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7篇
  免费   61篇
  国内免费   40篇
系统科学   6篇
丛书文集   53篇
教育与普及   48篇
理论与方法论   9篇
现状及发展   8篇
综合类   1744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47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72篇
  2013年   79篇
  2012年   105篇
  2011年   110篇
  2010年   108篇
  2009年   129篇
  2008年   117篇
  2007年   121篇
  2006年   84篇
  2005年   72篇
  2004年   57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70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NHR-200定位格架的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定位格架是反应堆燃料组件的重要组成部分。200MW核供热堆(NHR-200)燃料组件定位格架主要由条带、围带及角部片簧组成。本文分析了该格架在组件装卸过程中的导向性能,论述了格架三弯弹簧的设计、刚度分析、预变形范围的计算以及弹簧夹持力的确定等。格架条带三弯弹簧的试制实验研究结果表明NHR-200组件定位格架结构设计合理、弹簧选型科学,完全满足供热堆格架设计的要求。  相似文献   
952.
用常规方法分析广西涠洲岛1号剖面(离火山口水平距离约200m)和2号剖面(离火山口水平距离约1600m)沉凝灰岩母质发育的土壤的理化性状,用不饱和聚醛树脂-丙酮混合液浸渍固化原状土样,切片后在偏光显微镜下观察土壤微形态特征。结果表明,两个剖面土壤的微形态特征明显不同,而且与同地带的砖红壤的微形态特征也有很大差异。据此及土壤的其他性状,我们认为将涠洲岛陆岛上的土壤全部划归为砖红壤是不合适的,建议将1  相似文献   
953.
运用有限傅里叶变换给出了四边简支矩形平面薄板弯曲问题的一种精确解,该解法也为Navier双级数解法中猜设试函数的正确性找到了理论依据。最后进一步指出本文方法对于薄板受一般载荷的情形仍然适合  相似文献   
954.
FWD应用于沥青路面结构承载能力的非破损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弹性多层体系的计算分析,建立了应用路表弯沉盆估算沥青中面结构各层应变的计算筒式;进而应用FWD实测弯沉盆数据,对上海市有关路段的结构应变状况及其承载能力作出了评价。评定结果满足工程精度要求,且具有快速,非破损的特点。  相似文献   
955.
通过21个试件计42块悬臂板的试验,对钢混凝土板剪变区 裂缝宽度分布、计算与控制进行了研究,在分析试结果的基础上部对裂缝宽度的计算公式,以规范GBJ10-89所用公式为依据,提出了对该公式的修改建议,最后提出了悬臂板中裂缝宽度控制的具体构造措施。  相似文献   
956.
剪切褶皱及其所赖以形成的滑动面──轴面劈理的成因是长期以来颇有争议的问题。本文在对剪切褶皱详细的宏微观观察的基础上,系统论述了滑动面所具有的挤压和剪切的双重力学性质,并首次运用递进单剪变形理论解释劈理的成因,指出劈理作为一个物质面,其初始和最终的发育均垂直于应变椭球体的最小应变主方向,而在变形过程中二者发生斜交,从而很好的解释了劈理的双重力学性质。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探讨了剪切褶皱的形成模式,把剪切褶皱的形成分为六个主要阶段。该模式指出剪切褶皱并。是单纯的与层面斜交的剪切作用产物,而是在纵弯褶皱作用的基础上形成的。纵弯褶皱作用形成初始褶皱,在褶皱转折端部位由于压扁作用形成与褶皱轴面平行的劈理,而在褶皱翼部则发生递进单剪变形而形成与轴面斜交的劈理,这些劈理在变形后期由于挤压而逐渐转至与轴面平行。岩层沿轴面劈理发生依次错动形成剪切褶皱。因此,剪切褶皱是纵弯和剪切两种机制联合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957.
岩石圈拆沉是碰撞造山带物质成分调整和构造演化的重要方式之一。构造地质研究、地球物理探测和地球化学分析等都已揭示东秦岭-大别山带曾在中生代发生岩石圈拆沉,但有关中生代变质作用岩浆活动与岩石圈拆沉的内在联系研究却较为薄弱。通过全面评述该区变质岩研究成果,作者认为:超高压变质岩的形成和剥露经历了240-200Ma的板片冷俯冲冷折返和193-163Ma的岩石圈拆沉热折返;热折返伴随了广泛而强烈的区域变质作用和中酸性岩浆活动,指示板片断离拆沉的发生;超高压变质岩p-T-t轨迹由两部分组成,即反映板片冷俯冲冷折返过程的发夹 状曲线和指示板片断离拆沉热折返过程的新月形曲线。通过对花岗岩类同位素年龄统计和前人研究成果的评述,初步确定在200-100Ma之间发育大量花岗岩类,并集中在150-100Ma为主(即侏罗纪-白垩纪之交),高峰时间为130Ma左右;花岗岩类大量发育指示了岩石圈拆沉的存在,且滞后于根据变质研究所揭示的拆沉时间。 羌塘地体、拉萨地体和西太平洋古陆在侏罗纪与欧亚大陆拼贴碰撞的远距离效应使东秦岭-大别造山带长期处于挤压环境,伸展作用被抑制;白垩纪的碰撞晚期伸展和西太平洋沟弧盆体系的远距离效应使东秦岭-大别地区的外部挤压消失,导致造山带岩石圈迅速强烈拆沉伸展和减压增温熔融,从而形成大规模早白垩世花岗岩类和中酸性火山岩。总之,东秦岭-大别地区岩石圈拆沉所导致的岩浆活动主要发生在J3-K1的挤压伸展转变期。  相似文献   
958.
高层框筒和筒中筒结构动力特性的简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连续-离散化方法分析高层建筑筒体结构的动力特性,在导出的等效筒体层间段单元的刚度矩阵中,所采用的位移函数能反映筒体结构的剪力滞后效应,采用筒体的这种等效单元和刚性楼面及结构质量集中于楼面的假定,可使筒体结构的动力特性分析大大简化,与有限单元法比较,具有计算简捷和应用方便的优点,计算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度和效率。  相似文献   
959.
本文介绍用氧化钙化焙烧法从钒云母矿中提取钒的试验研究,对焙烧、浸出、净化、沉钒过程中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用石灰和钒云母矿混合焙烧生成钒酸钙,然后用碳铵溶液浸出钒,提取率高达78%,工艺简单、可靠,并且对环境污染小,投资少,它不失为一种可取的提钒新方法。  相似文献   
960.
本文提出当前大中型刚性衬砌渠道在寒区环境冻融条件下,出现的普遍和严重破坏,是由于冻胀变形、融沉变形、潜在不稳定渠道在渗透力作用下的变形以及脉动水流、温度应力产生的变形等综合作用形成的最大破坏效应的结果。文中并提出解决这种综合效应破坏所应采取的治理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