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12篇
  免费   418篇
  国内免费   893篇
系统科学   1322篇
丛书文集   656篇
教育与普及   806篇
理论与方法论   307篇
现状及发展   118篇
综合类   14114篇
  2024年   65篇
  2023年   271篇
  2022年   269篇
  2021年   275篇
  2020年   265篇
  2019年   287篇
  2018年   157篇
  2017年   223篇
  2016年   292篇
  2015年   442篇
  2014年   930篇
  2013年   798篇
  2012年   879篇
  2011年   941篇
  2010年   910篇
  2009年   1135篇
  2008年   1369篇
  2007年   1122篇
  2006年   744篇
  2005年   784篇
  2004年   691篇
  2003年   753篇
  2002年   626篇
  2001年   606篇
  2000年   419篇
  1999年   286篇
  1998年   281篇
  1997年   243篇
  1996年   222篇
  1995年   175篇
  1994年   162篇
  1993年   114篇
  1992年   113篇
  1991年   114篇
  1990年   95篇
  1989年   98篇
  1988年   72篇
  1987年   34篇
  1986年   30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1篇
  1965年   2篇
  1962年   1篇
  194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991.
供给型制度是前苏联计划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它是在政府的主导,控制下实施的,因而又被称为政府供给型制度。文章从国家制度,政府共给型经济制度及其变迁方式长期保持的原因三方面对前苏政府供给型经济及其变迁方式作了较系统的分析。  相似文献   
992.
研究了不确定离散时间系统的变结构控制设计问题,对利用传统离散趋近律设计变结构控制时系统抖振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组合趋近律设计思想。针对系统不确定部分,采用神经网络进行在线学习,使变结构控制器具有自适应性。仿真结果表明所提设计方法可以提高系统鲁棒性并有效减弱抖振。  相似文献   
993.
坨 -胜 -永断裂带到目前为止发现了 1 1个中层气藏 ,几乎都与断层活动有关 .为了弄清坨 -胜 -永断裂带中层气藏形成中断层的控制作用 ,通过井与井之间的分析对比 ,并对部分井进行包裹体分析 ,得出以下结论 :1超压流体活动应是坨 -胜 -永断裂带油气运移的主要动力和载体 ;2断层封闭主要为泥质涂抹和断裂破碎带封闭 ;3中层气的甲烷含量高应与运移分异有关  相似文献   
994.
介绍了利用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来设计SPWM多重化(MSPWM)逆变器死区时间的控制电路。给出了一套具体的电路实现方法,并附上仿真与实验结果示意图。  相似文献   
995.
长江三角洲古土壤有机元素组成及古环境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长江三角洲第一古土壤层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古土壤的有机元素组成和变化,并结合微形态及其它分析工作,探讨其记录的古环境信息,结果表明,古土壤层中成土工程强弱是影响有机质组成的主要因素,随着成土强度的增强,土壤m(C)/m(N)的比值也相应增加;此外,古土壤有机质组分还是土壤暴露时间的反映,土壤暴露成土时间越长则越有利于有机组分的降解和转化,区域古地理条件差异也是影响古土壤有机元素组成的重要因素,干旱透气良好的环境更有利于土壤有机的分解与转化和增强脱搂作用,从而形成m(C)/m(N)的高值。  相似文献   
996.
温度及油酸钠复配对CTAB水溶液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滴体积法研究了温度及油酸钠(SO)的复配对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水溶液的表面活性与胶团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05-337K之间,CTAB的临界胶团浓度(Ccmc)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形成胶团的过程是一个焓熵共同驱动的热力学自发过程;在CTAB-SO复配体系中,正负离子表面活性剂之间存在着强烈的相互作用,等摩尔混合体系(1:1)具有最高的表面活性,Ccmc,γcmc,β^m,β^s和pC20均具有最低值。  相似文献   
997.
木质素降解菌L1原生质体的形成和再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从自然界筛选出一株降解木质素高的白腐真菌 L1,对其原生质体的形成和再生进行了研究。在 OS培养基中生长的菌丝体 ,原生质体数量较高。在液体培养条件下 ,于 OS培养基中培养 60 h的菌丝体 ,用 0 .3% β-巯基乙醇与酶液同时处理菌丝体 ,采用 p H5 .0的混合酶 (蜗牛酶∶纤维素酶∶溶菌酶的最佳浓度比为 5∶ 4∶ 1 ) ;在 30℃酶解 4h;用 0 .4mol/L NH4Cl,1 0 mmol/L Mg SO4作渗透压稳定剂时 ,原生质体数量达到 4.32× 1 0 5个 /mg。 OS双层再生培养基最适于原生质体再生  相似文献   
998.
南海表面海温异常对南海季风影响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P-σ混合坐标系区域气候模式模拟了4-7月南海季风的爆发、演变过程,并进行了3组敏感性数值试验,研究南海表面海温异常对南海季风的影响,得到以下结论:(1)南海4月份海温异常对南海季风的爆发日期影响不大,但对季风爆发后的强度有所影响,异常增温造成南海季风增强,异常降温则南海季风减弱。(2)南海季风爆发和强度的变化与南海本身的海温变化情况有密切的关系,尤其是5月份南海海温异常。5月份南海异常增温可以使南海季风提前爆发,季风增强,南海海温异常降低时,南海季风爆发的时间推迟,季风减弱。(3)南海海温持续异常可以影响南海及中国大陆的高低空环流变化,海温持续异常增温可以使南海季风提前爆发,显地加强南海季风,并有利于南海季风向北推进,但当海温在6月份进一步持续增温时,则有利于季风维持在较南地区,阻碍季风向北发展;当海温持续异常降低时,南海季风推迟爆发,且明显减弱。  相似文献   
999.
静脉注射胺碘酮治疗室性心律失常延迟起效的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静注胺碘酮(Am)治疗室性心律失常时起效时间常出现数小时以上的延迟.为探讨其延迟作用的机制,在8条活体杂种狗身上采用快速静注Am后连续滴注Am20h的方法,对Am及其主要活性代谢产物去乙基胺碘酮(DA)的血浆、心肌内浓度与相应时间段的电生理参数变化进行系列比较.结果发现,静注Am后血浆和心肌内Am和DA浓度都迅速达峰,此时窦性心动周期和文氏点都显著延长(分别与用药前比P<0.05),而心室有效不应期(VERP)和心室激动时间(VAT)只有轻度的、统计学上无显著性的增加.连续静滴Am期间,血浆和心肌内Am和DA浓度均很快下降,到30min和60min时稳定在一个较低水平,20h后窦性心动周期和文氏周期恢复至接近用药前水平,但VERP和VAT并不随着Am和DA浓度降低而缩短.表明静注Am抗心律失常延迟起效不能用心肌内Am或DA浓度蓄积来解释,静注Am抗心律失常的确切机制尚待研究.  相似文献   
1000.
137Cs应用于我国土壤侵蚀研究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37Cs示踪法技术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长期的土壤侵蚀估算中,但主要局限于水蚀研究领域,在风蚀方面进行的研究则较少。土壤风蚀是导致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地退化和区域环境恶化的最重要原因之一。探讨、研究格进一步完善^137Cs技术在土壤侵蚀方面的研究,尤其是在我国西部风蚀地区土壤侵蚀中的应用,可以提供独立的土壤侵蚀和堆积的数据以及空间分布,对初步测算区域风蚀速率、风蚀时间序列和反映环境变化,为我国西部地区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环境整治以及生态建设提供定量的科学依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初步论述了^137Cs技术在我国土壤侵蚀研究中的进展,探讨了其在西部风蚀地区土壤风蚀研究现状、应用前景和需要注意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