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5篇
  免费   1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7篇
教育与普及   4篇
理论与方法论   7篇
综合类   427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陈晓阳 《世界知识》2012,(23):40-41
11月的南半球正值春暖花开,但对于阿根廷女总统克里斯蒂娜来说却不亚于严冬。就在这个月8日,阿根廷爆发了近十年以来最大规模的游行示威。首都70万人涌向市中心的各大广场甚至总统府和总统官邸周围,以阿根廷特有的"敲锅打盆"示威方式,抗议现政府执政下贪污丑闻频出、通货膨涨居高不下、社会暴力犯罪不断,尤其是克里  相似文献   
22.
张祖钧 《龙岩学院学报》2012,30(6):56-59,68
大学生村官政策自启动以来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从完善政策和实际效果双重研究视角来思考,如何合理定位大学生村官身份,使大学生村官在其位谋其政;如何健全大学生村官选拔机制,实现大学生与村官真正对接;如何发挥大学生村官积极作用,使他们成为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新生力量,既是我们要认真研究的现实课题,也是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必须具备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23.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局部执政的实践中积极探索,为党加强执政能力建设进行了有益的尝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如确立和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始终保持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不断改革和完善党的执政体制和执政方式、加强和改善党的建设等,对于当前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具有十分重要而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24.
执政理念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一个基本范畴,是执政的理论前提。新时期党的执政理念是政党获得执政合法性的重要资源,是执政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依据。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创新是一个崭新的课题,也是政治学的一个新的重大课题。本文从理论和时间两个方面阐述了新时期当的执政理念创新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5.
王鸿刚 《世界知识》2011,(19):32-33
如今的美国依然在诸多领域独领风骚,.但人们还是感觉它“出了问题”:经济上,危机后遗症挥之不去,复苏前景晦暗不明,与新兴国家形成鲜明对比,越来越多的人担心美式资本主义已经盛极而衰;政治上,围绕美债上限问题的两党恶斗,让人们对美国政府的执政能力产生强烈质疑,标普给美国信用降级,理由就是政府已失去“决策活动的效力、稳定性和可预见性”;  相似文献   
26.
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党的一项根本建设,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的兴旺以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加强党的监督、完善党的监督机制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根本要求,加强党内民主、完善民主机制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关键,提高党的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水平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根本。  相似文献   
27.
王建民 《世界知识》2011,(13):55-57
如果蔡英文上台执政,岛内政局与两岸关系发展将会出现何种变化是外界关注的焦点;如果蔡英文上台执政,台湾政坛有五大悬念与猜测最是牵动人心。  相似文献   
28.
实现学的执政方式向依法治国的转变,既要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更需要全党转变观念,变革领导方式,提高执政水平。  相似文献   
29.
领导者素质如何,对领导活动的效果具有重大影响,是保证有效领导的关键。领导者的文史素养越高,其文化素质也越高,文化素质越高则越能有助于领导执政能力的提高。因此,领导干部一定要加强文史素养的积淀。  相似文献   
30.
论邓小平执政思想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的执政思想是严密的、统一的思想体系,其执政思想内容丰富,主要包括执政能力建设、执政基础建设、执政方式建设、执政环境建设、执政体制建设和执政主体建设的思想。本文从这六个方面分别探讨了其特点,这些特点体现了邓小平对党的执政规律的深刻认识和独到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