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2篇
教育与普及   6篇
综合类   44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1.
郏县三苏坟相关问题辩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长期以来几乎成为定论的:郏县小峨眉山之名为苏轼所命,郏县小峨眉山 氏兆域系苏轼生前所亲临勘定,二苏葬郏之原因是“爱郏之山水美似家乡之峨眉山”,不符合历史事实。二苏和中有直接证据可以证明:郏县小峨眉山原来就叫峨眉山,郏县峨眉山苏氏兆域原本是苏辙为其三氏媳黄氏选定的,二苏葬郏的原因主要是嵩山周围地区“土厚水深”,为北宋士人所崇尚。  相似文献   
12.
唐梅  龚明福  唐波 《科技资讯》2014,(29):247-247
峨眉山大蚯蚓是峨眉山特有种,对峨眉山林区残落物的分解和土壤改良有重要的作用。为揭示峨眉山大蚯蚓生活环境的特点及其生态分布,该文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对峨眉山大蚯蚓生活环境中的p H值范围、土壤湿度以及土壤有机质含量等特性及其生态分布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峨眉山大蚯蚓适于在p H值为6.5~7.5范围内、含水量在40%左右、有机质含量较丰富的中性土壤生长。从海拔高度来看,峨眉山大蚯蚓集中分布在600~1020 m的龙门洞到万年寺一带。  相似文献   
13.
峨眉山柿子坪热田地质调查及热水勘探过程中 ,采用了碳、氧同位素地球化学方法 ,结果发现不同成因类型的地下水其碳、氧同位素组成特征各不相同 ,为查明地下热水的形成条件提供了重要依据 ,表明用地下水中 HCO-3 的碳、氧同位素组成来研究地下热水系的发育特征是有前景的  相似文献   
14.
贵州峨眉山玄武岩区风化壳与成矿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州峨眉山玄武岩有关的矿床种类很多,有金,铜,锑,锰和稀土等许多金属矿床.这些矿床大部分产出的部位包括玄武岩下部界面,上部界面及喷发间期的浅变质熔结凝灰岩层中.这些层位不同层次不同程度发生了风化变质过程,出现了红土化,高岭土化,沸石化,硅化和沥青化,形成了一定规模的风化壳.本文结合贵州地区玄武岩的特征,对这些矿床的富集层位给予归纳总结,统称为风化壳型的矿床,并且对于赫章和威宁发现的两个稀土矿床进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5.
卡林型金矿床是全球最重要的金矿化类型之一,尽管已经有大量关于卡林型金矿床的研究成果发表,但在巨量Au来源及成矿动力学背景方面仍存在很大的争议.本研究以右江盆地中-上二叠统火山-沉积岩中新发现的自然Au为视角,通过高精度的电子探针(EPMA)、纳米离子探针(NanoSIMS)和原位激光剥蚀(LA-ICP-MS)相结合,进行自然Au的纳米矿物学、白铁矿原位硫同位素组成和微量元素分析.结果显示,中-上二叠统火山-沉积岩中发育大量具喷流沉积(SEDEX)特征的硫化物结核(白铁矿-黄铁矿-石英-重晶石),自然Au主要以纳米级颗粒(1~5μm)赋存在白铁矿裂隙中. EPMA分析显示,自然Au中伴生Hg、Cu、Zn、Sb等低温成矿元素,与卡林型金矿床成矿元素组合(Au-As-Hg-Sb±Cu±Zn)基本一致.自然Au寄主矿物白铁矿具有较低的Co/Ni比值(平均0.12)、高的Ti含量(主要介于39~890 ppm (1 ppm=1μg/g),部分测点Ti含量可达10000 ppm以上),以及低的Cu(1~32 ppm)、As(1~920 ppm)、Zn(0~5 ppm)和Au(0~0.53 ppm)含量.这种低Co/Ni比值和Ti富集特征表明,白铁矿形成于沉积-成岩过程且与高Ti峨眉山玄武岩的喷发有关.白铁矿δ34S值介于20.30‰~34.29‰(平均25.86‰),揭示其形成于一个硫酸盐较为封闭,而H2S较为开放的环境,有机质参与的热化学硫酸盐还原作用(TSR)为大量硫化物的沉淀提供S.以上这些证据显示与峨眉地幔柱有关的海底热水喷流导致低温成矿元素Au-Sb-Hg±Cu±Zn在中-晚二叠世火山-沉积岩中初步富集.结合前人研究,综合认为峨眉地幔柱活动可能为大规模的卡林型金矿化提供了成矿物质基础.尽管峨眉地幔柱与卡林型金矿化之间的关系仍需进一步的研究,但无疑本次的研究发现对重新审视二者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峨眉山,作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和"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闻名世界。本文作者把佛教文化研究和自己导游带团的实践相结合,关注和思考峨眉山作为佛教圣地和旅游胜地,怎样在弘扬佛教文化的基础上,促进旅游产业的更大发展。  相似文献   
17.
王岩 《大自然》2014,(2):62-64
8亿年前的元古代,那里是一片汪洋;5亿年前的寒武纪至奥陶纪末,三叶虫在那里自由地生活;二叠纪中后期,那里火山活动频繁,喷溢而出的岩浆冷凝后形成约400米厚的玄武岩地层,植被开始在那里发育;从侏罗纪开始,海水逐渐退去,茂密的森林随着地壳的下降而大量沉积、埋藏,为煤炭形成创造了条件;新生代的喜马拉雅运动使那里隆升;新近纪时期的造山运动使那里的地壳继续上升并多次挤压,终于造就了今天的震旦第一山--峨眉山。  相似文献   
18.
第一次旅游     
正在我七岁的时候,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四川峨眉山旅游。那是我的第一次旅行,心里别提多高兴了。说来也挺有趣,都怪那个暑假太热,我们一家三口实在是熬不住了,不得不找个凉爽的地方避暑。经过筛选,最终我们决定向四川峨眉山进军。  相似文献   
19.
Origin of two differentiation trends in the Emeishan flood basalts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Both the Bowen and Fenner differentiation trends have been recognized in the Emeishan flood basalts.While the Longzhoushan laveas in Panxi paleorift evolved on a trend of silica enrichment (Bowen trend),the lavas from Guizhou evoled along the Fenner trend leading to the magmas with high Fe2O3 (23%) and low SiO2(44%) contents,This provides evidence for the existence of Fe-rich and Si-poor magmas in nature ,Such contrasting differentiation trends,marked by different timing of crystallization of Fe-Ti oxides,are correlated with the extent of crustal contamination of the magmas ,Linited crustal contamination in the Guizhou lavas is coupled with the low oxygen fugacity which delayed the onset of magnetite crystallization .In contrast,significant involvement of crustal components in the Long-Zhoushan lavas increased fo2 which in turn triggered early crystallization of magnetite.The close spatial association between the Longzhoushan lavs and the synchronous V-Fe-Ti deposit-bearing layered intrusions suggests a potenti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  相似文献   
20.
四川攀西地区基性超基性层状岩体锶同位素比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格、攀枝花等含钒钛磁铁矿的基性超基性层状岩体的锶同位素初始比为0.7047±0.0003,巴洞、新街等小岩体的锶初始比为0.7057±0.0002,川滇大面积分布的峨眉山玄武岩锶初始比为0.7055±0.0004,后两者十分接近。推测形成含矿岩体的岩浆从大陆地幔分离的时间早于玄武岩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