1%(p<0.05)、29.1%(p<0.01)和23.9(p<0.01)。日粮中添加2ppmF_(89),连续饲喂55~85日龄的生长期鹅,日摄食量较对照组增加12.7%,增重提高21.7%(p<0.05),耗料比下降7.41%。血液代谢物分析表明:饲喂 F_(89)后,仔鹅血清中葡萄糖浓度下降,胰岛素水平上升。  相似文献   
85.
为考查食性和摄食对鱼类运动和行为的影响及两者交互作用,以肉食性鱼类乌鳢(Channa argus)幼鱼和草食性鱼类鳊(Parabramis pekinensis)幼鱼为研究对象,在(25±1)℃的条件下分别测定了实验鱼的自发运动、快速启动能力和隐匿行为的相关指标。结果显示,乌鳢和鳊自发运动速度分别为(9.64±0.67)和(8.40±0.26)cm·s-1,用于运动的时间分别为(15.15±3.69)%和(13.39±3.50)%,均无显著差异;快速启动的最大线速度分别为(1.64±0.18)和(1.99±0.17)mm·ms-1,最大加速度分别为(0.21±0.03)和(0.31±0.03)mm·ms-2,鳊显著高于乌鳢(p<0.05);进入隐匿场所时间比分别为(2.81±0.91)%和(0.15±0.12)%,乌鳢显著高于鳊(p<0.05);摄食对乌鳢和鳊的自发运动水平和快速启动能力均无显著影响,仅导致乌鳢进入隐匿场所时间比显著下降(p<0.05)。研究结果提示,乌鳢和鳊幼鱼均具有较低的自发运动水平、较高的快速启动能力和较低隐匿行为,这一方面与乌鳢幼鱼的捕食方式和生活环境相适应,另一方面也与鳊幼鱼的觅食和避敌方式有关。
  相似文献   
86.
种群密度对鱼类影响的研究概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密度是水生种群生态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就密度对鱼类的摄食、生长、行为及物质能量代谢等方面的影响进行了概述,并就种群密度对鱼类的影响机理从神经内分泌学、血液学、免疫学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7.
在不同条件下,大鹏湾浮游动物优势种腹刺纺锤水蚤对链状亚历山大藻的摄食实验表明,摄食率随饵料浓度的增加而增大,而当达到最大值后,饵料浓度继续增加,摄食率反而下降,温度为15℃、20℃、25℃时,最大摄食率亦随温度增高而增大,且温度高时在低饵料浓度情况下即可达到最大摄食率,链状亚历山大藻虽能发先,但影响腹刺纺锤水蚤摄食的主要是光照的长短,在由链状亚历山大藻和亚心形扁藻组成的混合饵料中,腹刺纺锤水蚤偏食后者,它对二者的理论摄食模型为:y=12707.68-29073x+0.00018055x ̄2(r=0.9989)(y为对链状亚历山大藻的摄食率,x为亚心形扁藻浓度)。  相似文献   
88.
在(30±0.5)℃下,对初体重(17.61±0.46)g的中华鳖(Pelodiscus sinensis)进行了8周周期性禁食后饱食投喂养殖实验,对照组(C组)连续饱食投喂,处理组T1,T2,T3分别周期性禁食1,2,3 d,再投喂6,5,4 d.实验结束时,T1组最终体重和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而极显著高于T2和T3组(p0.01);摄食率和特定生长率随每周禁食时间延长而降低,差异不显著(p0.05);饵料系数随每周禁食时间延长而升高,各处理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实验结果表明,T1组中华鳖出现完全补偿生长效应是由于摄食率的提高,其禁食-饱食处理天数的适宜比例可能在1∶6以上,禁食-饱食循环次数的适宜周期为5周.  相似文献   
89.
为研究不同pH处理时间对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 Selenka生长、摄食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本实验以平均体重为(20.32±0.15)g的刺参为研究对象,以自然海水(pH=8.1±0.3)为对照组,设计pH=7.3,8.9两个梯度,在这两种pH条件下每日分别处理1,3,6,9,12h,随后换水并恢复正常pH,养殖实验周期为30d。研究结果表明,当养殖水pH为7.3时,刺参的特定生长率(SGR)、食物转化率(FCR)和摄食率(FR)随着处理时间的增加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当处理时间为6h时,各项指标达到峰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当养殖水pH为8.9时,刺参的SGR、FCR和FR随着处理时间的增加而逐渐下降,但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在养殖水pH为7.3时,刺参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随着pH处理时间的增加而先上升后下降,其高活性拐点出现每日6h处理组;而在养殖水pH为8.9时,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随着pH处理时间的增加而下降。实验结果表明,短时间的pH波动在一定程度上可促进刺参的生长和消化能力,但pH波动持续时间较长时则会抑制刺参的生长和消化。  相似文献   
90.
由Seuss 博士创立的竞争性的生物生存模式在5亿4千万年前曾在这潮湿的世界里处处可见.很久以来生态学家就很想知道这些蠕虫、海藻、海绵、三叶虫、蜗牛以及大型动物是如何构成食物链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