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8篇
  免费   3篇
系统科学   11篇
丛书文集   24篇
教育与普及   19篇
理论与方法论   8篇
综合类   379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2篇
  194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431.
川西南部地区中二叠统栖霞组岩相古地理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四川盆地西南部地区的野外露头、钻井、测井等资料,对该地区栖霞组的岩性及岩相古地理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四川盆地西南部地区栖霞组主要发育台内浅滩和开阔海微相,并将栖霞组划分为2个沉积旋回,分别代表栖霞期的2次海平面升降变化.其中第二沉积旋回———海平面下降阶段为栖霞期最重要的成滩期,该时期浅滩广泛发育,岩性主要为亮晶生屑灰岩,局部高地发育白云岩,经后期东吴运动改造,有望成为具有良好的储集物性特征的储集层.  相似文献   
432.
目的 为推动中国城市空间特色建设健康有序的发展.方法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对城市空间特色保护及其再塑进行分析.结果 探讨了现阶段中国城市空间建设问题,历史城市空间特色形成、保护、弱化过程,城市空间特色与文脉互为载体的传承关系,城市空间特色建设应遵循尊重本地传统文化、避免不当行政干预、顺应当地自然地理环境等原则.结论 提出保护和再塑城市空间特色应从加强规划法规的严肃性出发,因地制宜,实事求是与综合考虑,系统规划,协调各种矛盾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433.
由于地域的原因,俄汉民族性格存在着差异.造成差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自然环境在塑造民族性格方面起着重要作用.随着经济社会全球化发展,空间对人际关系的作用越来越小,民族间的交往越来越多,人类需要在和睦中持续发展,因此了解俄汉民族性格差异,洞悉和把握俄汉民族性格差异及其关系,有利于民族之间的相互理解,将为民族间文化融合开辟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434.
山西的地理条件复杂,造就了山西的传统民居也是多种多样的。文章主要从地理环境方面介绍了山西传统民居的地域特色及其成因,同时也弥补了对山西传统民居在地理环境方面研究的不足。  相似文献   
435.
岩相古地理研究是重建地质历史中海陆分布、构造背景、盆地发育和沉积演化的重要途径和手段,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在岩相古地理研究中的应用则有效地提高了岩相古地理图的精度.按照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将四川盆地晚三叠世须家河组划分为2个超长期、4个长期、14个中期及数十个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在此基础上,分别以长期的上升和下降半旋回为单元,分析了须家河组不同时期的岩相古地理特征及演化,认为:(1)四川盆地须家河期沉积主要由从周边山系向盆内和从川中隆起向盆地中心逐渐推进的,以发育(冲积扇)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浅湖沉积为主的沉积体系组成,致使四川盆地浅湖区域为向南西倾斜的"∩"形,浅湖内零星发育有小型浅湖砂坝沉积;(2)沉积相带的展布格局严格受构造控制,以盆地边缘最为特征;(3)晚三叠世须家河期,以龙门山构造带逆冲推覆活动为主,米仓山-大巴山活动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436.
一个地方的风土人情 ,特别是风俗习惯是由鲜明的地方性、时代性和连续性的。《金瓶梅词话》中涉及的风土人情与淮阴现在的风土人情相对照 ,有许多还基本保持着词话所记述的那种称谓和形态  相似文献   
437.
建南及周缘地区长兴组层序—岩相古地理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野外剖面、岩心、录测井等资料为基础,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在建南地区上二叠统识别出局部暴露不整合界面和岩性岩相转换界面,据此将长兴组划分为2个Ⅱ型三级层序,平均每个层序延时2.9 Ma,每个三级层序内部仅发育海侵体系域(TST)和高位体系域(HST)。以体系域为编图单元,编制了层序格架内岩相古地理图,详细分析了建南地区长兴组岩相古地理特征。研究表明建南地区长兴组早期以碳酸盐缓坡模式为主,进一步划分为浅水缓坡和深水缓坡和盆地等沉积相带;中后期以碳酸盐台地模式为主,发育开阔台地、台地边缘、台地前缘斜坡、浅水陆棚、深水陆棚等沉积相带。物性分析表明台缘礁和台缘滩具有较好的储集性能,经白云石化作用等后期成岩作用改造后形成的白云岩储层具有更好的储集性能。因此研究区主要发育礁储集层、滩储集层和白云岩储集层。储层主要发育于高位体系域,尤以Sq1-HST最为发育。  相似文献   
438.
衰旦纪至早古生代中期(寒式纪、奥淘纪),差异性构造升降活动,使塔里木盆地的古地理格局岌生丁重大演化.襄旦纪,盆地性质具滨、浅海及局限海盆特征,寒式纪,盆地古地理特征的总趁势足西高东低,依次为破酸盆台地-针坡-深海盆地,奥内纪,大规模海俊使中-西那的破酸盆台地转化为混积法栩,深海盆地也由寒武纪时期的欠补偿性演化为奥沟纪的补偿性盆地。到晚奥内世晚期,早加里东运动的影响,海水凡乎全邵退出塔里木盆地,结未了盆地范围内衷旦纪~奥内纪沉积古地理发展演化史。  相似文献   
439.
以现阶段虚拟地理环境发展为背景,介绍了虚拟地理环境平台的整体建设,分析了三维可化系统在平台建设中所起的作用,针对虚拟地理环境的特点设计开发了三维可视化系统VirtualGIobal,并深入探讨了开发过程中数据组织、场景构建.数据调度、渲染策略等关键技术的实现.经验证,该系统能够符合地学分析可视化的要求,较好的完成地理环境的可视化表达.  相似文献   
440.
郭平  黎雪儿  刘睿  耿峰  张德崇 《河南科学》2023,(8):1152-1158
虚拟地理环境是表示和模拟真实世界的有效工具,如何建立环境到人的刺激评估交互过程是需要考虑的问题.目前多维度、多模式地理环境可视化系统的交互和反馈方式比较割裂,整体认知耦合性仍存在不足.总结虚拟地理环境智能交互研究现状,并对二、三维地理环境联动耦合认知进行研究.提出使用3D打印技术、电子地图技术、二维条形码技术和图像识别技术等构建二、三维耦合模型,探索系统自适应匹配联动耦合认知方案;在模型中采用以眼动控制交互技术为主,辅以语音、手势等自然交互方式,优化资源分配和认知效果,提升地理信息传输和认知交互效率;然后,对虚实地理空间多通道认知负荷进行分析,通过眼动参数指标量化监控、分析和优化认知负荷,提出基于注视点渲染的认知效能优化理论模型,提升交互体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