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72篇
  免费   157篇
  国内免费   179篇
系统科学   17篇
丛书文集   230篇
教育与普及   293篇
理论与方法论   57篇
现状及发展   11篇
综合类   5400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94篇
  2022年   88篇
  2021年   111篇
  2020年   94篇
  2019年   77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78篇
  2016年   115篇
  2015年   159篇
  2014年   262篇
  2013年   205篇
  2012年   257篇
  2011年   271篇
  2010年   232篇
  2009年   227篇
  2008年   253篇
  2007年   247篇
  2006年   200篇
  2005年   190篇
  2004年   206篇
  2003年   238篇
  2002年   185篇
  2001年   188篇
  2000年   194篇
  1999年   168篇
  1998年   183篇
  1997年   160篇
  1996年   176篇
  1995年   154篇
  1994年   143篇
  1993年   144篇
  1992年   152篇
  1991年   141篇
  1990年   124篇
  1989年   92篇
  1988年   66篇
  1987年   33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2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81.
黄蜀葵在化妆品中的应用——黄蜀葵去痘美容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根据黄蜀葵的药用特性,设计了一系列以黄蜀葵为主,其它相关药材为辅的去痘美容液配方,主治粉刺、消炎、去脓包。通过近50人试用评价,现已确定了疗效较佳的几种配方,并对其理化、防晒、保湿性能做了测试,得到了较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82.
黄颡鱼是一种淡水鱼类,是国内1个新的名优养殖品种,其含肉率高,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及药用价值.黄颡鱼疾病少,饲养管理简单,养殖效益较好,适合于多种养殖模式,具有广阔的养殖前景.  相似文献   
83.
中国南方大地构造演化及其对油气的控制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按照板块构造理论及活动论、阶段论的思想,大致以中晚三叠世为界,将中国南方自震旦纪以来大地构造演化历史划分成海相盆地演化阶段(Z-T2)及陆相盆地演化阶级(T3-Q)两大阶段;又可进一步细分为扬子克拉通及其周缘裂谷盆地(Z-1q)、裂谷-克拉通-被动大陆边缘盆地(1c-O1)、被动陆缘-克拉通-前陆盆地(O2-S)、加里东运动(S末)、裂谷-克拉通盆地(D-T1)、克拉通残留海盆-弧后(浊积)盆地(T2)、印支运动(T2-T3)、华北-华南板块焊合、古特提斯封闭与前陆盆地的形成(T3-J2)、压扭背景下的改造作用及拉分盆地的形成(J3-K1)、伸展-裂陷盆地的形成(K2-E)、喜马拉雅运动(E末-N初)及披盖性构造层的形成(N-Q)12个阶段。特别是对南方自中晚三叠世以来的大地构造演化及其对现存油气的控制作用进行了系统研究,提出了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燕山运动对南方中生界、古生界原生油气藏的保存与破坏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及燕山、喜马拉雅运动控制了现今南方原生、次生及再生烃(二次生烃)油气藏分布的新观点。  相似文献   
84.
颈外静脉及属支变异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局部解剖学教学中发现一女尸右侧颈部颈外静脉呈现双干 ,现报道如下。右颈外静脉的两干经胸锁乳突表面相伴下行 ,距锁骨上静脉1cm处汇合并注入锁骨下静脉 ,沿途见2~3处交通支。左侧未见变异。右颈外静脉内侧干由面静脉延续而成。面静脉沿内眦、鼻翼、口角至下颌缘 ,此部分较细 ,约0 5cm ,到下颌角下方接受颏静脉后扩大成约1cm的内侧干 ,而后沿胸锁乳突肌表面自外上向内下斜行至颈根部。内侧干较外侧干细。右颈外静脉外侧干由颞浅静脉延续而成 ,约1 2cm ,沿途收集枕静脉、舌静脉、甲状腺上静脉。颈前静脉存在 ,仍汇入内侧干。讨论颈外静脉…  相似文献   
85.
