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2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6篇
丛书文集   13篇
教育与普及   7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现状及发展   6篇
综合类   255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9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42.
运用2.5%三氟氯氰菊酯微胶囊剂和由其制成的乳油进行了防治德国小蠊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该微胶囊剂不仅对卫生害虫蟑螂药效高,而且在不吸收面板上,持效期长达98 d以上;而对照乳油在不吸收面板上,持效期则不到3周。微胶囊剂因有效成分被胶囊包被,以水作载体,又有无刺激性气味的优点,解决了多年来气雾杀虫剂易燃、易爆、气味难闻、对人畜有刺激性、污染生态环境等问题。  相似文献   
43.
目的研究微胶囊制备造壁工艺控制过程。方法以三聚氰胺-甲醛树脂为壁材,正十二醇为芯材,采用原位聚合法对芯材十二醇进行包囊,制备微胶囊相变材料。考察了微胶囊制备造壁工艺中pH、温度、时间、预聚物滴加速度、乙酸滴加速度及升温速度对微胶囊包封率的影响。结果工艺条件为pH 4.5~5.5、温度60~80℃、时间120~140min,乙酸(体积分数,10%)滴加速度为1.0 mL/min、升温速度为3℃/min和预聚物滴加速度为1.0 mL/min时,包封率达58.0%。结论形成的微胶囊呈球形,规则性好,结构致密,且包封率高。  相似文献   
44.
以克拉霉素为模型药物,乙基纤维素与羟丙基甲基纤维素为膜材料,采用溶剂挥发法制备混合膜微胶囊,探索制备的最佳条件,并考察混合膜微胶囊的缓控释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混合膜克拉霉素微胶囊的最佳制备条件为∶分散相中膜材料浓度为3%、乙基纤维素/羟丙基甲基纤维素为6∶1~7∶1、投药量2∶1~3∶1、连续相中SDS浓度0.1%、PVA浓度1.0%、油水比1∶8.  相似文献   
45.
46.
研究了在以蜜胺树赐合成压敏显色微胶囊的过程中,系统调节剂的用量和胶囊化完成后浆液PH值对胶囊性能 的影响。通过SEM、醋酸足色试险号对胶囊的表面光洁性、气密性和包容量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当系统调节剂 EMA用量在1.2%-3.5%范围内时,增加EMA用量,会提高胶囊的气密性,但继续提高EMA用量到5.6%时,胶囊气密 性会有所降低。PH值对胶囊产品的贮存稳定性影响很大,胶囊化完成后,将桨液调节为碱性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47.
为防止蚕蛹油中的多种不饱和脂肪酸氧化变质,文章以脱脂奶粉为主要壁材,采用喷雾干燥的方法制备蚕蛹油微胶囊。通过响应曲面法(RSM),以包埋率为指标,对蚕蛹油微胶囊制备工艺进行优化,试验确定了最佳工艺参数,即固形物质量分数为25.42%,壁芯材比例为5.44,均质时间为7.13min,在该条件下得到包埋率的预测值为88.21%,包埋率的实测值为88.09%,两者基本一致,表明模型可以较好地预测蛹油微胶囊包埋率。  相似文献   
48.
饮料中乳酸菌包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玉米为基础原料,采用全酶法糖化工艺进行液化和糖化,接种适宜的乳酸菌进行发酵,然后采用复凝聚法在液相中将乳酸菌包埋,以此延长菌体在液相中的存活时间.乳酸菌被包埋后,在饮料中添加乳酸链球菌素和低聚果糖,对饮料中未被包埋或已被包埋但又释放的菌体的产酸进行控制,同时也保证其在饮料中存活.通过正交试验法找到最佳的微胶囊造粒条件及乳酸链球菌素和低聚果糖的添加量.  相似文献   
49.
为提高油井水泥自愈合剂的利用率,可以利用合适的壁材将自愈合剂包被起来,达到保护自愈合剂的功效。本文采用一种改性PVA作为包被剂,通过流化床制微胶囊法制成了一种油井水泥复合型自愈合剂XK-1。实验结果表明XK-1具有一定抗搅拌能力,能减少制浆过程中自愈合剂的损失,有效提高自愈合剂的利用率,增强自愈合效果。XK-1与CW-1水泥石微裂缝断面电镜扫描对比结果显示,XK-1水泥石断面产生了填充物质更多,能提供更长期的自愈合作用,自愈合效果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50.
为解决西北地区输变电工程对于混凝土材料耐久性和导电性的特殊需求,以硅酸钠和膨润土作为囊芯、乙基纤维素作为囊壁,物理法合成微胶囊。外掺氧化后石墨烯充当导电介质,制备混凝土复合材料标准试件。随后对试样进行硫酸盐浸泡和干湿循环试验,分析了硫酸盐侵蚀后混凝土的表观特征、质量损失率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微胶囊的加入显著提高了抗硫酸盐性和自愈性,含有乙基纤维素包封的胶囊混凝土表现出良好的抗硫酸盐性和自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