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5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1篇
丛书文集   14篇
教育与普及   28篇
现状及发展   2篇
综合类   34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碳化硼气体动压轴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了用于陀螺仪的碳化硼气体动压轴承的研制成果。实践证明,热压微晶碳化硼是制造气体动压轴承的一种良好的材料。  相似文献   
52.
研究利用聚乙二醇-20000(PEG-20000)/环己烷为添加剂,以不同碱度的Zn(OH)4^2和Zn(NH3)4^2为前驱体,在一定温度的水热条件下反应,经洗涤、干燥处理后,得到ZnO微晶粉体。产物通过全自动X射线衍射仪(XRD)进行物相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测ZnO形貌和大小。结果表明,生成的产物属于六方晶相,典型形貌是由纳米棒状单晶组成的ZnO集合体,组成集合体的单晶在不同反应环境中成长为粗壮、尖细、成簇的不同形貌。集合体可在0.5~4μm控制制备。ZnO集合体不是个体的简单聚集,而是在聚乙二醇-20000的辅助作用下,实现了特定晶面的择优成核和取向生长。讨论了环己烷的加入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前驱体,前驱体的碱度等条件对ZnO晶体生长与形貌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对制备形貌可控的金属氧化物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3.
溶胶溶剂热晶化法制备纳米TiO2微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二氧化钛溶胶溶剂热晶化法成功制备了锐钛矿型TiO2纳米微晶,研究了不同制备条件对TiO2晶型和粒径的影响,并用XRD、TEM、TG—DTG—DTA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制得的TiO2纳米微晶粒径小、粒度均匀、热稳定性好、纯度高、单分散.  相似文献   
54.
55.
湘鄂西地区五峰-龙马溪组泥页岩黄铁矿粒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湘鄂西地区位于中扬子板块,该地区五峰-龙马溪组富有机质页岩有机质类型以Ⅱ1型为主,Ⅱ2型次之,具有高TOC含量(0.55%~4.28%)、高成熟度(2.4%~3.2%)的特征;且富有机质页岩中黄铁矿普遍发育。通过岩心样品及扫描电镜观察发现,龙马溪组黑色页岩常发育自形-半自形黄铁矿,扫描电镜下常见草莓状黄铁矿;五峰组黑色页岩岩心观察无明显晶形,扫描电镜下常现呈微晶黄铁矿颗粒,以细小颗粒状分布在有机质中。草莓状黄铁矿通常由微晶颗粒聚集而来,其草莓状直径大小由硫复铁矿的形成和沉积水动力控制。根据草莓状黄铁矿直径D与深度关系分析出湘鄂西地区黑色页岩的沉积环境表现为五峰组闭塞环境、龙马溪组闭塞环境、龙马溪组贫氧-缺氧环境三种。由草莓状黄铁矿直径D与微晶黄铁矿直径d建立D/d的关系表明:从沉积期到成岩期,五峰组闭塞环境的还原性比龙马溪组闭塞环境的还原性强;且五峰组闭塞环境的沉积水动力要比龙马溪组闭塞环境的沉积水动力要弱,水体更稳定。此外,D与d之间的关系能侧面反映该地区五峰-龙马溪组富有机质页岩孔隙度的变化趋势。D/d值与页岩解吸气量也有良好的对应关系,龙马溪组D/d值越大,解吸气量越少。五峰组D/d值较龙马溪组普遍偏小,解吸气量远大于龙马溪组。上述结果表明水体还原环境的强弱是湘鄂西烃源岩有机质形成和保存的重要因素,从而影响页岩气的富集。  相似文献   
56.
CaO-MgO-Al2O3-SiO2系微晶玻璃晶化和性能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CaO MgO Al2O3 SiO2系微晶玻璃主要用于生产高档装饰材料,而影响微晶玻璃性能最主要因素是主晶相的种类及晶粒粒度·通过XRD,SEM等分析方法,探讨氧化镁在微晶玻璃中的作用以及氧化镁加入量对微晶玻璃密度和显微硬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氧化镁含量的增加,一方面析晶温度有所升高,不利于微晶玻璃的晶化,但有利于烧结的进行;另一方面试样的显微形貌由放射状或纤维状集合体向粒状块体转变,使密度和显微硬度增大,提高了它的性能·  相似文献   
57.
采用料浆喷涂法在镍合金GH140基体上制备SiO2-BaO-MgO-ZnO微晶玻璃涂层,研究微晶玻璃涂层在高温下的抗恒温氧化性能。通过SEM,EDS和XRD分析GC/GH140晶化处理及1 000℃恒温氧化前后的形貌特征、相组成以及元素分布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GC/GH140氧化质量增加极小。晶化热处理前,微晶玻璃涂层与GH140基体结合致密,在涂层烧结过程中,基体中的Cr和Ti向涂层界面扩散,形成富Cr和Ti致密氧化膜,并在基体中形成了一层很薄的氧化物不连续分布的过渡区域。晶化热处理2 h后,涂层中析出主要成分为白色柱状BaSi4O9和黑色SiO2颗粒,氧化膜与过渡层的厚度变化不大。随恒温氧化时间延长,涂层的相组成保持不变,黑色SiO2相含量迅速增加,过渡层厚度缓慢增加;氧化96 h后,涂层与基体仍然结合良好,表面也十分致密,有效阻碍了氧的扩散,大幅度提高了基体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58.
以纤维素为原料,通过在氮气氛下炭化和水蒸气活化得到纤维素基炭.采用热分析、傅里叶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及低温N2吸附测试手段研究了纤维素的炭化和活化过程以及过程中炭微晶结构和比表面积的变化.纤维素分子结构中的C—OH、C—O—C、C—H等基团在280~380℃之间大量分解,380℃后少量裂解产生的小分子碎片或基团持续分解,同时碳元素发生结构重排,形成石墨微晶.炭化温度是影响纤维素基活性炭微晶结构及孔结构的关键因素,随炭化温度的升高,石墨微晶尺寸变大,孔结构得到发育,但活性炭的比表面积则呈先增加后下降趋势,当炭化温度为600℃时所得活性炭比表面积最大;炭化时间对炭微晶结构及比表面积的影响不显著;随着活化时间的延长,先是炭结构中的非微晶碳被氧化,比表面积及总孔容积变大,然后微晶碳被氧化,微晶结构被破坏,炭中部分微孔变成中孔或大孔,导致比表面积及总孔容积变小,当微晶间的非微晶碳被充分氧化而又不破坏原微晶结构时得到的炭孔隙最丰富.  相似文献   
59.
采用X衍射(XRD)方法研究了各种烟煤焦炭在1500℃下的微晶结构特点并计算了结构参数,表明低变质程度烟煤焦炭的微晶化程度差,C含量低,活性好;中高变质程度烟煤焦炭的微晶化程度好,C含量高,活性差。  相似文献   
60.
陶瓷/微晶玻璃复合材料耐磨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将玻璃与BMT(Ba(Mg1/3Ta2/3)O3)复合,烧结后进行热处理,合成陶瓷/微晶玻璃复合材料,通过比较材料切削时间的长短,研究不同热处理制度对材料耐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热处理制度确实能够影响材料的耐磨性。样品的XRD图显示材料的耐磨性变化是由于材料中的相组成发生了变化,耐磨材料中有新的结晶相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