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系统科学   5篇
丛书文集   25篇
教育与普及   16篇
理论与方法论   127篇
综合类   131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88篇
  2011年   104篇
  2010年   131篇
  2009年   130篇
  2008年   202篇
  2007年   170篇
  2006年   88篇
  2005年   69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57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51.
周秀朵 《科技信息》2009,(33):T0263-T0263,T0256
情最即语境,是指运用语言进行交流的环境。任何有意义的言语交际活动都是在特定的情景中进行的。没有情景就失去了语言的意义,语言交际离不开情景。 情境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地引用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作用于学生,培养学生的情感、认知、思维、和智力的教学模式与方法。有意创设的课堂情境,能激发学生高度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学习愿望,能使学生的感情和理智并用,有意识活动和无意识活动同时进行。  相似文献   
52.
李占平 《科技信息》2009,(4):122-122
语言与文化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语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既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化渗透于语言的各个要素之中,尤其是词汇这一基本要素。英汉两种语言都分别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语言之一,两个民族在各自漫长的历史文明进程中,形成了极有民族文化代表性的颜色词。颜色词作为词汇的一个类别,  相似文献   
53.
本文从《涅槃经》的一个故事讲起,引出什么是语境,语境对英语阅读和听力的帮助以及生活中如何利用语境,参悟语境。  相似文献   
54.
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文坛,蒋光慈小说引发了现代文学史最早、最大的翻版、盗版现象,畅销一时。蒋光慈小说有着多重流行元素,特殊时代造就了其小说先锋内容,革命加时尚的恋爱、激情的宣泄与通俗的书写迎合了作为当时文学主要接受者小资产阶级青年的阅读趣味,同时,上海这座现代大都市也为蒋光慈小说的流行提供了广阔的文化市场。  相似文献   
55.
柯文娟 《科技信息》2011,(13):574-575
英语作为全球的官方语言对当今快速发展的世界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英语的学习在中国的广度和热度也是水涨船高,但是其中存在的问题也是不少的。本文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以关联理论为依据和支撑,对国内高校学生的英语学习方法所存在的问题做浅显的探讨。  相似文献   
56.
预制语块是固定或者半固定的词组、短语、搭配、句型、套语、成语、习语等。在翻译当中如果能够正确输出这些语块,则译文不仅可以更加地道,而且将输入的语言内化,并且使翻译速度、效率和准确度、语言密度都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57.
互联网出版是基于高校学报整体战略转型的理性思考。在此认识指导下,本文探讨了自主网站、开放存取、出版平台这三种有中国特色的数字化出版模式,并探讨了我国高校学报互联网出版的优势及可行性。  相似文献   
58.
要正确理解会话的含义,必须和语境结合,功能语言学和认知语言学各从不同的角度来阐释语境.可能各有优缺点,如果能扬长避短,把两者结合,可能更有助于对复杂话语的理解.从两者的结合入手,来具体分析一段电影的对白中的会话含义,从而说明两种语境观的结合对准确理解话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9.
魏旭峥 《南昌高专学报》2009,24(3):103-103,106
本文主要探讨了英语语体的分类。以及认识语体的差异对英语语言教学的改进作用。  相似文献   
60.
莎士比亚的著名悲剧《哈姆莱特》诞生于17世纪初的英国,翻译家朱生豪在抗日战争期间将《哈姆莱特》译人中国。从该剧本诞生的社会语境、译人中国的时代语境和译者个人的翻译目的乃至译本的思想内容等方面综合来看,《哈姆莱特》译本在中国抗战的大环境下被赋予了丰富的战斗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