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4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20篇
丛书文集   33篇
教育与普及   20篇
理论与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76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6 毫秒
91.
丙烯酸酯在炭黑表面接枝聚合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炭黑表面大量存在的芳香族稠环化学物为基础,以缩合反应引进羟甲基,并利用羟甲基和铈离子之间的氧化还原引发反应探讨丙烯酸酯单体在炭黑表面的接枝聚合反应,同时考察了接枝炭黑粒子在水介质中的分散效果  相似文献   
92.
讨论了用过硫酸铵作引发剂,糊化温度与时间以及预氧化温度与时间对淀粉接枝聚丙烯酸高吸水性树脂吸水能力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前处理工艺条件为:糊化温度85 ℃,糊化时间20 min,预氧化时间10 min,预氧化温度70 ℃。  相似文献   
93.
丙烯酸丁酯与聚羟基烷酸的复相接枝反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复相接枝的方法,使丙烯酸丁酯分散于水中形成乳液相并与同时处于乳液相的聚羟基烷酸颗粒接枝联合;研究了引发剂的用量、丙烯酸丁酯浓度、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等对接枝反应的影响,并对接枝反应的机理进行探讨,结果表明采用亚硫酸氢钠和过硫酸钾为引发剂,十二烷在苯磺酸钠为乳化剂,丙烯酸丁酯与聚羟基烷酸的接枝率可达15%。  相似文献   
94.
对紫外光接枝表面改性的聚四氟乙烯(PTFE)薄膜进行了X-射线光电子能谱的研究.结果表明,PTFE表面在预光照阶段发生C-F键的断裂,产生活性中心;在接枝反应阶段,PTFE表面的C-F键继续受紫外光照射而发生断裂,氟原子脱落,从而接枝上丙烯酸单体.  相似文献   
95.
以过氧化二苯甲酰(BPO)为引发剂,水为分散相,用即可作溶剂又可作共聚单体的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与SBS在开放体系下进行悬浮接枝共聚反应.并用红外光谱对接技物进行了表征,同时通、过正交实验探讨了最佳合成工-g:MMA/SBS为11.6:1(质量比),BPO用量为SBS的0.5%,在温度为75℃条件下反应4.0h,可得到接枝率为86.3%的SBS-g-MMA接枝共聚物.  相似文献   
96.
研究了苯丙多元接枝水性环氧共聚物的制法.讨论了以环氧树脂为母体,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甲酯及苯乙烯为接枝单体的自由基接枝聚合.结果表明:当接枝温度为90~95℃,甲基丙烯酸含量为22%(占总单体质量分数),中和度为110%时,所得环氧树脂一苯丙单体接枝共聚物水分散稳定性最好.红外光谱分析证实接枝产物的存在;用透射电镜观察了接枝共聚物的水分散体的粒子形态及大小。  相似文献   
97.
研究甲基丙烯酸辛酯(OMA)接枝聚丙烯(PP)的固相反应工艺.探讨在氮气保护下,研究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引发剂浓度、单体用量等对固相接枝率的影响.结果表明,PP—g-OMA具有较高的接枝率.通过实验可确定,当BPO质量分数0.002,反应时间4h,反应温度80℃。单体甲基丙烯酸辛酯用量为1.0mL,其接枝率为7.46%配方为最佳配方.最后,通过红外光谱仪、差示扫描量热仪,对接枝物结构进行表征.  相似文献   
98.
99.
 为研究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MAPE)、异丙基三(硬脂酰基)钛酸酯(YB-510)、γ-(2,3-环氧丙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60)3种偶联剂对稀土荧光竹塑复合材料发光性能、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的影响,利用荧光分光光度计、电子万能试验机、摆锤冲击仪和热重分析仪对复合材料的荧光性能、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进行了表征,并利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对稀土荧光竹塑复合材料的拉伸断面的微观形貌进行观察。结果表明,3种偶联剂都能改善稀土荧光竹塑复合材料的分散性、流动性、发光性能、弯曲强度、弯曲模量、拉伸强度和冲击强度;场发射扫描电镜显示,铝酸锶荧光粉在有偶联剂添加的稀土荧光竹塑复合材料的基体中分散均匀、团聚减少、界面黏合作用改善;相比于钛酸酯(YB-510)和KH-560,MAPE对稀土荧光竹塑复合材料的发光性能、力学性能和分散性提高更明显;热失重(TG)曲线和一阶微分(DTG)曲线分析表明,KH-560提高稀土荧光竹塑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钛酸酯(YB-510)对稀土荧光竹塑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产生不良影响,MAPE对稀土荧光竹塑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0.
 采用紫外光照接枝N, 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单体的改性方法,对聚偏氟乙烯(PVDF)平板超滤膜进行抗污染改性,研究不同紫外接枝改性条件对膜性能的影响。通过扫描电镜、全反射红外光谱对改性前后膜的表面微观形貌和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膜的表面变得更加光滑,引入的亲水性基团,提高了亲水性。在单体浓度为0.7 mol/L,光照时间为3 min 的条件下,改性效果最好;膜的抗污染性能最佳,同时改性对膜的通量影响较小。该改性方法的主要优点是通过水相接枝液就可对PVDF 表面进行改性,大大降低改性实验的要求和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