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8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22篇
丛书文集   44篇
教育与普及   38篇
理论与方法论   7篇
现状及发展   5篇
综合类   112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67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80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86篇
  2007年   74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68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1.
骑进拉萨     
一直都在梦想骑自行车去西藏,现在终于下定决心上路了。首要的任务是选道。入藏的公路现有5条:川藏公路、滇藏公路、青藏公路、新藏公路和中尼(泊尔)公路。我生活在四川成都,而川藏公路是历史上的第一条进藏公路,所以我选择了川藏公路。  相似文献   
112.
野生薄荷挥发油化学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挥发油提取器按常规回流法提取了生长在山东省德州市的野生薄荷中的挥发油组分,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的方法对其进行了分析,共鉴定出47种化学成分。  相似文献   
113.
藏医药:一颗镶嵌在中国传统医学王冠上的明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颖 《科技潮》2005,(8):9-11
藏医药学研究具有藏族历史的、交化的和意识形志的特征。传统藏医药学首先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它体现了千百年来藏族人民对自然、健康和生命的求索,对人与自然内在关系的探寻,以及战胜病魔的种种成功经验。由于藏医药学研究人与生物之间的相互联系,而这种相互联系包括人——植物、人——动物间的特定关系,涉及到文化的、地理的、生态的和各种生物的多重影响,所以具有多样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4.
采用15只健康成年雄性京狮杂交犬,将藏成药整姜麦吉丸分大,中,小剂量组,研究了该药对麻醉犬心电,血压和呼吸的影响,结果给药后的心电,血压,呼吸的平均数与给药前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15.
印顺与欧阳竟无在《大乘起信论》的分歧,反映出二人的如来藏思想的差异。欧阳竟无站在玄奘一系唯识学立场用体用简别的方法解读和批判《大乘起信论》,印顺从融通真常系和唯识系的角度回应欧阳竞无的观点,并重新解释《大乘起信论》如来藏的含义。他们的分歧集中在熏习的含义以及真如与如来藏的关系上。  相似文献   
116.
为综合利用巨尾桉果实,考察巨尾桉果实的挥发油和脂肪酸化学成分。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分别提取巨尾桉新鲜果实和干果实挥发油,利用溶剂法分别提取巨尾桉鲜果实和干果实的脂肪酸,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分析挥发油和脂肪酸成分。研究结果表明:新鲜果实挥发油得率为2.28‰(以鲜重计),主要成分有乙酸松油酯24.97%、α-松油醇24.95%、异龙脑12.89%、葑醇4.57%、桉叶醇3.85%和蓝桉醇2.97%等;干果挥发油得率为5.96%。主要成分有桉叶油醇43.05%、(1R)-(+)-α蒎烯21.12%、乙酸松油酯12.71%、α-松油醇6.12%和莰烯3.38%。鲜果中油脂得率为1.75%,脂肪酸组成为反-9-十八碳烯酸29.01%、棕榈酸23.0%、花生酸8.78%、硬脂酸6.56%和肉豆蔻酸5.17%。干果中油脂得率为5.0%,脂肪酸组成为反-9-十八碳烯酸39.36%、棕榈酸19.01%、硬脂酸8.62%、花生酸6.51%。挥发油中的α-松油醇和乙酸松油酯是高价值香料成分,脂肪酸是生物柴油的重要原料。  相似文献   
117.
为了探索当归挥发油的最佳提取工艺及其抗氧化活性,以道地当归药材为试材,采取单因素及响应面分析法,将当归粉碎粒径、加水倍数、提取时间作为考察因素,以挥发油提取率为考察指标,优选挥发油提取工艺条件,并在此工艺条件下提取当归挥发油,利用DPPH自由基清除率测定挥发油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最佳工艺参数为粉碎粒径24目、加水倍数6倍、提取时间7 h,此工艺条件当归挥发油提取率高;抗氧化性试验表明当归挥发油质量浓度为1.2 mg/mL时,DPPH自由基清除率最高为51.9%。该试验应用单因素及响应曲面模型优化的工艺稳定,挥发油提取率高,此条件下生产的挥发油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性,为当归挥发油提取工艺参数的明确及优化提供了科学、合理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8.
119.
新建 《河南科技》2005,(6):28-28
1.品种选择:要选择肉质(皮)厚、色深绿,皮坚光亮的晚熟品种,如茄门、二猪嘴、麻辣三道筋等,固不耐藏品种贮期仅为30天左右,而耐藏品种可达50—60天。  相似文献   
120.
试论轮南地区原油类型多样性的主控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轮南地区油气藏的分布十分复杂,各种不同物性的原油如重质油、正常油、蜡质油、轻质油和凝析油均有分布,并呈现“西重东轻”、“西油东气”和“上下重,中间轻”的分布格局.运用原油正构烷烃半对数分布、生物标志化合物比值和稳定碳同位素组成等精细的有机地球化学分析表明,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平面分布上与大的“东西分异”背景相吻合,且具有通常成熟度连续的单期烃类充注、成藏难以解释的“两族、不连续分布”特征.轮南地区油气藏存在东部和西部两个油族,西部地区油族成熟度略低且有生物降解痕迹,主要以重油形式分布;东部地区油族成熟度略高,主要以轻质油、凝析油形式存在,中间地段发生的混合作用形成了中一高蜡油.混合成藏作用模式,可能有助于解释轮南地区油气藏(包括蜡质油)的分布规律,并能对原油物性、含氮化合物、生物标志化合物、稳定碳同位素组成等各项地球化学数据作出相对较为一致的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