两株中度嗜盐菌的分离与生理生化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对从青岛附近海产品盐渍中分离得到的两个菌株——CM1和CM4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CMl和CM4符合盐单胞菌属(Halomonas)的特征,但与几个典型的盐单胞菌属菌种有显著的差异,因而可能是该属的新种.通过对其表型和生长特征的分析发现,这两个菌株可能采用了不同的进化稳定对策以适应特殊的高盐环境,即CMl采用了K-对策;而CM4采用的是r-对策,从而将进化稳定对策拓展到了无性繁殖的微生物领域。  相似文献   
86.
采用非线性动力有限元和岩石动态损伤模型模拟了旋转水射流作用下岩石的损伤破坏过程 ,其中岩石损伤场的求解采用解耦的方法。同时还对旋转水射流的破岩机理进行了分析。模拟计算结果与前期的试验结果一致 ,均显示旋转射流具有较强的破岩能力 ,其原因在于旋转射流的质点具有三维速度 ,破岩时以倾斜冲击为主 ,易于在岩石表面形成拉伸和剪切破坏 ,回流的干扰较少 ;破岩过程首先是形成一环形破碎带 ,然后沿径向和轴向发展 ,所形成的破碎坑呈内凸锥状。旋转射流破岩的优势在于破碎面积大、效率高。  相似文献   
87.
箭叶淫羊藿及近缘种的分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箭叶淫羊藿Epimediumsagittatum及近缘种进行了分类研究。将箭叶淫羊藿光叶变种E sagittatumvar glabratum、宽序变种E sagittatumvar pyramidale,毡毛淫羊藿龙头虎变种E coactumvar longtouhum并入天平山淫羊藿E myrianthum;描述了2个新变种,即贵州淫羊藿E sagittatumvar guizhouense和剑河淫羊藿E myrianthumvar jianheense;确认毡毛淫羊藿E coactum为一独立种。  相似文献   
88.
对箭叶淫羊藿Epimedium sagittatum及近缘种进行了分类研究.将箭叶淫羊藿光叶变种E.sagittatumvar.glabratum、宽序变种E.sagittatum var.pyramidale,毡毛淫羊藿龙头虎变种E.coactum var.1ongtouhum并入天平山淫羊藿E.myrianthum;描述了2个新变种,即贵州淫羊藿E.sagittatum var.guizhouense和剑河淫羊藿E.myrianthum var.jianheense;确认毡毛淫羊藿E.coactum为一独立种.  相似文献   
89.
Two parallel loess-soil sequences from Xuancheng and Fanchang in southern Anhui Provinces are dated using geomagnetic and luminescence methods.The Brunhes/Matuyama(B/M) reversal boundary is recognized within the lower part of the so-calles Vermiculated Red Soil (VRS) in the Xuancheng section while the entire Fanchang sequence is of Brunhes age.This indicated that the most recent VRS in southern China,a stratigraphic marker and an indication of extremely warm-humid conditions,was formed during the middle Pleistocene,chronologically correlative with the S4 and S5 soil units in northern China.Microscopic and sedimentologic in vestigations reveal that eolian deposition started in this region at about 0.85 MaBp,roughly synchronous with the well-known Mid-Pleistocene climate change of global significance.The strengthening of both summer and winter monsoon circulations and the consequent river hydrological changes at that time would have provided favorable conditions for sustained eolian deposition in the middle-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since 0.85 MaBP.  相似文献   
90.
通过野外采集和室内鉴定,发现了秦岭藓类植物一个新纪录科白发藓科Leucobryaceae和一个新纪录属青毛藓属Dicranodontium,经分析资料表明,包氏白发藓Leucobryum bowringii Mitt.为热带和亚热带的种类,秦岭是迄今发现的该种分布的北部边缘,它在秦岭的发现对秦岭植物区系划分具有特殊意义,同时也为秦岭藓类植物研究提供了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